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葉元也僅20歲的年齡,但是兩屆為人,又經受過信息時代和萬界商會的洗禮,他的學識、見識當一個教授還是綽綽有余,再加之此界頂級的戰力,當師傅也不在話下。
然而辦學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師資隊伍的建設是辦學的重中之重,小學至高中打基礎階段都必須引領學生,不能采用全虛擬教學,更何況最重要的大學階段。
葉元在《北源日報》發布招聘啟事:誠聘教師。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葉元開學第一堂課就大力宣貫尊師重道卻又平等治學的理念:大家都是求道者,尊師重道是必須的但求道之路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應該相互扶持傾囊相授。
魔幻式的學校,讓學子們有充分的時間和資源DIY。
“做科研研究或修煉武道時,腦子里要裝著一兩個非常前沿甚至是異想天開的科學或武道問題,等將來條件成熟或者你哪天靈光一閃,你就有可能找到突破點來攻克這個難關。武者們經常聽說某人資質一流,頓悟成道,其實沒有那么玄乎,都是日積月累,某一個時刻的厚積薄發而已。”
葉元借用華國一位年輕院士勉勵研究生時的演講,給七十二學子傳授經驗。
葉元沒有多講,只是教授他們專心治學的理念后,就離開了。
七十二學子都是挑選的社會精英,有在北源執政多年的孟效民之子,有軍方年僅18的校尉,有半年中學畢業的學生,有打鐵的鐵匠,有頂級武學世家的子弟,有就讀私塾多年的秀才,甚至有種地行家的農民,有遠帆海漁的漁夫,有修筑城墻的勞工。都是葉元選擇的佼佼者,讀書識字是其一,更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在莫一方面觸摸到了道的存在,技近乎道,便是如此。
葉元給他們準備的課程非常地繁忙,就算是武道生,也必須天天在葉元購買的時間屋、法則屋里待夠一定時間,各學子叫苦連天,葉元卻樂在其中。
不是學渣也沒有點滿學霸天賦的葉元非常喜歡這種氛圍,教授學生做實驗,引領學生打開心扉,他覺得自己居然是做導師的料,畢竟也是孤兒院的孩子王,他不禁回想起孤兒院時協助院長阿姨管理弟弟妹妹時的場景,那是多么快樂的時光。默默拭去眼角的淚水,葉元看著匆匆忙忙的學子們,仿佛望見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小樹苗,他們是武界的未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