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古之王者
- 板蕩中原
- 空午夜夢回
- 1170字
- 2022-07-08 12:26:59
宣布完官員任用接下來,就要議一議對司馬衷和司馬宗室和遷來王公大臣的處置。
處置皇帝和司馬宗室前,先處置一個人張方。張方自從隨司馬颙前往洛陽討伐司馬冏后就留在函谷關駐扎。司馬颙被司郎鮮衣幽禁,張方一直接收來自長安的命令。
雖說是接收長安的命令,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了郎鮮衣的指示。但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張方攻入兩次進入洛陽大肆強劫,郎鮮衣曾經三下軍令禁止騷擾民眾,都被張方忽視。
劫持晉帝司馬衷來長安前更是大肆搶劫宮室,侵害宮女。金銀寶器拉了上百車,以至于沒有足夠的車承載軍糧,發生了殘絕人寰事件。
好在潼關守將胡七兒,及時派送軍糧供應。才沒有釀成更大的禍事。也是因為這件事郎鮮衣要求嚴懲張方。
現在有不同意見,諫議大夫宋配認為,張方是受了長安的命令,責任不能全怪張方,郎鮮衣不以為然雖然假借司馬颙命令張方,但張方無視軍法肆意妄為,暴虐好殺,不殺不足以正軍規、不殺不足以鎮宵小。
郎鮮衣駁回諫議大夫的意見,處死張方;對他手下那些兵士,進行甄別罪大惡極者處死,奸淫擄掠者處死、整軍不嚴者處死,不要以為法不責眾。
對于司馬衷的處置早有定論,送返洛陽。司馬家宗室依著郎鮮衣的意思有王爵、公爵、侯爵已成年的男子全部斬首。但這事郎鮮衣不好一人決斷,便拿出來議一議。
“大王、古之王者得國莫不施以仁政,新朝初立不宜殺戮過重,另外微臣認為前前朝皇帝不應送返洛陽,當先行三辭三讓古禮,以示大王得國之正。”諫議大夫
“本王只是稱個王位,和晉皇帝位沒有關系,至于將來能夠一統四海,就是上天選的皇帝,那時自然該進皇帝位,何須司馬衷相讓。”
“司馬衷送返洛陽是早已決斷的事,目的就是讓司馬家的宗室藩王前來勤王,本王布昭告于四海九州,誰能滅司馬宗室,奪天子璽,本王愿罷兵休民、尊他為天下共主;修養生息、與民更始。”
“現在要討論司馬宗室和一眾洛陽高官如何處置,本王的意思司馬宗室藩王、禍亂天下、征伐不休、當滅其族;洛陽遷來的大小官員,大都是些尸位素餐,這些人爵高祿厚占據朝堂不思為民,蠅營狗茍、爭權奪利;以至于晉之廟堂、盡如凋敗之像。這些人如何處置……”郎鮮衣
“大王新朝初立,應效仿前朝對待前朝宗室應以寬厚,以彰大王仁德;對于洛陽舊官應罷其爵,廢其職發還故里,以彰大王賢明圣德。”諫議大夫
“大王請斬諫議大夫,此人心懷不軌,對于這些舊官理應削爵奪職,但是發還故里。這些人雖說都是些貪鄙之人,但也有幾分能量。這些人遣返后會怨恨大王奪爵去職重新匯聚到司馬皇族旗下,對我關中長安產生敵意。全部充當勞力送至北塞修長城。”上議大夫劉沈
“朝堂議政本就是商討出解決問題最合適的辦法,不可因言而論罪,這兩種都是很妥當還有更為穩妥的辦法嗎?”郎鮮衣
“大王…”百官之首張華開了口:“人非生而知之,必先學;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