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數競生的日常
- 我是超級學霸
- 小肥牛拉面
- 2005字
- 2021-12-15 06:05:00
數競生的日常,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刷題、理解、交流心得。通過日常的學習,一點一點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直到比賽來臨的時候。
在時間分配上,競賽生們雖然不至于為了競賽而完全不去進行課內的學習,但也不可能為了課內的考試復習暫停競賽的學習。
參加過競賽的學生,會覺得每分每秒的時間都很珍貴。
一個略微有些競賽天份的普通人,假如以省一或省隊為目標,要花在競賽上的時間是2000—3000小時左右,甚至還有更多的。
競賽,可以挖掘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不像高考知識那樣一下子就會到達邊際效應的界限。
一個高考生,學2000個小時,和學3000個小時,在分數上可能已經不會有太大的進步了。
但對競賽生來說,這樣差別很大….時間就是分數,所以對于時間,他們也許比任何人都要珍惜。
當然,競賽生的生活也不可能只有競賽,這樣是個人都受不了。
除了一些把討論題目當休息的競賽生以外,下棋,打牌,畫圖.....都是他們在休息時間會去做的事情。
李文關于社交上的顧慮并沒有實現。
短短幾天的時間,李文就融入進了數競生這個群體,成為了這個【大團體】的一份子。
而李文和其他數競生們混熟的過程,竟然意外的簡單——
即使之前并不相識,但討論一道題目的過程,也足以讓兩個數競生結緣了。
作為一個水平還可以的數競生,李文在關于數學知識的交談上,不會露怯,數競生的圈子和氛圍,他輕松就能融入。
同時,雖然相對于其他學生,李文的考試經歷和刷題經驗雖然不足,但他勝在反應敏捷。
任何關于數競題的討論,他都是可以聽懂的,并且能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對之前沒見過的題目,他也可以上手做一做。
當然,很多人詢問一個問題,并不代表他不會這個東西。
對于一些學霸級的人物,名為問問題,實際上是在梳理自己的思路.....問著問著,自己就明白了。
與競賽生們的交流,除了放松以外,也會對競賽實力有一定的幫助。
在日常的討論、聊天中,一些數學的常識自然就記住了,數學的素養也自然增加了。
數競班的生活,就是學習和交流輪換拼湊起來的。
…….
“大家來看看里面的定理,你們有哪些是認識的。”在外人看來,葉遜是有些高冷,甚至高傲的。
但在熟人面前,葉遜還是非常歡脫的、有趣的。
諸多數競生們湊到葉遜的書桌前......不知道他從哪里搞來了一張紙,在標題的位置赫然寫著——
【異性會讓競賽生厭惡的十個習慣】
順著這張紙,李文他們繼續往下看。
異性會讓競賽生厭惡的十個習慣:
1.不溫柔;
2.認為De Morgan律只適用于兩個集合的情況;
3.求cauchy不等式取等條件時不考慮0/0;
4.二項式展開時不加系數Cni;
5.使用棣莫佛定理時不對模長進行n次冪;
6.認為Heron公式、Bretschneider公式、Brahmagupta定理算的是同一個東西;
7.不知道Apollonius圓的定義;
8.認為方程x^3=1只有x=1一個解;
9.認為Bézout恒等式右邊永遠是1;
10.認為Pell方程x^2-dy^2=-1一定有無窮多組整數解
一時間,大家都對這一段話感到有些無語。
“第三條的cauch不等式,其實就是柯西不等式嘛。”李毅軍上來湊了個熱鬧,“換個外國名字,進行了陌生化處理,就好像很有逼格的樣子。”
“是啊”李文也忍不住插話,“第2條是高考生都應該會知道的德·摩根定律。”
“不過接下來的就有些難了。”葉遜繼續道,“我還能看出一個佩爾方程和一個貝祖定理......”
一個下課,數競生們討論的也七七八八了。
“查百度不就行了。”旁邊的一個信息競賽學生忍不住吐槽道,“這些東西網上都有。”
“查百度不就沒意思了。”幾個數競生接二連三的反駁道。
在競賽班中,幾個大類的競賽生們劃分成了一個個小群體。因為學習同一門競賽的學生,都是有共同目標的人。
其中,班級里搞物理競賽的是最多的,因為相對而言,這門競賽最好出成績,也最穩定。
相同層次的高手,搞物理競賽的相對于搞數學競賽的,比賽翻車的要少。
而雖然認真搞數學競賽的和化學競賽的人差不多多,但是數競班里混日子的人比化競多。所以從總人數上看,數競位居第二。
班級里搞生物競賽和信息競賽的人最少。其中的一大原因,是因為學校反應較慢,沒有招到這方面的優秀教師。
人數少,也是因為這兩門競賽,雖然最容易出成績,但是和其他競賽相同成績的競賽生比(例如都是省一),大學的優惠力度稍微少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奇怪的原因。
很多競賽生,都是從高考生中轉化出來的,在平時的學習中,有很多人能確定自己的物理、數學和化學天賦,從而變成對應的競賽生。
但是信息和生物,教學并不規范,所以大大喪失了這一條轉化途徑。
參加信息競賽和生物競賽的,往往是從小就對這方面有極大興趣和知識儲備的。
…….
濃厚的競賽氛圍,和良好的討論環境,在數競的學習上,給了李文很好的助力。
但是,李文還是在心里時刻提醒著自己——
自己和數競班的同學并不一樣,自己是否能通過預賽,并不是一件百分之百確定的事情。
所以,李文也不會太放松,只會在學累的時候,去交流討論一下,來舒緩一下自己疲勞的神經。
換了一個學習環境,果然還是很有幫助的。其他同學的高超水平,對李文來說,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競賽班得天獨厚的環境,也讓李文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能得到快速解決。
李文的水平在一天天的提高,但數競預賽的日子,也一天天的….接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