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相關理論

一、高校圖書館的定義

《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

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信息化建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一是建設全校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為教學、科研和學科建設提供文獻信息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全校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方便全校師生獲取各類信息;三是不斷拓展和深化服務,積極參與學校人才培養、信息化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四是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揮信息資源優勢和專業服務優勢,為社會服務。

二、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內涵

在國外,有關知識服務的概念主要以知識密集服務業和知識密集服務出現。Kuusisto等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依賴于某一具體領域的知識或者專業技能的商業服務公司,為客戶提供以知識為基礎的并對客戶知識流程產生貢獻的中間產品或服務。[1]Ebersberger認為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是在創新公司內部進行的或由公司外部提供的與創新相關的服務活動。[2]國內學者張曉林認為知識服務是一種認識和組織服務的觀念,與信息服務的不同之處在于,知識服務貫穿于用戶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主要表現為面向用戶目標驅動、知識內容、解決方案的增值服務。[3]李尚民認為知識服務是從各種顯性和隱性信息資源中針對人們的需要將知識提煉出來、傳輸出去的過程。[4]

國內外學者關于知識服務內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Wimmer認為,知識服務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服務;[5]Fiocca等認為研究開發能力和問題求解能力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主要產品;[6]靳紅等認為知識服務是以用戶目標驅動,面向內容、面向解決方案、面向增值的服務;[7]劉宇清等認為知識服務是通過分析用戶的信息需求,從大量現有的數據庫集合中發現并找出有效的知識,并用簡明的、科學的、富于邏輯的方式展現;[8]秦曉珠等認為與已有的信息服務模式相比,大數據知識服務模式和構建過程越來越趨向于個性化、自主化、虛擬化、智能化、透明化和體驗化,知識創造模式、組織模式、傳播模式和應用模式也呈現出規模化、集約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趨勢;[9]董瑋等認為知識服務是知識服務的供給者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技能,將無規律的圖書館資源進行知識化的轉變與整合,最終形成知識型或者創新型的產品和服務提供給用戶的過程;[10]李積君等認為知識服務是知識資源與知識需求之間的連接鏈,體現在知識分布、知識互動、知識競爭和知識創新等知識資源流動的各個環節中,主要包含四種類型的知識服務,分別為內容服務、產品服務、交流服務和方案服務。[11]

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觀點,我們認為,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就是指高校圖書館利用其知識資源和專業服務優勢,面向校內外用戶的知識需求,依托現代先進信息技術平臺,采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向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五家渠市| 隆化县| 大宁县| 徐汇区| 琼结县| 大名县| 张家港市| 莒南县| 阳东县| 双流县| 绵竹市| 三台县| 巨野县| 南召县| 永春县| 永修县| 乐清市| 获嘉县| 班玛县| 大足县| 菏泽市| 阜阳市| 南平市| 望奎县| 体育| 玉树县| 什邡市| 奉贤区| 兴义市| 桂东县| 延吉市| 乌兰县| 麻江县| 合山市| 盖州市| 罗江县| 皮山县| 栾川县| 安康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