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準備就緒,李清重新進入修煉狀態。
再次來到縣衙前,縣衙外聚集了大量百姓,很多少年在衙役的指揮下排著長隊,慢慢向縣衙大堂挪去,看著熟悉的場面。李清不禁想起十八年前的自己。
十八年前自己在父親的陪同下,經過測靈加入宗門,從此進入另一個世界。
李清四下張望,不知道父親是不是又一次帶著小弟來測靈根。
李清目光一掃就發現了父親和小弟,第一次看見父親如此失態,滿臉緊張和期待,在人群外來回踱步。
小弟已經在排進隊伍中,正在隨著隊伍前進,小弟身體已經長開,很像父親,開始顯露一絲魁梧,此時正是滿面笑容,一臉期待。
李清不再駐留,直接進入縣衙大堂,看著端坐主位的王玄明師叔,他躬身一禮,便輕輕退到一邊站定。
王玄明看了眼李清,面露微笑地說道。
“小子,幾年沒有見,進步很大啊,都大圓滿了。”
聽到王玄明的傳音,李清立刻回道。
“師叔,弟子得了靈脈晉升的便宜,還需長時間磨礪。”
“不用謙虛,靈脈晉升也是你的緣法,可要同我一起返回宗門?”
“弟子還需繼續磨礪,準備留在縣城,事情查明后,也可以為宗門出力。”
“留下來也好,千錘百煉方能打下大道之基,不要著急筑基,基礎打的越扎實,后面的路才會走得越快,基礎沒打好,后面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多謝師叔指導。”
“無需客套,難道你對測靈有興趣?”
“家弟剛滿十歲,正在堂外,弟子想看看他是否有靈根。”
王玄明聽后,大感興趣。
“目前還沒有一個測出靈根,希望他能是第一個。”
“靈根難得,不能強求。”
“修仙者親族擁有靈根的幾率要大得多,不必擔心。”
兩人正傳音交流,突然一股耀眼的藍光,把兩人的目光吸引過去。
正在測靈根的是一個瘦小的女孩,面黃肌瘦,她滿臉驚慌,顯然是被這突發狀況嚇得不輕。
王玄明最先反應過來,對負責測靈根的弟子說道。
“明師侄,暫停測試。”
測靈根的弟子馬上反應過來,攔住下一個少年進入大堂。
“小姑娘,你是哪里人?家中有什么人?”
王師叔和顏悅色地對小女孩說道。
“我,我叫臭丫頭,住在胡同里,家里還有弟弟。”小女孩怯生生地說道。
王師叔聽后,馬上發出一道傳音符。
幾個呼吸后,黃玄機就來到大廳,代替王玄明坐鎮測靈根,王玄明帶著小姑娘從后門離開。
接下來繼續測試靈根,不知道是不是好運氣一下用完了,連續上百人都沒有一個擁有靈根的,王玄明又返回大堂。
不知不覺李澄也進入大堂,看著李澄緊張的神情,不復外面那么放松。
看著李清一直盯著一個少年,王玄明頓時明白這是李清的弟弟。
“這是你弟弟?和你不太像。”
“正式家弟,家弟更像家父,弟子像家母。”
這時候也輪到了李澄,他十分緊張,右手顫顫巍巍地向測靈柱按去。
隨著一陣火紅的光芒閃過,測靈柱上的光芒逐漸穩定,現出銀紅兩種顏色。
“火金雙靈根,火靈根八成,非常好。”負責測靈根的弟子高興地說道。
“小子,靈根資質比你好,火金雙靈根,是煉器師的好苗子。”王玄明看到好苗子出現,也十分高興。
“修仙之路漫長,靈根只是基礎,弟子只是希望小弟能夠不辜負自己的機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修行。”
“嗯,道心不錯。”
王玄明繼續問道。
“你祖上可是修仙者?”
“家祖是宗門弟子,百年前在縣城駐守,后來家族蒙難,只留家父一人。”
“可惜了,很多弟子都沒留下血脈,有你們兄弟二人,令祖可以欣慰了,你確定不返回宗門?對令弟可以照顧一二。”
“弟子暫不回去,還請師叔對小弟多加照拂,弟子感激不盡。”
“盡可放心,好苗子我都會看拂好,希望你早日與我師兄弟相稱。”
“弟子一定努力,不讓師叔等待太久。”
李清充滿豪氣地說道。
在縣衙呆了一天,這一屆新弟子肯定不少,僅僅一天擁有靈根的少年就有十八人,更是擁有一名天靈根,這是宗門幾百年不出一個的天才。
看著弟弟擁有靈根,可以與他一起走上長生路,李清十分高興,不再耽擱,慢慢走出駐地,向南城走去。
走進一間民房,李清這一副裝扮再也沒有出現,兩個時辰后從相鄰街道的一間民房中走出一位面容清瘦的中年人,這就是李清新的身份,新的身份名叫孔元,當過商隊護衛,干過賬房,商隊轉讓不得不重新尋找營生。
長途跋涉,李清來到一個小院門前,輕輕敲響緊閉的木門。
“誰啊!”
院落傳來一道蒼老的聲音。
“吱”
木門打開后,出來一個后背微駝的老人,老人看著陌生的李清問道。
“尊客,有什么事?”
“老人家,晚輩孔元,之前是長青商號的賬房,商戶易主,晚輩準備來貴村辦一個學堂,不知可否?”李清直接說出自己的目的。
老人聽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真的要來青牛村開辦學堂?”
“晚輩確有此意。”
聽著李清肯定的語氣,老人十分高興,馬上邀請李清進院。
“先生快快請進。”
把李清請到正屋,老人馬上奉上茶飲。
“先生能在青牛村辦學堂,是青牛村的榮幸。”
“老人家,無需客氣,晚輩也是想以此為營生。”
“營生好,營生好,先生看上什么地方?老朽馬上帶人給先生蓋學堂。”
“老人家可知村北那座小丘?”
李清說出自己中意的見學堂地點。
“先生怎會看上那個地方?”
“老人家可是不舍得?”
“先生不要誤會,老朽只是覺得那小丘,地勢不平,不好侍弄莊稼。”
“老人家,晚輩去過不少村子,發現這個小丘最是適合建學堂。”
“先生既然已有決定,老朽便聽先生的,只是不知先生何時開始建設?老朽帶些后生前去給先生使喚。”
“建設學堂不需麻煩大家,三日后老人家可以前往小丘一觀。”
“這可如何使得,先生教授伢子們識文斷字,已經是大恩,砍樹建房這等粗鄙之事如何能勞煩先生動手。”
看說服不了老村長,李清只能說道。
“老人家三日后到小丘后在做決定如何?”
“老朽一切聽先生的,三日后一定帶著后生們給先生使喚。”
“老人家,還有一事,晚輩所建學堂不設門檻,其他村子的孩子要來,晚輩全都接收。”
老村長聽后滿臉笑容,沒有絲毫反對,承諾學堂蓋好后,叫人到周圍村子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