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Cover Story |封面

“雙碳”目標下的金融創新發展

本期雜志聚焦了一個牽涉到每個人利益的話題——碳排放。在“雙碳”目標視角下,我們來討論金融將如何創新發展與演變。

“脫碳金融”跟過去的金融創新不一樣。其目的不是為了增進實體經濟中資金需求與供給的匹配力度,也不是為了創造讓人眼花繚亂的金融產品。實際上,它的目的是為了控制“1.5℃溫控目標”下產業調整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莊嚴承諾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 年前碳中和”,其中也包含著中國各個經濟部門對碳排放的調整力度。

脫碳首先要靠新技術。新技術既有能源方面的(如太陽能),也有使用能源方面的(碳捕獲),更有行為模式方面的(植物肉),脫碳技術是“萬花筒”,但技術的最終形態也依賴人類如何去合理地使用。

脫碳會帶來劇烈的產業變動。按照承諾來看,中國必須在 2045 年之前淘汰沒有碳捕獲的燃煤電廠。再比如,考慮到中國的城市化接近尾聲、中國的少子化趨勢加強、中國的整體增長率趨緩,那么因基礎設施、住房、商業建筑、家用電器、水泥等諸多碳排放產業“大戶”自我發展的陸續“達峰”,隨后往下走,這些產業的碳排放趨緩甚至負增長。而新的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水電等等會高速崛起,形成產業大變遷。

產業大變遷,意味著金融在中間要起配合作用。哪些領域會限制資金流入?哪些領域會提供更多的綠色債券?這必然是“脫碳金融”從業者要去思考的問題。當然有些產業非常復雜,比如農業。農業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 20%,數量不算小,按理應成為“減排大戶”。但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國人端穩自己手中的飯碗”必然是一種長期國策,所以農業部門的碳排放該如何調整?這不僅僅是脫碳問題,也包含著更復雜維度的考量。

此外,碳排放的相當部分是出口所致,出口部門大約占中國碳排放的 1/3。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形勢下,如何理解進出口部門的碳排放的趨勢性變化?尤其是中國從出口型社會變成一個內部消費型社會,又將如何牽引“脫碳金融”?

正是帶著這種戰略的、技術的、產業變動的、進出口的諸多視角,我們開始設計和構建本期專題。更為深遠的是,碳排放也是中國跟世界溝通最重要的話題之一,代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它是中國外交一個非常有利的議程。依托于它的金融——“脫碳金融”就不僅是常規金融,而應上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金融”“世界大變局的對話金融”的高度,來真正實現愿景、達成使命。

(撰文:本刊編輯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华安县| 天门市| 读书| 连平县| 宁波市| 祁东县| 乌鲁木齐市| 泗洪县| 五寨县| 潼南县| 大荔县| 鹿邑县| 南汇区| 宜阳县| 台南县| 雷波县| 新干县| 汝城县| 日照市| 美姑县| 枣阳市| 页游| 班玛县| 视频| 卫辉市| 微山县| 内乡县| 泰宁县| 永州市| 墨江| 海口市| 麻江县| 宁德市| 长治县| 陵水| 永顺县| 东平县| 樟树市| 石门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