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父親郭朝沛經營有方,使幾經興衰的家道重歸優裕;母親杜氏則聰慧、開朗、樂觀深深影響著年幼的開貞。這個家庭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

郭開貞4歲半就開始在自家家塾“綏山山館”讀書。塾師沈朝文,字煥章,指教嚴格又注重教育革新。

郭開貞的長兄郭開文(1877-1936),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法政。后來正是他出資幫助開貞赴日留學。

凌云山

樂山文廟奎星閣

老霄頂與城墻

凌云古渡

20世紀初的山。攝影者為英國植物學家厄內斯特·亨利·威爾遜(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

20世紀初的嘉定城瞻峨門。

樂山老羊館

擺渡

20世紀初的樂山人文。攝影者為法國漢學家讓·拉蒂格(Jean Lartigue 1886-1940)。

1906年,郭開貞離開沙灣考入樂山縣高等小學。此為他的畢業證書。

1907年,郭開貞升入嘉定府官立中學堂。雖然學習成績優秀,但愛打抱不平的性格,勇于投身社會活動的行為,為開貞換來的不僅是這張修業文憑上“修身”一項35分的分數,還有被學校開除的結果。

被嘉定府官立中學堂開除后,郭開貞決定投考省城中學。

1910年,他被成都的四川官立高等分設中學堂錄取。這是1910年間的他。

四川官立高等分設中學堂(現成都石室中學)的校舍。

郭開貞在高等分設中學堂的修業文憑。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此前一直關注四川保路運動的郭開貞馬上響應,回鄉組織民團宣傳革命。并在四川宣布獨立前夜發動同學互相剪掉頭上的辮子。圖為當時他(左2)與小學同學吳尚之(左1)、李茂根(右1)、張其濟(右2)等。

1912年秋,郭開貞結束中學學業,考入成都高等學校理科。圖為他(中排左2)與中學同學合影。

1892年,郭開貞(沫若)生于四川嘉定縣(今樂山)小鎮沙灣一個殷實的中等商人家庭。他的筆名“沫若”即來源于家鄉的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郭氏的商號名為郭鳴興號。開貞曾祖母邱氏壽命百歲,五世同堂,為此光緒皇帝欽賜“貞壽之門”牌匾,現在依舊懸掛在郭宅門口。

面對辛亥革命后四川令人失望的社會情況,和一場不幸的包辦婚姻,1913年郭開貞毅然選擇離開故鄉,沖出夔門,胸懷救國信念,北上應考天津陸軍軍醫學院。

在北京暫寄長兄郭開文籬下的開貞,懷揣的救國濟民熱忱又一次受到打擊。在給父母的這張明信片上他寫道:“京地學風壞極,酒地花天,歌臺舞榭,青年子弟最易陷落。大哥決計命男東渡。”1913年底,他從北京出發,經朝鮮赴日本開始了10年的留學生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唐山市| 门源| 五指山市| 三都| 丘北县| 和田县| 小金县| 德庆县| 南通市| 崇礼县| 黄陵县| 沐川县| 永济市| 聊城市| 锦州市| 隆化县| 丹江口市| 花垣县| 玉山县| 衡水市| 山阴县| 荃湾区| 沿河| 万州区| 平度市| 德安县| 云林县| 朔州市| 永福县| 河北区| 福安市| 涟源市| 明光市| 治多县| 环江| 蒙山县| 清新县| 醴陵市| 萨迦县| 庆云县|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