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參數的詳細解釋

在GX-WORKS2軟件自帶的QD77設置界面中,有參數設置部分,已經包含了QD77的所有參數。本節對QD77參數做具體解釋。

4.2.1 基本參數1

1.基本參數1簡介

基本參數1包含必須設置的最重要的參數,見表4-2。

表4-2 基本參數1

2.對參數的詳細解釋

① 各軸號的緩存器地址指各軸參數在運動控制器中緩存區的地址。

計算式中n=軸號-1。

例如:軸1的地址=0+150×(1-1)=0;

軸2的地址=0+150×(2-1)=150;

軸3的地址=0+150×(3-1)=300。

以下各參數類同。

1)Pr.1為指令單位。指令單位可設置為毫米、英寸、度、脈沖,各軸可以分別設置指令單位。

2)Pr.2為電動機編碼器的每轉脈沖數,即電動機編碼器分辨率,要根據編碼器規格設置。

3)Pr.3為電動機旋轉一圈機械的移動量,在直連(1∶1)的絲杠機械系統中,即為螺距。如果有減速機,則

4)Pr.4為單位放大倍數,用于計算電子齒輪比。

5)Pr.5用于選擇脈沖輸出格式。有4種脈沖輸出格式可選,參見第18章。

6)Pr.6為旋轉方向、正向表示當前值增加的方向,負向表示當前值減少的方向。

7)Pr.7為啟動偏置速度,是指電機起動時的速度。電機在零速起動容易造成起動不平穩,特別是步進電機在低速時更容易造成不平穩,所以要設置起動時的速度。

4.2.2 基本參數2

1.基本參數簡介

基本參數2包含了速度限制參數和加減速時間常數,參數見表4-3。

表4-3 基本參數2

2.對參數的詳細解釋

1)Pr.8是速度限制值。實際運行速度被限制小于此值。為保證機械運行安全,這是一個必設的重要參數。同時,速度限制值也是設置加減速時間常數的基準,如圖4-4所示。2)Pr.9是加速時間常數。定義為從零速加速到速度限制值的時間。

圖4-4 加減速時間常數示意圖

Pr.10是減速時間常數。定義為從速度限制值減速到零速的時間。

加減速時間常數的定義是這個數據是常量(因為定義了加速到達的速度—Pr.8速度限制值)。雖然實際運行中指令(定位)速度千變萬化,但加減速到指令(定位)速度的時間都以這個常數為基準計算得出,如圖4-4所示。不要混淆加減速時間常數與加減速時間的概念。

4.2.3 詳細參數1

詳細參數1見表4-4,這是常用參數,根據使用需要設置。

表4-4 詳細參數1

(續)

間隙補償量如圖4-5所示。也稱為反向間隙補償。在回原點完成后,間隙補償量才有效。

圖4-5 間隙補償量示意圖

軟限位是用數值設置的行程限位,是相對硬行程限位開關而言的,如圖4-6所示。軟限位要根據實際行程范圍進行設置。

圖4-6 軟限位示意圖

在理論上,只有滯留脈沖=0才算定位完成。但在實際運行中,只要滯留脈沖小于某一數值就可以認定是定位完成。Pr.16用于規定定位精度(也稱為定位寬度),如圖4-7所示。

圖4-7 定位精度示意圖

為防止伺服電機輸出過大轉矩損壞設備,用參數Pr.17設置轉矩限制值,以額定轉矩的百分比進行設置。

Pr.18用于設置M指令的輸出時間點。用于設置是隨運動指令同時輸出(WITH模式)(見圖4-8)還是在運動指令執行完畢后輸出(AFTER模式),如圖4-9所示。

注意:圖4-8中,在定位啟動(Y0)=ON后,就輸出M指令。

注意:在圖4-9中,在定位完畢(Y14)=ON后,才輸出M指令。

Pr.19用于設置連續的2個定位過程中,2個定位速度的切換時間點。

圖4-8 M指令隨運動指令同時輸出(WITH模式)

圖4-9 M指令在運動指令執行完畢后輸出(AFTER模式)

Pr.19=0標準切換——在執行下一個定位數據時切換速度;

Pr.19=1提前切換——在當前定位數據執行完畢后立即切換速度,如圖4-10所示。

進行直線插補/圓弧插補時,用Pr.20設置是指定合成速度還是指定基準軸速度。如圖4-11所示。

圖4-10 速度切換模式

0:合成速度。設定的速度為合成速度,由控制器計算各軸的速度。

1:基準軸速度。設定的速度為基準軸速度,由控制器計算另一個軸的速度。

圖4-11 插補速度指定方法

Pr.21用于設置在速度控制模式下,進給(位置)當前值處理的處理方法。

Pr.22用于設置輸入信號的邏輯。各輸入信號見表4-5所示。

正邏輯:信號=ON有效。負邏輯:信號=OFF有效。

表4-5 Pr.22對應的輸入信號

Pr.81用于選擇在“速度/位置切換后,位置控制是增量(INC)模式還是絕對(ABS)模式。

4.2.4 詳細參數2

詳細參數2見表4-6。

表4-6 詳細參數2

(續)

Pr.25~Pr.27:在定位運行時,從零速加速到速度限制值Pr.8的時間。這些參數提供了多種加速時間選擇。

Pr.28~Pr.30:在定位運行時,從速度限制值Pr.8減速到零速的時間。

Pr.31用于設置JOG運行時的最高速度。JOG速度限制值應設置為小于Pr.8速度限制值,超出速度限制值Pr.8時,將發生報警。

Pr.41設置的圓弧插補允許誤差范圍如圖4-12所示。

圖4-12 圓弧插補允許誤差范圍示意圖

在控制器的外部接口端子中有外部指令功能選擇端子,Pr.42參數用于設置這個端子的功能。

4.2.5 回原點參數1

回原點參數見表4-7。

表4-7 回原點參數表

Pr.43用于選擇回原點模式,有5種模式可選,參看第10章。

Pr.44用于選擇回原點運行方向。以位置當前值增加為正方向,以位置當前值減少為負方向。如圖4-13所示,一般原點設置在上限位或下限位附近,當原點設置在下限位附近時,設置Pr.44=1,朝負方向回原點。

當原點設置在上限位附近時,設置Pr.44=0,朝正方向回原點。參看第10章。

圖4-13 回原點方向選擇

Pr.45用于設置(ABS方式)的原點地址。

Pr.46用于設置回原點的速度。應設置回原點的速度小于Pr.8速度限制值且大于爬行速度。

如圖4-14所示,爬行速度為從回原點速度開始減速至停止之前的低速度,即DOG開關=0N后的低速度。

圖4-14 回原點速度示意圖

Pr.48用于設置任意位置回原點功能是否有效,參見13.2.1節。

4.2.6 回原點參數2

回原點詳細參數見表4-8。

表4-8 回原點詳細參數表

對參數的詳細說明

Pr.50用于設置回原點方式為計數式(1)、(2)時,在DOG信號變為ON時至原點為止的移動量。

Pr.53用于設置執行原點移位功能時的移動量,參見19.2.2節。

Pr.54用于設置回原點時到達爬行速度后的轉矩限制值。

Pr.56用于選擇執行原點移位時的速度,參看13.2.2節。

Pr.57用于設置任意位置回原點時的停留時間,參見13.2.1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务川| 南城县| 涪陵区| 景泰县| 怀仁县| 堆龙德庆县| 崇仁县| 巴楚县| 太湖县| 阳东县| 三河市| 望江县| 安吉县| 英山县| 定边县| 历史| 吴江市| 虎林市| 莲花县| 响水县| 乌兰浩特市| 通江县| 鄯善县| 曲阳县| 香港| 永和县| 抚松县| 安阳市| 宜川县| 宜君县| 遂川县| 普安县| 大厂| 梁河县| 南城县| 江阴市| 遂昌县| 即墨市| 黄平县| 金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