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卷 封建制度之發達及民族國家之興起

第六章 Charles Martel及Pippin

1.Charles Martel之內政

當羅馬教皇漸成西部教會首領之日,正Frank王國中王官執政Charles Martel(七一四年至七四一年)及其子Pippin the Short二人建樹Charlemagne帝國根基之時。Charles Martel所遇之困難,與他日歐洲各國君主所遇之困難正同。中古君主之最大問題,殆莫過于如何可以使國內負固不服之權臣、主教及住持,俯首帖耳以聽命于中央政府。

是時國內官吏之最有勢力者,凡二等:即伯(拉丁文為Comites)與公(拉丁文為Duces)是也。當羅馬帝國時代,凡各城均有伯負行政之責,伯之上則有公。此種官吏之稱號,日耳曼種人沿用之而不改。當日君主雖有任意任免之權,然為伯為公者,漸有任職終身之趨向。

其時Aquitaine,Bavaria,及Alemannia諸地之公,多夜郎自大,不服王命,Charles力平之。武功甚盛。中央政府之勢,為之再振。

至于國內主教之難以駕馭,亦正與公與伯同。Charles雖不遵教會之規定,不與人民以選舉本區主教之權,主教之任免,唯彼一人主之。然一旦主教被任之后,每利用其地位以建設獨立之小邦。寺院之住持亦然。Charles對于主教及住持之跋扈者,一律免職,而以其親友代之。如予其侄以二寺及三主教之教區,即其一例,然新任者之跋扈,與舊者初無稍異也。

2.Pippin之篡位

Charles卒于七四一年。其未卒之先,已將其王宮執政之職傳其二子:即Pippin與Carloman是也。兄弟當國,大權在手;所謂君主,無事可為,正如史家所謂“披發長須,徒擁君主之名而自滿;高據御座,儼然國王;接待各國使臣,受大臣之指導以答復各國使臣之詢問,不知者方且以為出自國王之本意。實則當日國王除虛名與王宮執政所給之微俸外,一無所有云。”其時國內之反抗者均為王宮執政所壓服,而Carloman忽有辭職之舉,入寺為僧。Pippin一人遂大權獨攬,當日紀年史上并謂“國內升平無事者凡二年”云(七四九年至七五〇年)。

Pippin之權勢既大,乃隱懷篡奪王位之志。然當日國王雖無所事事,而事關廢立,究非易易,故Pippin有商諸羅馬教皇之舉。教皇答曰:“余意以為無權之人而假稱為王,不若以有實權為王而且稱王之為愈?!?/p>

據上所述,可知后代史家以為Pippin之為王,系羅馬教皇所任命,并不盡然。蓋羅馬教皇明知Pippin之僭奪王位,勢所難免,而且為國人所心許,故不得不順勢以利導之耳。七五二年國內之公伯以盾擁Pippin由St.Boniface行傅油之禮,繼以教皇之禱告,Pippin乃即王位,為Carolingian朝之始。

此次羅馬教皇之參與加冕,君主原理上遂發生重大之變遷。蓋日耳曼種人之君主,自古以來類皆由人民或貴族選舉軍隊中之首領充任之。君主之得位,并非神授,實因其才力出眾足以折服人民耳。自Pippin遵古代猶太之舊習,使St.Boniface及羅馬教皇來行傅油之禮,“日耳曼種之酋長遂一變而為神命之君王”。羅馬教皇并謂凡有反對Pippin之族者,必受天罰。服從君主,遂成為宗教上之責任。在教會方面觀之,則凡得教會贊許之君主,即無異上帝之代表。他日王權神授之觀念,實端倪于此。

3.Pippin與羅馬教皇之攜手

羅馬教皇贊成Pippin之篡奪王位,足征當日西部歐洲兩雄——Frank王及羅馬教皇——之水乳。不久并攜手而同盟,在歐洲史上生出絕大之影響。吾人欲了解之,不能不先明羅馬教皇所以脫離東羅馬皇帝及與Pippin交歡之故。

自Gregory the Great死后百余年間,在羅馬之教皇類皆服從東帝。嘗求東帝之援助以抵御北部意大利之Lombard種人。當七二五年時,東羅馬皇帝Leo第三下令禁止教徒不得崇拜耶穌及其他圣人之偶像。故下令凡國內教堂中之偶像及壁上之畫像,一概銷毀。基督教徒,群起反對,即東都教士亦復嘖有煩言,而西部歐洲一帶之教士,尤為不服。羅馬教皇堅持皇帝無干涉教會習慣之權,抗不奉命。并召集宗教大會宣言凡有“推翻,毀壞,或褻瀆神圣之偶像者”則逐諸教會之外。西部歐洲教會遂始終維持其崇奉偶像之舊習。

羅馬教皇雖不喜毀滅偶像之東帝,然仍望東帝之援助以御Lombard種人之南下。不久Lombard王名Aistulf者,不聽羅馬教皇之請求或恫嚇。七五一年入占Ravenna而進逼羅馬城,意在統一意大利,以羅馬城為其首都。此誠意大利半島存亡危急之秋也。意大利其將統一于日耳曼民族之下而文明發達如Gaul乎?觀于Lombard種人之進步,又非不能組織國家者。然羅馬教皇終不愿失其獨立之地位以附屬于意大利之王。故意大利王國之不能建設,實羅馬教皇有以致之。千余年來,意大利半島之不能統一,教皇作梗,實為主因。當時教皇曾求援于東帝,東帝不之顧,不得已求援于Pippin,親越Alps山而入Frank王國。國王優禮有加,偕教皇南返,以解羅馬城之圍,時七五四年也。

當Pippin北返之日,正Lombard種人再圍羅馬城之時。觀是時教皇Stephen所致Frank王之信札,尤足見當日之特點。函中略謂Pippin一生際遇之隆,均原于St.Peter之祐,故應急來援救St.Peter之后繼者。如Frank王而任Lombard種人之割裂與摧殘羅馬城,則王之靈魂將入地獄而受鬼怪之割裂與摧殘。此種言論,頗為動聽;Pippin再南下,卒征服Lombard王國,夷為附庸。

Pippin既恢復意大利之地,乃不歸遠于東帝,而反饋諸羅馬之教皇。教皇之領土遂自Ravenna以達于羅馬城之南部。繼續維持至十九世紀后半期。

Pippin之在位,關系甚大。Frank王國之勢力,日有增加,為近世法國、德國、奧地利三國發祥之地。北部歐洲君主之干預意大利內政,亦始于此時,為他日法國、德國諸國君主失足之主因。此外教皇之領土,雖壤地偏小,而其關系之重大及國祚之永久,亦復為歐洲所罕有。

Pippin及其子Charlemagne僅知得教皇贊助之利益,初不知其貽害之無窮。此后西部歐洲各國之民族,無不求其君主、法律與命運于Tiber河上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超| 合川市| 渑池县| 图们市| 温泉县| 石河子市| 高台县| 普安县| 丹巴县| 汶上县| 清水河县| 黑龙江省| 南充市| 哈尔滨市| 定襄县| 浮山县| 桃源县| 和林格尔县| 云林县| 合江县| 海城市| 泾源县| 沙洋县| 许昌市| 平定县| 兴业县| 晋宁县| 商洛市| 高青县| 自治县| 双流县| 连江县| 同德县| 安图县| 奉化市| 张家界市| 突泉县| 石渠县| 小金县| 乐东|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