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禍不單行(8)
- 農村變遷史,記錄土地上掙扎的靈魂(套裝2冊)
- 劉明恒
- 2998字
- 2021-10-27 11:06:24
熊光宗和劉丹桂來到武漢后,將他們租用的房間粉刷一新。后面一間放一張能睡兩人的床,一張辦公桌,加上煤氣爐、鍋、碗、瓢、勺之類,被塞得嚴嚴實實的,顯得更加逼仄。前面一間為門店,放修理器械、工具,及少量配件。中間一道門用花布簾遮住隔開。熊光宗與離他們不遠的“萬佳摩托車行”老板有約,若需要什么配件可隨時去取,免得把配件買回家來沒地方放,同時也節約了流動資金。“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都拿回來了。價格表也工工整整地抄寫了一份,他用鏡框掛在醒目的墻上。燈箱式店牌懸掛在店門上方。他又請人寫了一幅對聯貼在店門兩邊,左聯是:攢小錢開小店翻舊成新行大運,右聯是:樹大志創大業變廢為寶奔富路。他把開張的日子定在農歷五月初八,意在“發發發”。
開張的這一天晴得很好,艷陽高照。熊光宗為圖一個吉利,在門店外兩邊分別寫有“開張大吉,免費修理半天”、“修理摩托車、麻木、自行車,全市最低價”字樣的廣告牌。熊光宗把開張的時間選為8點18分。8點鐘的時候,楊軍開著車子趕來了,他拿來了兩個紅包,一個是俞魯沂的,一個是他自己的,每個紅包1000元。楊軍告訴他,俞魯沂住得遠,又要趕去上班,就讓我帶來了。熊光宗和劉丹桂感謝不盡,見他們送這么大的人情都有些驚慌失措了。在農村遇上這一類喜事,頂多一張大團結。武漢是禁鞭城市,紅白喜事都不許放鞭,一是防火,二是防噪音污染,三是講衛生。熊光宗覺得沒有鞭響也就沒有開張的氣氛了,于是他借來了三洋,播放鞭的錄音。8點18分,熊光宗準時打開錄音機,“噼噼叭叭”的聲音響成一片,召來一些人在店前駐足。楊軍在他開業之后開著“皇冠”告辭了。左右隔壁的一些老板也登門賀喜,恭禧發財。熊光宗也就發煙,說些感謝之類的話。劉丹桂則倒茶待客,滿臉微笑,卻一言不發,主要因為她不會說普通話,也不會說武漢話,不好意思開口。
第一位來修摩托車的顧客是武棉二廠的王大爺,他將一輛摩托車放在店前,笑盈盈地問熊光宗:“小師傅貴姓?”
“我姓熊,名光宗,您就叫我小熊好了。大爺,您貴姓?”
“我姓王。你叫熊光宗,那店名咋叫丹桂呢?”
“光宗車行,武漢市已有一家了,就改成我老婆的名字了。”
“啊,是這么回事。”王大爺走進店里左顧右盼,不由自主地說:“法人熊光宗,店名丹桂修車行,你何不讓你老婆當法人。店名、法人名不就統一起來,老板的名字也好記。”
“王大爺,你真逗,一個大男人,哪能讓女人當老板,別人會笑話,您說是不是?”說完,熊光宗遞過去一支煙,他覺得這王大爺挺和善的。
王大爺微妙地笑了笑,然后說:“小師傅,我可是第一個顧客啰,手藝怎么樣?我這車的油路有些問題,常常熄火,你看看。我下午要上班,12點我準時來拿,按價付錢,只是別誤了我上班就行?”
熊光宗說:“車我負責修好,你放心,我在部隊就是干這一行的,老套路了。我說了,上午不收費,算作廣告吧。您家住哪里?要不到時我給您送過去,我們初來咋到的,還需要您多關照。”
王大爺說:“不用送,我來拿車子順便去上班。”
熊光宗給開了張條子遞給王大爺,說:“您就憑這取車。”
王大爺拿著條子告辭了。
第二位走進“丹桂修車行”的是環衛所小熊,進門便若無其事地東看看西瞧瞧,丹桂見是個女子便上前去了:“同志,您修車嗎?”
小女子沒予理會,有些嬌氣和傲氣。一會兒要緊不慢地問:“你這店剛開張吧?有些規矩恐怕你們還不知道。”
劉丹桂一聽這問話的語氣就猜出這一定是公家的什么人,估計是來收費的。她連忙起身端了一把椅子送過去,語氣就低微了幾分:“同志,我們今天剛開張,有些什么規矩您盡管說。”
小女子坐下來了,也客氣了些:“你大概叫丹桂吧!我姓熊,是環衛所的,和你老板同姓,也算是家門了。你這店修理摩托車、自行車、麻木,對環境有污染,就得要交衛生費,一個月40元,城管所還要來收你的占道經營費哩!”說完她從小掛包里掏出收據和筆。
劉丹桂忙說:“熊同志,我們今天剛開張,一分錢的收入也沒有,你看我們半天免費修理,要不過兩天給你行不。剛走了一位顧客,您是第二位。”
“好吧,過兩天我再來。”小女子說完走了。
第三位和第四位走進“丹桂修車行”的是兩位同行,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他們走到店門口就抬手將“全市最低價”的廣告牌給掀翻了,然后就去看那價格表,把那價格表給反掛起來。兩個人不請自坐,高蹺著個二郎腿開口便問:“誰是店老板?”
熊光宗心里早就窩著一團火,被劉丹桂看在眼里暗暗地按住他未發作。“你們是?”
矮個子說:“我們是同行,他是我們車行協會的副主席,你聽說過嗎?同行是冤家。”
熊光宗窩著的一團火被這話給掐滅了,滿臉堆起笑容接住話茬:“啊,是同行,同行是一家,兩位大哥抽煙。我新來乍到,許多事還不清楚,請兩位大哥多包涵。”
高個子說:“你那牌子就別掛了,什么全市最低價,你這個標準,把生意全給攪黃了,搶我們的生意是不是,我們吃什么?”
熊光宗問:“那按什么價格?”
高個子說:“我們這里有統一價格嗎,價格不能隨意降的,我們協會有協議。對了,你還不知道吧,干咱這行的還有個協會,你要參加的,你就寫個申請給我帶去,一批就行。一個月交100元會員費。”說完讓矮個子給熊光宗一張統一的價格表。
熊光宗問:“修車還有協會?”
高個子說:“有,維護我們自己的權益嘛,咱協會有百來號會員呢,以后你參加了就知道了。”
這可把熊光宗和劉丹桂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熊光宗說:“好,到時我們一定參加。”
矮個子說:“好了,看在你們今天才開張的面子上,就不給你們不好看了,但那廣告牌你得馬上取下來,改成統一價格,再把‘全市最低價’幾個字抹掉。”
熊光宗實在是弄不明白,這是個啥子道理,覺得這兩個人太霸道了,但又不知這個協會是個啥組織,不好發作,坐在那里沒吭聲。劉丹桂見勢又是遞煙,又是倒茶,又是打圓場。“歡迎兩位同行大哥光臨小店,你們說的廣告牌我們馬上改過來。我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什么都不知道,不到之處請兩位大哥原諒。”
矮個子說:“熊老板,別壞了我們的規炬,這樣做也是對同行的大家負責,以后你就會知道了。今天你開張我們就不多呆了,告辭。”說完矮個子拉著高個子走了。劉丹桂隨即送他們出門。
待他們走遠,熊光宗“叭”的一拳捶在桌子上:“媽的個X,今天剛開張咋就招來這么多麻煩?今后這車行還怎么開?”
劉丹桂見后上前婉言相勸:“光宗,地方的事和部隊不同,在小縣城里擺個小攤收費就有20多種,聽說大城市的規矩還多些呢?忍著點,忍著點,今天剛開張,就別摳氣了,宰相肚里能撐船。”
第五位走進“丹桂修車行”的是一位老大媽。老大媽約摸五十七、八歲,方臉型,臉色紅潤光澤,頭發花白,淡淡的眉毛下一雙眼睛很有精神,臉上始終掛著慈祥的微笑,叫人感到和藹可親。老大媽進門就笑著開口了:“老板,恭喜發財!”
熊光宗正在修理摩托車,向老大媽笑了一下以示歡迎。劉丹桂上前客氣地請老大媽坐下,并遞上一杯茶。
老大媽接住茶杯并沒坐下就自我介紹起來了:“我姓邵,就叫我邵大媽好了。我原來是武棉二廠的老模范,現在退下來了。社區主任說老模范要做新貢獻,要我當什么居民小組組長。人老了,腦子不靈了,這不,你們開張我還不知道呢!失職啊!”
劉丹桂若有所思地說:“剛才有個王大爺也是武棉二廠的。”
邵大媽笑得更開心了,說:“他是我老頭子,你們店開張還是他告訴我的。姑娘,你們到我們轄區來,今后咱們就是一個大家庭了,有啥子困難的就找你邵大媽。今天我就不多坐了,以后有空再聊。”說完轉身走了。見到邵大媽笑容可掬的善良樣子,劉丹桂感到一陣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