- 鮮卑的榮光:鐵血、裂變與融合
- 楊軍 呂凈植
- 612字
- 2021-11-26 11:02:00
第三章 目標鎖定中原:東部鮮卑的南向之路
草原民族被寒冷的氣候驅趕著,不約而同地奔向黃河流域。可要在中原立足,他們即使不能從馬背上跳下來,拋弓箭而操耒耜,至少也要了解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學會欣賞中原農耕文明。
鮮卑段部最先抵達這里,卻不幸淪為典型的反面教材;慕容部吸取教訓,傾心漢化,可天不遂人愿,拋給他們一個強勁的對手——前秦;宇文部更干脆,還沒進入中原,就在與慕容部的競爭中敗下陣來,不得不退回大山,是福,是禍?
宇文部沒有消亡,在故鄉,他們傳承了東胡族系的血脈與傳統。也許這是上天對他們的一種補償?
寒冷的氣候將草原民族驅向黃河流域,對一家一戶的農民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中原地方官員,面對保持部落組織的北方民族卻束手無策,加上黃巾大起義后中原地區不存在強有力的中央政權,這一切都使得黃河流域的民族關系陷入無序狀態。
取代曹魏的西晉雖然最終統一了中國,但它卻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短命王朝之一。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拖垮了本來就十分虛弱的西晉王朝。南匈奴后裔劉淵看準了時機,于316年起兵輕松滅掉了西晉。但是劉淵建立的漢——趙國未能成為繼西晉之后的正統王朝,匈奴人沒有能力控制全部黃河流域,進入黃河流域的少數族紛紛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權。因為曾經在中原立國的少數族主要有匈奴、鮮卑、羯、氐和羌,傳統史家稱這一諸族混戰時期為“五胡亂華”。晉王室南渡,在江南建立東晉,而北方黃河流域各族建立的短暫政權多達16個,因此我們稱這一歷史時期為東晉十六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