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不停往前走的,總說“新生活,新生活!”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但中國人骨子里還是勤儉的,生活熱熱鬧鬧的不停向前向前,吃穿用度往往不是總能跟上生活的腳步。
想必文前的諸君也是有些用慣了的、還不舍得打掃掉的老物件吧。例說文前的本人,手中用的還是支十多年前的鋼筆。初拿到手上時可謂是十分喜歡,愛不釋手。只是用到如今,那好看的、有光澤的黑漆已經在時間的淘洗里掉完了,露出金屬銅的底色。一次用久了手上總不免粘上些銹蝕的味道。但從未說有將之換掉的想法。用了這么些年了,就好像是一位老朋友,怎么忍心就不聯系了,打掃出院子了呢?
現在的人們——或是說這時代吧,生活過好了、富裕了,漸漸地開始會享受了。當然不是說這不好,倘若有人現在號召說中國人就應該過苦日子,不能享受,那就不能不懷疑此人的立場是否是站在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這邊。
許多人家中廚房里裝油的搪瓷碗,想必也是屬于全國統一的吧。那應該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事情,包括印花的床單,和絲光的枕套。一些老物件,到了現在依然堅挺且一絲不茍的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和搪瓷的杯子——印著紅色宣傳語錄的搪瓷杯子。內壁上留著厚厚的茶漬,一層一層的——像年輪——是關于生活日漸富足的記憶。
熱鬧的舊貨市場現在大多不復曾經,懷舊的人們卻也總有門路淘來些老物件懷念舊時光。只是過去的歲月都一去不復返了,一些老物件只能像前朝的遺老遺少一樣慢慢淹沒在歷史的河里。
我想,懷舊的人們大抵是想逃避某些東西吧。不太久遠的年代里沒有資本家,大家還是以同志相稱。有時候懷念的是一個印著大大的“獎”字的背心、一個本子、一個搪瓷缸子;有時候懷念的是一輛好不容易評上先進得的自行車票買的一輛二八;有時候是懷念一床被褥,接近年關的時候抱去彈棉花,和那個年代相比之下不算復雜的愛情。
街上的音響這些時突然喜歡上放《new boy》,當然是翻唱的。有時候就禁不住會想是因為歷史足夠長久讓人們得以從歷史中尋找答案還是因為歷史足夠久讓很多事情在歷史里都有神奇的巧合。
網絡讓現在的生活更便利了,瞄準了懷舊的人群商人們取巧的將泛黃的圖紙重新生產。
——那么其販賣的是物件,還是時代呢?
其實也沒什么太復雜的想法,只希望我的這些“前朝的遺老遺少們”足夠堅挺,陪伴我這剩下的一點人生。
“知往者不可諫”
雖然有時候也很懷念及向往,但是
——“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
——最后不過是一句“算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