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聚餐后的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準備下現場了。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還碰見了項目生產經理徐總,徐總是我們雄安項目的生產總負責人,徐總在現場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生產老師傅了,對于現場的那些生產上出現的問題已經爛熟于心了,不論遇見了什么問題,在徐總面前都是小事情。
徐總還保持了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這個習慣在所有搞項目的老師傅中算是比較稀奇的了,在年輕人中就更加的稀奇了,而我和徐總算是兩個生活作息規律比較相近的人,如果不是我個人的問題,我一定會拜為徐總的徒弟。
早上碰到徐總的時候,徐總正在辦公室坐著抽煙,老工程人的固有習慣,也能理解,年歲大了,沒啥其他的愛好,抽點小煙喝點小酒都是舒緩情緒的一張方式。
碰到了徐總就到徐總的辦公室坐一下,聊聊關于項目的情況,不過,徐總在生活上對我的關注也很好,平時我在工作中碰到了什么困難也和徐總談心,徐總是我在施工單位遇到的基本上算是性格最好的領導了。
過了一陣,同事們也都陸陸續續的開始到項目辦公室集合了。
去現場是坐著那輛晚上拉我們回去的小車去的,開車的則是后來工作中帶我的大爽哥,大爽哥人還是非常不錯的,之前在別的項目,現在調到雄安來做安全工作。
我還是一個新學生的時候,爽哥就開始領著我認識人了,不過爽哥后來卻被離職了,好好的一個人卻搞走了,實在不應該。
到了現場,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那臺仰著大臂的履帶吊,如果不是進了建筑行業,如果不是分配到鋼結構分公司,如果不是來到雄安高鐵站,我這一輩子都可能沒有機會見到這么大的履帶吊,260噸的移動式吊裝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最常見到的還是塔吊,地面垂直吊機,履帶吊一般是用不到的。
項目安全總監王總帶著我們看了看這個龐然大物,檢查了一下動力系統,卷揚是否正常,鋼絲繩是否按順序盤放,防火設備是否齊全,還有就是小鉤大鉤是否正常運轉,卡環是否有裂紋,鋼絲繩是否抽絲等等安全問題,當然這些我提到的安全隱患也是在我后來工作中逐漸了解到的。
對于現場的安全問題由一開始的什么都不懂到后來的逐漸的了解現場并掌控到位,這中間經歷了多少不為人知的痛苦,只有做安全工作的人才知道。
下了現場之后,感覺什么都是新奇的,那會雄安站還是一個大坑,來的時候剛剛把基坑挖好,部分樁基還沒有打完,但是已經具備鋼構件吊裝條件了。我們來的時候,首吊已經結束了,后來的吊裝工作也就是在規劃的堆場里面拼裝靴梁,拼裝完成之后用板車運到塔吊的吊裝允許范圍內,再用塔吊下去的事。
所有的承軌層以下的鋼構件的吊裝基本都是這個施工思路,不存在什么技術性難題,全部都是垂直空間結構。
關于現場吊裝鋼構件的故事,沒有什么和大家要分享的,一個是因為鋼結構工程的施工經驗我并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和大家分享,前面有無數的鋼構人在這片領域中探索,開發,創造并且實際應用,我們后來人只是應用,最多就是加以改善,并沒有什么新的建樹,另外一個則是和大家分享我來鋼結構施工企業一年來的心路歷程和在這期間發生的生活中的喜聞樂見,而不是正兒八經的和大家去探討專業知識,目的一定要明確!
接著說下現場的事情吧。
雄安新區位于HEB省BD市,這個地區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我們剛剛到雄安的時候正值7月末,我們開始下現場的時候已經是8月初了,那會的天氣不算涼爽,下現場的人都是穿著半袖,下面搞一件不是太厚的褲子,然后就是帶上安全帽,直奔現場。
搞生產的,先去檢查一下昨天晚上安排的事情做的怎么樣了,要是沒做完,就繼續收尾,完成的差不多了,開始按照施工計劃繼續安排下一道工序;搞安全的,則是現場巡檢,檢查高空作業,檢查動火作業,檢查臨邊作業,所有現場違章的事情基本上都和安全有關。
雄安站施工現場的面積大得很,基本上你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檢查完現場施工情況后,你的身上就濕透了,嚴重的時候順著頭發從腦袋上流汗,那會才知道現場干活的師傅們有多苦多累,我們管理人員說白了就是現場轉一下,看看有沒有安全隱患,然后跟勞務帶班的講一下安全隱患,叫他去整改就完事了,就是扮演一個監督管理的角色,真正去干活的出效果的,還是那些在現場工作的老師傅。這也是我后來心里出現變化的主要原因,從事行業的工作性質和自己心里所期待的工作形式大相徑庭,也是導致后期工作中出現不良行為的一個主要因素。
第一次下現場的時間到上午十一點就結束了,結束之后我們在施工現場堆場集合,沒有回來的則是電話通知一下,然后就準備回項目部了。
回項目部的方式要么是走著穿過整個雄安站到另一家施工單位那里,然后和人家看門的保安小哥打個招呼,麻煩人家給你開一下門,穿過人家的門你就離項目部不遠了,這條路不是很長,而且對于當時的我來說,走著去和走著回來要比開車去有性價比的多,這就涉及到后面在施工單位吃飯的故事了。
在施工單位,體重增長是絕大一部人無法避免的事,也是最不經意間就浸透你生活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