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邏輯很容易理解——中蘇同屬社會主義陣營,早在共產黨未掌握政權時就已有密切聯系,建國后的關系更是親密無間。倘若以“朋友”定位蘇聯領導人與中國的關系,反倒顯得“見外”,更合適的稱呼顯然是“兄弟”,是“親密戰友”和“革命同志”。
至于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局勢突變,中蘇關系交惡,直至徹底決裂,顯然也不適合以“朋友”相稱。
這也就導致一個看似奇怪的現象——遍數被稱為
...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其中的邏輯很容易理解——中蘇同屬社會主義陣營,早在共產黨未掌握政權時就已有密切聯系,建國后的關系更是親密無間。倘若以“朋友”定位蘇聯領導人與中國的關系,反倒顯得“見外”,更合適的稱呼顯然是“兄弟”,是“親密戰友”和“革命同志”。
至于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局勢突變,中蘇關系交惡,直至徹底決裂,顯然也不適合以“朋友”相稱。
這也就導致一個看似奇怪的現象——遍數被稱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