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錢還是要生活
- (美)維姬·羅賓 喬·多明格斯
- 7122字
- 2021-11-01 14:18:25
新版前言
歡迎各位!從千禧一代到X一代再到嬰兒潮一代,本書是為你們而進行修訂。自出版以來,這本書已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幫助千千萬萬個讀者改變了與金錢的關系。本書所倡導的方法沒變,但世界已然改變,我組建了一支優秀團隊,對本書進行完善升級,使之契合今天以及未來許多年的形勢,也契合你們當下的處境。
你當然會好奇它能對你有幫助嗎?能幫到現在的你嗎?
它能不能幫助你擺脫消費債務、重拾被耽擱的夢想、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放棄不再適合你的工作、有足夠的錢支付一些額外花費、增加收入、讓手頭積蓄維持更長時間乃至把你徹底從為了錢而工作的狀態中解放出來?
它能做到。
更準確地說,你能做到——如果你堅持使用這些方法,我可以承諾:
? 你會減少花銷,卻享有更多人生樂趣。
? 你會攢下超乎自己想象的錢。
? 你會還清債務,并逐漸自然而然地拒絕通過透支方式購買不需要的東西,來取悅你不喜歡的人(套用羅伯特·奎倫的話)。
? 你會有更多時間去做最重要的事。
? 你會對自己有深入的了解。
? 你會泰然自若、開誠布公地談論財務狀況。
? 你會原諒自己過去的敗家行為,并養成好的理財習慣。
? 你會為退休攢錢并如愿以償地攢夠了錢退休,也許比你現在所能想象的退休時間要早得多。
? 你會投入生命來實現自身價值,而不是投入所有時間去掙錢。
財務自由,就是不用再為錢而工作
本書的目標是改變你與金錢的關系、幫助你實現財務自由。解放你最寶貴的資源——時間,讓你能追求更多快樂、更多自由和更多人生的意義。
“改變”你與金錢的關系是什么意思呢?它不是指你賺到的錢增加或減少,而是指弄明白多少錢才夠讓你過上自己喜愛的生活,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它是指你將不再一心只想著如何掙錢和節省,而是可以進行有意識的選擇。這種改變人人都能做到。
我們所說的“財務自由”是什么意思呢?從最基本的層面上講,財務自由的意思就是不必再為了錢而工作。不止如此,本書將帶你完成解放自我的過程,首先就是清除你大腦中關于“買東西會讓我快樂”或“擁有更多一定會更好”的錯誤觀念。你會看透什么樣的想法驅動自己花錢,最終讓這些想法消逝無蹤。隨著你落實計劃中的步驟,債務逐漸減少。債務減少,那么你自然而然積累起更多儲蓄。你不再因為意外的開銷而驚慌失措。儲蓄成為一種習慣。你的積蓄增加,再增加。最終,你可以選擇是為熱愛還是為錢而工作。這就是它對許多人產生作用的方式,也一定會對你產生作用。
當你閱讀這本書并執行其中的步驟時,你會發現,你不必再忍氣吞聲地把醒著的大部分時間用于掙錢。單調的朝九晚五或許是社會常態,但你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徑,就好比下高速駛入匝道,遵循內心的召喚去追求更美好的未來。如果你不必再為了錢而工作,那你會去做什么?你也許眼下還不知道,但只要按照本書中建議的步驟去做,你就會清晰、明確、自信地認定:等著你去探尋的夢想終會顯現。
正如一位財務自由人士所說:“這其實不是一本關于理財的書,這是一本關于人生的書。”
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我們來認識一下喬·多明格斯,他是這個“九步驟計劃”的首創者。他是拉丁裔,在紐約市的西班牙哈萊姆區長大,不懂英語的母親靠福利救濟將他撫養成人。他身材矮小,絕頂聰明。他沒有強壯的肌肉,但很有頭腦,讓自己擺脫了貧民窟。貧困磨礪了他的生存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本書得以問世正是因為他善于評估威脅與機遇,并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在喬看來,金錢體系就和社會福利以及司法制度一樣:如何按自己的方式出奇制勝,身在其中卻不受其所困?他沒讀完大學,卻在華爾街的一家公司找到工作。他邊工作邊學習,一直尋找機會突破現狀,最終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發出一些最早的股市技術分析方法。那時候的計算機還是笨重的大塊頭。他沒有拿自己的錢投資,而是把專業知識賣給了一家卓越的投資銀行。他要攢錢,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30歲之前退休。退出金錢游戲,享受生活。
20世紀70年代,我和喬在生活和工作中結為伙伴。我們的人生目標非常一致:希望這個世界能一天比一天好。雖然我們之間有大大小小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反而激發了我們的靈感,不斷碰撞出火花,進而催生了我們將近20年的講學、寫作和演說,我們希望在這個過程中也改變了世界。他性格內向,我外向;他富有條理,我愛即興發揮;他是有全局眼光的思想家,我更像一匹賽馬,心無旁騖地只顧盯著腳下,我能夠飛奔有賴于他的廣闊視野。
我們的工作結晶也就是這本書,上市后一炮而紅,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到1997年初喬因癌癥去世的時候,我們的事業已經達到巔峰狀態。本書曾是《紐約時報》評選的暢銷書,在《商業周刊》暢銷書排行榜上堅守了5年。我們相信,如果有足夠多的人使用書中介紹的方法,本書就會是一根“長得足以改變世界的杠桿”。
喬走了以后,我在繼續這項工作時著重研究趨勢,與各界意見領袖們形成合力,通過一場又一場的演講,和大家分享我們關于簡單生活的提案。2004年,我也被診斷出患有癌癥且癌細胞日漸擴散,我這匹賽馬精疲力竭,而我和喬“改變人看待錢、掙錢、花錢和攢錢的方式”的遠大夢想還沒有真正實現。我退休后,搬到西北太平洋島上一個千人左右的小村莊,集中精力在地球的這一小片土地上努力作為。
不過,十幾年后,我再次聽到了召喚。我碰巧遇到一大群人聚在一起討論關于錢的事。每個人輪流分享了他們的困惑和恐懼。一個80歲的老人衣食無憂,卻擔心自己的錢會不夠養老。一個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在同一個職位上待了太久,很擔心自己隨時會被淘汰。幾位咨詢師坦承無力幫助客戶解決理財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自己對此也理不清頭緒。最后,一名年輕的大二學生透露,她已經欠了兩萬美元的債務。要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就,必須有碩士和博士學位。她覺得自己是在賭博,不確定將來拿到學位以后能否掙夠錢還清貸款。
我內心的激情重新被他們點燃。這個社會是怎么了,讓每個人在如此不穩定、不可靠和無法掌控的環境下生活,年輕人竟然變成債務行業的利潤主力?我問了問周圍這些人是否熟悉本書,給出肯定回答的大多是頭發花白的人,給出否定回答的則基本是35歲以下的人。我深知本書曾經解放了一代人,我想它或許也能幫助另一代人打破消費文化的魔咒,在這個風起云涌的時代自由發揮其無窮的天賦才能。正是在那個時候,我找了一些年輕人來幫我了解他們的境況和視角;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我發現“財務自由,提前退休”的理念已經廣泛傳播。在眾多友人的鼓勵下,我著手對這部經典作品進行修訂,使其更加順應新的時代。
新版就這樣誕生了。讀過最初版本的人盡可放心,這個計劃的基本框架沒變,你們鐘愛的理念也全都原封未動。
時代日新月異
現在的讀者身處的時代與我和喬·多明格斯當年倡導財務自由時已經完全不同。嬰兒潮一代享有一個穩定的世界,那是由從大蕭條和二戰中幸存下來的父輩創造的。累進所得稅和《退伍軍人法案》等政府制度培育了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社會凝聚力逐漸增強。
進入21世紀,公司格局已經改變。養老金處于垂死掙扎狀態,退休的想法無論對老年人還是對年輕人來說都是白日夢。將近五分之一的65歲以上的美國人完全依賴社保,50%以上的人的一半收入來自社保。
年輕人步入社會后,他們的學士學位保證不了他們的收入足夠償還債務。在他們所處的世界里,無論從事什么工作,每個人都是YO YO族: You're On Your Own(自生自滅)。
如今,社會流動性很強,無論你的起點在哪兒,你都可以自由地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不僅僅是就地理位置而言,在事業、個人生活、人生目標等方面也一樣。這種特征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顯著,讓人驚慌,也讓人興奮。各行各業的人都穿行在這些變化的急流之中,有人游刃有余,也有人力不從心。
適應新世界
新時代的這批新人類處境如何?我很好奇,所以我一遇到20多歲和30歲出頭的年輕人就找他們聊天。我了解到的情況讓我很驚訝,也很受震動。這些年輕人的人生規劃不是在職場步步高升,而是追求人生意義,采用更彈性、自由、創新的工作方式,不局限在某個職位,而是關注自己整體的職業生涯。
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當傳統上班族,而是選擇獨立創業。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人脈、團隊、初創企業,擁有了不凡的能力,一旦掌握了隨時能出來掙錢的技能,也就獲得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停下來去旅行,或是在家陪伴孩子。下面說幾個富有創新力和適應力的年輕人的故事:
布蘭登是兄弟姐妹6個當中最小的一個。家里勉強湊出錢讓他大哥上了大學,但每個學期仍然缺幾千美元。為了湊齊這筆錢,他大哥在一家全國性的雜貨連鎖店當銷售員。到布蘭登高中畢業時,他大哥仍在那家大賣場工作,薪酬也一直沒變。上大學能拿文憑,卻要因此而欠下債務,似乎不值得,所以布蘭登直接去當了農場工人,后來又去開拖車。他想攢錢上技校,在汽車控制系統計算機化的時代學習汽車維修,目標是每小時掙40美元。
克里斯獲得了工學學位,在一家大型航空航天公司工作,一年之內就還清了他在大學期間欠下的債務,同時攢了足夠的錢,他選擇了離職,用一年時間去做義工和旅行。到了年底,他重返職場,新的崗位令人滿意且薪水豐厚。
梅洛迪在一家租車服務臺的客服部門工作,正在攢錢,準備到一所兩年制大學攻讀護理學位。在那以后,她會再看看接受什么新的培訓,以便在醫療領域繼續深造或者轉變方向,還要看看按照新的薪級表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賺回考證的費用。
娜奧米在高中報讀了“起跑”課程,大學免修一年,第二年在一所社區大學就讀,然后轉到一所綜合大學讀完社會工作專業學位,其間沒有欠下沉重的債務。有些學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潛力,通過“起跑”項目在高中時期修完兩年的大學學業。
比他們年齡更大的人已經置身于勞動力大軍,但也在展露這種流動性和創造性。醫生轉做木匠,木匠轉做建筑師,社會工作者轉做農民,藝術愛好者辭掉辦公室工作去做歐洲各大博物館的導游,生物學家離開實驗室帶人前往世界上僅存的叢林觀賞自然風光,老師變身按摩師,軍人將其所受到的軍事訓練應用于退伍后的各種職業,很多都是高技術含量、高報酬的職業。
有些人早早地發掘了自己的激情所在,選定人生道路,成為終身的理財師、房地產經紀人、醫生或教授。但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人歷經曲折換了十幾份工作,或向上移動,或平行移動,或向下移動,或回到起點,總之,一直都在變化。
前面說過,50%的人口有一半收入來自社會保險,他們以為美好時光會永無止境,因此不儲蓄也不規劃,這些人的處境如何呢?他們已經開始延長工作年限,也許一直工作到去世。還有些人換小一點的房子住,或者搬到離子女更近的地方以減輕雇人做家務的支出負擔。他們仿效千禧一代走進零工經濟,當雜工、博主或者“愛彼迎”房東,將他們唯一的資產——房子變成收入來源。
無論你是大四的學生、處于事業上升期的職場人士還是即將退休的人,不管你年輕年老、經驗多寡,本書里的方法都可以幫助你過上想要的生活。
本書為誰而寫?
只要是在掙錢或花錢的人,都能運用本計劃,不是讓人人都發財,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搞清楚,自己擁有多少錢才算“足夠”。它能幫你改變你與金錢的關系。
“擁有更多”是一個欲望的無底洞。無論你現在有多少錢,若一心想著“更多就會更好”,你就會以不斷獲取為頭等大事。想給“足夠”下定義,需要你捫心自問一些至關重要的相關問題:
? 什么讓你感到幸福?
? 什么對你最重要?
? 什么價值觀是你絕不妥協的?
? 如果你現在有100萬美元,你會怎樣打發時間?
? 如果舍棄一樣東西,會讓你更快樂,那會是什么?(不包括人)
? 你會終有一天掙夠了錢就退休嗎?
? 如果今天有人一筆勾銷你所有的債務,你會再讓自己虧空嗎?原因何在?
諾貝爾獎得主、暢銷書作家丹尼爾·卡尼曼在對金錢與幸福的研究中發現,超過一定的充足度(目前在美國約為每年7.5萬美元)之后,更多的錢買不來更多的幸福。在20世紀80年代,我們推廣財務自由計劃時,曾對參與者進行分析,當我們問大家賺多少錢你才會滿意時,不管他們的收入是什么水平,每個人給出的回答都是:比我現在擁有的錢再多50%。在給自己的幸福度從1到5評分時,收入最高的人和收入最低的人之間并沒有顯著差別。
這組數據表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與金錢建立自覺、清晰、有主動權的關系,而不是一心要賺到某個“數字”。
現在有幾十萬人熱衷于“財務自由,提前退休”運動,他們跟我所認識的財務自由人士一樣,似乎都具備以下兩個顯著品質:
1. 人生目標高于他們當下的有限環境(包括工作)。
2. 愿意做出改變,誠實面對一切并堅持不懈。
他們的骨子里信奉三種價值觀——節儉、樸素和自足。據此也可以把他們分成三種類型:忍者、極簡主義者和自給自足者。
忍者:忍者喜歡鉆研數字、優化系統、研讀理財博客、權衡各種投資、搜尋免費航班和酒店。可細分為節約達人和存錢超人,前者喜歡討價還價、收集優惠券、找免費的機會,以最劃算的方式做交易,后者會想盡一切辦法讓這個月的存款余額超過上個月。
極簡主義者:這些人是梭羅的追隨者,把體驗看得重于物品。他們把物品減少到最低限度,以便最大限度地提升物質以外的更貴重的東西,如心智、心靈等。
自給自足者:錢不是關鍵,在物質世界里漫游是全部樂趣所在。蓋房子、種地、修修補補、做手工、烹飪、園藝、設計、創造、繪畫或發明。與極簡主義者不同的是,自給自足者的創意過程會制造出垃圾。他們是自覺的唯物主義者——最大限度地利用點點滴滴的生命。
不必認同其中任何一類,你只要發自內心地想要徹底改變與金錢的關系,以便克服惰性、不斷向前,且不可安于現狀。所有成功者的共同點是勇于承擔責任、有自知之明和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他們會一步一步地達到目標。
龜與兔
人們走向財務自由的速度各不相同,可以說從龜速到兔速。
“烏龜”會緩慢、穩定、有條不紊地擺脫債務,適度支出,積累儲蓄,有把握在某個適當的中年年齡能夠退休。他們不在乎速度有多快,他們在乎的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完成。比如,組建家庭、服務社會、走出去看世界。
“兔子”往往像喬一樣把實現財務自由的年齡目標定在30歲。最后期限具有激勵作用,就好比終點線前的沖刺。在他們看來,存錢越多就能越早獲得自由,他們會設定一個存款比例,按時從工資中提取儲存,并逐步調高比例。
總之,無論你是哪種類型,關鍵是起步,并且要一直往前走。誠然,每個人的起跑線不同,無論你的夢想是冒險和旅行,是有所作為,是與家人親友和睦相處,還是自我認知與超越……夢想的力量和為之獻身的勇氣將推動你前行。
通過我們收到的成千上萬封粉絲來信,我們了解到本計劃對人們生活的改變:
? 他們終于弄懂有關錢的基本知識。
? 他們還清債務、增加儲蓄,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快樂地生活。
? 他們重拾昔日的夢想并設法實現。他們學會區分哪些是必需、哪些是奢求,學會給自己減負。
? 生活支出平均減少25%,而且大多數人感到更快樂了,雖然要放棄一點點收入,但是活得更自由,與伴侶和孩子的關系有所改善。
? 金錢不再是生活中的一個煩惱。
? 因為開銷和耗費于工作的時間減少,空閑時間得以增加。
? 不再用購物來解決煩惱。
? 總的來說,他們彌合了金錢與生活之間的裂痕,讓人生成為一個圓滿的整體。
四個財務思維(FI)
只要讀了這本書,你就會在生活中產生財務思維,包括:財商(FI1)、財務誠信(FI2)、財務自由(FI3)和財務依存(FI4)。
財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財商是指能夠客觀看待金錢。金錢真的能買到幸福嗎?真的人人都“需要謀生”嗎?如果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給了工作,我真的能換來安全感嗎?
要獲得財商,首先要知道你已經掙了多少錢,你有沒有做過記錄,你的生活中有多少進賬和支出。
但這還不夠,你還需要知道金錢到底是什么,你的金錢是用什么換來的。
財商的一個看得見的成果是還清債務并在銀行存有至少6個月的基本生活費。
財務誠信(Financial Integrity)
要達到財務誠信,就要認清你的收入和支出對社會的影響。你要明白擁有多少金錢和物質能算“足夠”,哪些又是純屬多余的雜物。它是指你財務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你的價值觀相符。
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
財務自由所包含的遠不只是擁有穩定可靠的收入,還包括摒棄錯誤的財務觀念,不被債務束縛。擺脫了金錢對你的控制,那就是財務自由。
財務依存(Financial Interdependence)
我們渴望的獨立是告別朝九晚五的工作,但并不代表要脫離人群和社會。我們最幸福的時刻來自愛和奉獻,我們希望把更多的時間投入讓生活真正富有意義的事情當中。我們生活在相互依存的社會,彼此扶持,相互給予,攜手創造。事實上,在實現財務自由后,大多數人一旦得到充足的休息并完成了一些由來已久的夢想后,會想花時間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本版新增哪些內容
我對這本書的前一個版本做了很多調整,以反映當今的現實。
由于智能手機和博客空間以及無數在線購物和投資工具的出現,我對第六章(“享受節儉生活”)進行了深度修訂。不過,改動最大的是第九章(“投資理財,以錢養錢”)。喬和其他人運用了25年的投資策略行之有效,但不再是創造穩定被動收入的唯一或最佳途徑。得益于投資理念各異的眾多優秀同人各抒己見,第九章現在介紹了“財務自由,提前退休”運動中的人們所使用的一系列策略,其基礎仍然在于“自己拿主意”。
較早版本的讀者還會注意到一個全新的方法:“金錢觀”討論。這九步驟計劃的核心精神,就是希望幫助大家擺脫拼命工作與拼命花錢的無限循環。改變你與金錢的關系只能靠你自己。然而,對我和喬以及你們當中的許多人來說,社會支持始終是你覺醒并做出改變的一大關鍵。在新的后記里,我介紹了簡單易行的“金錢觀”討論的問題,事實證明這是與朋友和陌生人談論重大話題(金錢就是最重大的話題之一)的好辦法。我在每個章節里會羅列幾個發人深省的話題,供你思考并和親人朋友討論,你會看到改變的發生。
開始改變吧!
希望這篇前言勾起了你學習九步驟計劃的欲望,這樣的改變欲望會讓你邁出第一步。但愿你的好奇心已被激起,好奇心肯定會使你不斷向前。接下來,請從頭至尾閱讀全書。然后再回到第一章,開始一步一步改變與金錢的關系并實現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