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構思考力Ⅱ:透過結構看問題解決
- 李忠秋
- 661字
- 2021-10-29 12:29:56
第一節 認清問題的本質
很多人天天都說解決問題,那到底什么是問題呢?舉個例子。某企業的一位銷售部負責人看了上個月的銷售報表之后非常生氣,把他的團隊成員都召集起來,并質問他們上個月的業績怎么這么差。這個時候團隊成員的反應是不一樣的。張三低著頭,暗自想:“一百萬元的銷售指標我才完成了五十萬元,領導說得對。這個時候,我最好隱身,別讓領導發現我。”他對負責人的批評心服口服。但李四就不這樣想,他高高地昂著頭,一臉怨懟地看著負責人,然后問:“領導,我哪兒做得差呀?一百萬元的銷售指標,我完成了一百二十萬元。”這個時候負責人才發現,要確定一件事是不是問題,要因情況而異、因人而異。
那到底什么是問題呢?剛才的張三和李四,一個有問題,一個沒問題,是怎么確定的?問題其實是比出來的。誰和誰比?當然是當前的現實和我們的期望或目標相比。張三也好,李四也罷,他們一個心服口服,一個一臉怨懟,都是對自己所完成的實際銷售額這個現實和領導下發的銷售指標這個期望進行比較后的結果。
舉一個現實中的例子。2020年上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很多人響應國家號召,開始居家抗疫,戶外活動銳減。一段時間之后,大家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間胖了很多,于是就面臨減肥的問題。說到減肥這個問題,你覺得它的現實狀態是什么呢?你可能說:“這還用問?當然是‘我太胖了’。”那你的期望是什么呢?不用說,一定是“我想瘦下來”。所以說,問題是現實減去期望得到的差距。你可以把它視為得出問題的公式,即:現實-期望=問題。
本節內容精要
本節只有一個重點內容,那就是問題的本質是現實和期望之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