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實現建筑施工的安全生產,其基本點在于建立健全并落實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可分為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制度和建筑施工企業的責任制度兩個方面。

1.政府部門的監督管理制度

(1)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 國家對建筑施工企業實行安全生產許可證制度。建筑施工企業未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不得從事建筑施工活動。

建筑施工企業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應當具備下列安全生產條件: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完備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2)保證本單位安全生產條件所需要資金的投入。

3)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4)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經考核合格。

5)特種作業人員經有關業務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

6)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并考核合格。

7)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8)施工現場的辦公、生活區作業場所和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及配件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和規程的要求。

9)有職業危害防治措施,并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安全防護用具。

10)依法進行安全評價。

11)有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及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的預防、監控措施和應急預案。

12)有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組織或者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

(2)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特種作業是指容易發生人員傷亡事故,對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圍設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業。直接從事特種作業的人員稱為特種作業人員。垂直運輸機械作業人員、起重機械安裝拆卸工、爆破作業人員、起重信號工、登高架設等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專門的安全作業業務培訓,并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后,方可上崗作業。

(3)三類人員考核任職制度 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建筑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考核管理暫行規定》(建質[2004]59號)進一步明確,三類人員必須經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職,并接受定期進行的繼續教育。

(4)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建筑法》規定建筑施工企業必須為從事危險作業的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支付保險費。由施工單位作為投保人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支付保險費,以本單位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作為被保險人,當被保險人在施工作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時,由保險公司按照合同約定向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支付保險金。該項保險是法定的強制性保險,以維護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人員的利益。

建設部《關于加強建筑意外傷害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建質[2003]107號)對意外傷害保險的投保范圍、保險期限等做了詳細規定,并明確指出:保險費應當列入建筑安裝工程成本。保險費由施工企業支付,施工企業不得向職工攤派。

(5)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國務院75號令)、《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對安全事故報告制度都有明確要求。發生安全事故的施工單位應按規定,及時、如實地向負責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報告;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當同時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建設工程,由總承包單位負責上報事故。

2.建筑施工企業的責任制度

(1)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就是對各級負責人、職能部門以及各類施工人員在管理和施工過程中,應當承擔的責任做出明確的規定。具體來說,就是將安全生產責任分解到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班組長以及每個崗位的作業人員身上。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是施工企業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施工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的核心和中心環節,基本要求如下:

1)公司和項目部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各級人員和部門的安全生產職責,并要打印成文。

2)各級管理部門及各類人員均要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公司及項目部應制定與安全生產責任制相應的檢查和考核辦法,執行情況的考核結果應有記錄。

3)經濟承包合同中必須要有具體的安全生產指標和要求。在企業與業主、企業與項目部、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項目部與勞務隊的承包合同中都應確定安全生產指標、要求和安全生產責任。

4)項目部應為項目的主要工種印制相應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并應將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列為日常安全活動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懸掛在操作崗位前。

5)施工現場應按規定配備專職安全員。一般情況下,建筑面積1萬m2及以下的工程至少1人;1萬~5萬m2的工程不少于2人;5萬m2以上的工程至少3人。

6)管理人員責任制考核要合格。企業或項目部要根據責任制的考核辦法定期進行考核,督促和要求各級管理人員的責任制考核都要達到合格。各級管理人員也必須清楚了解自己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

(2)安全技術措施制度 安全技術措施是指為防止安全事故和職業病的危害,從技術上采取的措施,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中施工規劃或施工組織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全技術措施包括防坍塌、防高處墜落、防物體打擊、防機械傷害、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塵、防雷擊、防觸電、防交通事故、防寒、防暑、防疫、防環境污染等方面的技術措施。

(3)專項施工方案及專家論證審查制度 為了加強建設工程的安全技術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建設部于2004年頒布實施了《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對于危險性較大的建筑工程,如基坑支護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裝工程等,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驗算結果,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審查簽字后,方可實施。特殊工程還必須由施工單位組織專家論證審查,經審查合格后,方可實施。

(4)安全技術交底制度 安全技術交底制度是指在施工前,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應將工程概況、施工方法、作業特點、危險源、安全技術措施,以及發生事故后應及時采取的避險和急救措施等情況向施工工長、作業班組、作業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安全技術交底必須由交底人、被交底人、專職安全員三方簽字確認,并存檔保存。

(5)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是指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安全生產技能的培訓,并將這種教育和培訓制度化、規范化,以提高全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的技術與管理水平,減少、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建筑施工企業應當落實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制度。

(6)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制度 施工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演練。

實行施工總承包的,由總承包單位統一組織編制建設工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工程總承包單位和分包單位按照應急救援預案,各自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配備救援器材、設備,并定期組織演練。

(7)起重機械和設備設施驗收登記制度 施工單位在使用施工起重機械和整體提升腳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設設施前,應當組織出租單位、安裝單位、分包單位等有關單位進行驗收,也可以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單位應自驗收合格之日起30日之內,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登記備案。

(8)防護用品及設備管理制度 防護用品及設備管理制度是指建筑施工企業采購、租賃的安全防護用具、機械設備、施工機具及配件,應當具有生產(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并在進入現場前由相關人員進行査驗。同時,做好防護用品和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報廢和資料檔案等管理工作。

(9)安全生產值班制度 安全生產值班制度是為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確保施工項目安全生產工作的延續性,保證安全信息的溝通而建立的一項規章制度。它要求施工企業和項目部的主要管理人員應按要求輪流值班,時刻了解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狀況,并及時處理和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安全問題。

(10)消防安全責任制度 消防安全責任制度是指工程項目部應確定消防安全責任人,制定用火、用電、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項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施工現場設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備消防設施和滅火器材,并在施工現場入口處設置明顯的消防警示標志。

除上述責任制度以外,建筑施工企業還可根據本企業的具體情況和要求,制定一些其他的安全責任制度,如宿舍和食堂安全責任制度、場容和場貌管理責任制度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乐陵市| 黎平县| 吉林省| 铜川市| 恩平市| 龙江县| 宣威市| 威海市| 铜梁县| 乐陵市| 那曲县| 文水县| 长沙市| 龙胜| 中牟县| 荥经县| 恭城| 东港市| 黔江区| 香格里拉县| 利津县| 泽普县| 永年县| 凯里市| 拉萨市| 洪湖市| 文昌市| 全州县| 嘉黎县| 孙吴县| 阳城县| 安国市| 会宁县| 遵义县| 曲水县| 石楼县| 金堂县| 佳木斯市| 禹城市| 岫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