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思維就是要刻意練習
- 王樂平
- 1211字
- 2021-10-26 10:14:14
Week 1
“概念的詞匯化”
——掌握詞匯生成訣竅,夯實表達根基
通過本章你將學習到
Step1為什么英語的同義詞遠比漢語的多?它們又是怎樣生成的?
Step2如何通過英語的詞匯生成規律hold住更全面的單詞詞義?
Step3怎樣利用英語思維更直接、靈活地使用英語單詞進行表達?
學過英語的都知道,英語的詞匯量要遠遠大于漢語的詞匯量。
且不說英語的總詞匯量已經超過百萬,單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下面的一組數據對比也足以說明問題。
漢語
“一個人掌握了1000個常用漢字,就可以讀懂文獻中出現漢字的90%;而掌握了3700個漢字,就能閱讀一般報刊99%的內容。一個知識全面發展的人掌握的詞匯量是6000~9000個?!?/p>
英語
“美國中學畢業生掌握的詞匯量平均為47000個,而大學生平均為58000個。一個受過教育的英語母語學習者掌握的詞匯量在5萬~25萬個。”
同樣是受過高等教育者,一個美國人所要掌握的英語的詞匯量是一個中國人需要掌握的漢語的詞匯量的至少5倍,甚至25倍。這個差別是非常大的。
那么,你是不是被嚇到了呢?
其實不用怕。
英語的詞匯量雖然多,但是,歸納起來,它們所表達的基本概念與漢語相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也就是說,英語這么多詞匯,歸根結底都是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而這些概念也是漢語的基本概念。
我們只要弄明白這些概念在英語中是如何變成新的詞匯的,掌握了英語詞匯的生成規律,就可以輕松地掌握這些詞匯。
在開始講述本章的內容之前,有三組定義需要先弄清楚,因為這三組定義是我在本書中會一直提到的,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理論基礎。一是詞匯與概念;二是基礎概念與細分概念;三是同義詞和上下義詞。
我們知道,詞匯是用來表達概念的,但是,一個詞匯可能會表達不同的概念,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詞義,而同一概念可能會用不同的詞匯來表達,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同義詞。
概念又可以分為基礎概念和細分概念,所謂基礎概念就是一門語言中最初用來描述這個世界的那些詞匯所代表的基本概念,而細分概念就是在這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通過添加新的內容而生成的概念。
如果一個基礎概念和其下面的細分概念是由兩個不同的詞分別代表的,那么代表基礎概念的詞就叫上義詞,而代表細分概念的詞就叫下義詞。
需要我們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上下義詞和我們通常所說的同義詞的關系是不一樣的。具體的區別我們會在相關的章節里通過具體的實例進行講解。
要想把這個世界描述得更加精確,僅僅用像“水”“火”“大”“小”“問” “想”等這些表達基本概念的詞匯是不夠的,還必須細分出“洪水”“野火”“巨大”“渺小”“詢問”“聯想”等這樣更加具體的概念。
對英語和漢語來講,這些細分概念都是存在的,區別只在于表達這些細分概念的方式可能會不一樣。就英語來說,在多數情況下只要用一個新的詞來表達就可以了,但漢語中可能沒有這樣一個詞,只能用一個由原來的字或詞組成的詞組或短語來表達。這也是為什么漢語詞匯比英語詞匯要少得多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區分這兩種語言在概念細分上的異同,通過掌握英語特有的詞匯細分規律來學習、記憶新的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