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連出三計均未奏效
在戰爭的初始階段,方孝孺也表示出極大的樂觀。當朱允炆要求他按周朝制度改革朝政時,他顯示出極大熱情。建文二年,朱允炆敕旨修建的省躬殿建成。這座宮殿專門用來存放古書、圣訓,類似于皇家圖書館與檔案館。大敵當前,朱允炆修建這座宮殿已屬可笑。更可笑的是,朱允炆仍不以軍情為重,卻把省躬殿的落成典禮當作頭等大事來抓。他讓方孝孺稽古三朝,按尚父所說的丹書宗旨對殿內的一切陳設都撰寫銘文,以取戒飭的作用。這有點像年輕的學生,見到格言警句抄下來貼到墻上,太小兒科了。
省躬殿建成不久,到了八月初一,叔侄之間的戰爭打了一年了,恰逢承天門遭遇一場火災。方孝孺認為這是大事,天降災咎,是人君有過失。再者,洪武皇帝朱元璋定下的城門之名也有問題。因此他提議將午門改成端門,把原來的端門改成應門,把承天門改成臬門,把前門改成路門。朱允炆一一準奏。
就在這時,忠于朝廷的官軍與燕王的部隊在河北、山東一帶已經打了數十場戰斗。戰爭開始,官軍略占上風。但幾個月后,燕兵漸漸掌握了戰爭主動權。而且朝廷中叛變的官員也漸漸多了起來。到了建文三年(1401)的三月,官軍遭遇夾河之敗,損失慘重。朱允炆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于閏三月初四罷免了齊泰、黃子澄的官職。表面上將他們貶出京城,實際上是讓他們到處招募軍士。
齊、黃二人離開京城后,方孝孺就不再只是一個講述周禮推行政治體制改革的顧問了。他開始在朱允炆的要求下過問軍事。從建文三年四月至建文四年的五月,一年時間內,就當時的戰事,他向朱允炆出過三次大計,但這三次大計均未奏效。建文四年的六月初八,朱棣率領的燕兵在接連攻克淮河、長江兩道天險之后,挾如雷破竹之勢,終于兵臨金陵城下,駐扎在城郊的龍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