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菜根譚作者名: (明)洪應明著 高立譯注本章字數: 684字更新時間: 2021-10-26 10:17:20
前 言
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語錄體《菜根譚》,取宋人汪革“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句意命名,汲取儒釋道三教真諦精髓,參以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以簡練明雋的文字,論述修身正心、育德養性對人成長發展的重要意義,被譽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清乾隆年間學者三山病夫通理,重為刊刻《菜根譚》序中,這樣闡釋原作者書名寓意:“古人云:‘性定菜根香?!虿烁?,棄物也,如此書,人多忽之。而菜根之香,非性定者莫喻?!蓖瑫r爬梳出《菜根譚》內容涉及的范圍:“其間有持身語,有涉世語,有隱逸語,有顯達語,有遷善語,有介節語,有仁語,有義語,有禪語,有趣語,有學道語,有見道語,詞約意明,文簡理詣?!睂⑷珪爬椤拔o心沉玩者,乃能得旨”。
這部兼采雅俗的趣味語錄,親切醒豁,訓誡世人:堅強地適應清貧生活,事事皆可有所成就。
明代學者于孔兼《菜根譚題詞》中有這樣的贊譽:“其譚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盡巖險。俯仰天地,見胸次之夷猶;塵芥功名,知識趣之高遠。筆底陶鑄,無非綠樹青山;口吻化工,盡是鳶飛魚躍。”
由于《菜根譚》系作者輯錄前人成句加以編纂,因此對于今天的讀者而言,其中有些字詞的含義與現代通行的語意之間存在著一些差別,為了便于讀者閱讀體會,逐條進行了相關字詞注釋,并引用前賢詩文加以佐證。翻譯也僅僅是表達出原文的字面意義,而未進行過度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苯梃b中國繪畫中習見的“留白”手法,既為讀者依據自身閱歷閱讀體味原作旨意提供了基本的平臺與空間,也可以避免有誤導讀者之虞。
限于譯注者水平,書中注釋與翻譯難免存在舛漏,敬祈大方之家通過閱讀加以教正。
高立
2021年春光駘蕩時節識于泉城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