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電子政務的內涵

電子政務已經成為社會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政府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客觀選擇。電子政務不僅僅是在政府活動中引入某項信息技術和設施,或者以特定的方式、方法改善政府工作的某些過程及其業務環節,實際上,電子政務是政府為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而進行的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改革。它涉及政府的結構和施政等方方面面的變革和發展,并且隨著自身的深化發展,其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和復雜。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電子政務的基本內涵。

1.1.1電子政務的含義

隨著電子政務的不斷推進和相關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基于不同的視角,人們對電子政務形成了多元化認識。

有人側重從信息技術應用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他們認為,電子政務是基于網絡或其他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實現政務活動的數字化、自動化和網絡化,以改善政務活動的效率水平。如一種代表性的論點即認為:電子政務是“運用信息技術使信息自由流動以打破傳統紙張和物質的界限的系統”(注:http://www.cddc.vt.edu/digitalgov/gov-publications.html,accessed on September 18,2002.)。

有人側重從互聯網對政務方式變革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他們認為,電子政務是政府在互聯網上建設政府網站,并通過政府網站改善政府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方式和服務方式。政府通過互聯網可以公開政務、發布信息,開展網上行政審批、提供網上服務項目和網絡化社會管理等活動。如一種代表性的論點即認為:電子政務就是“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以建設高效的通道,提高政府服務提供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于公眾、商業機構和公務人員”(注:Deloitte and Touche,“At the Dawn of e-Government:The Citizen as Customer”,http://www.publicnet.co.uk/publicnet/fe000620.htm,accessed on January 9,2003.)。

還有人側重從改革政務方式、進行政務重組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他們認為,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傳統的政府職能活動方式,通過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式的信息化過程,改善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變革傳統政務關系中業已存在的G to G、G to B、G to C等聯系方式和運行結構,以支持高效率的政府運行。如一種代表性的論點即認為:電子政務是使得基于紙質文件的業務過程實現自動化或計算機化,從而創造政府新型領導方式、新型商議和戰略決策方式、新型業務辦理方式、新型與公民和社區交流的模式,以及組織并提供信息的新途徑。(注:Rogers W'O Okot-Uma,“Electronic Governance:Re-inventing Good Governance”,Commonwealth Secretariat,London,p.5;http://www1.worldbank.org/publicsector/egov/Okot-Uma.pdf,Internet,accessed on August 14,2002.)

有人側重從網絡化的整體型政府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他們認為,電子政務是基于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政府運作方式。網絡化的重要特征是廣泛聯系性以及由此引起的平面化,網絡技術應用這一特征,使電子政務的發展經歷了由政府各自建設網站到進行政府網站整合,建設電子政務門戶網站的過程。政務門戶網站的建設應用促進了面向社會的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和業務集成,繼而發展成超越時間和空間障礙,打破部門之間的分隔,具有資源應用統一、服務方式統一、管理一體化和網絡支撐平臺統一等特征的整體型政府。基于電子政務這樣的發展歷程,有人認為,電子政務就是整體型的、數字化的政府新形態。新加坡政府就是從這樣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的,它在“智慧國2015藍圖(2007—2015)”中提出“3I 策略”(創新、整合與國際化),并提出“多個部門、一個政府”的口號,同時,它正在實施的一項重要計劃也被命名為“整合政府2010計劃(2007—2010)”。(注:參見王元放:《新加坡電子政務成功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載《電子政務》,2007(11)。)

也有人側重從社會信息化各領域全面融合發展的角度認識電子政務。他們認為,電子政務不僅僅包含政府運行過程的信息化,還包含政府決策管理領域的信息化;不僅僅包括政務業務流程的信息化,還包括政府服務過程的信息化;不僅僅是政府的行政過程的信息化,還是民主決策過程的信息化;不僅僅要在政府活動范疇內進行信息化,還要推動電子政務與社會信息化相融合,發展社會信息化。瑞典學者阿克·格朗蘭德就曾經指出:“電子政務是政府社會管理的新方式,而不僅僅是一個在確定的范圍內集中提供服務的信息系統。”(注:[瑞典]阿克·格朗蘭德:《何為外部——探索電子政務領域》,2005年夏威夷第38次系統科學國際會議材料。)

1.1.2 電子政務及其相關概念

在電子政務發展過程中,人們根據各自的實踐基礎提出和使用了很多與電子政務相關度很高的概念或者提法,如“電子政府”、“數字政府”、“政府上網”、“政府信息化”、“政府辦公自動化”、“政府辦公信息系統”等。為了能確立一個所研究問題的概念基礎,我們有必要界定一下這些概念或者提法。

1.“電子政府”與“電子政務”

“電子政府”的概念來源于對國外相關詞語的翻譯,如electronic government或electronic governance。而在我國一般對應使用“電子政務”一詞,主要原因如下:

(1)“電子政務”一詞的適用范疇符合我國的國情實際。在我國的政治體制中,黨的領導機構、政府部門、人民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以及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的工作都可以稱作政務活動,只有使用“電子政務”一詞,才能將這些機構及其活動全面涵蓋進來。因此,在“電子政務”中使用“政務”一詞,規避了“政府”一詞對行政機構及其活動的特指性,將黨的領導機構、政府部門、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等政務機構及其活動都涵蓋其間,反映了我國的實際情況。在“電子政務”這一大的概念下,還有“電子黨務”、“電子人大”、“電子政協”、“電子法院”、“電子檢察”等稱謂,這些概念都可以作為電子政務的下位概念。

(2)“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相對應,易于使用。在“電子政務”一詞被普遍認識之前,e-business、e-commerce已經統一翻譯成“電子商務”,并已經得到了社會和專業領域的普遍認同。而“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在構詞方式上具有相同性,一政一商,易于為大眾廣泛接受,好記好用。

2.“數字政府”與“電子政務”

從字面上看,“數字政府”是對英文詞組“digital government”的直譯,意指數字化的政府。數字化是信息化的特征之一。數字化更強調載體方式是數字化的,而非模擬化或傳統型的,其運行的技術是由數字化方式構成和支撐的。因此,“數字政府”的概念突出強調了電子政務與傳統政府在技術運行方式上的不同特征,即以數字化的方式替代傳統的模擬方式,特別是政府中的信息因素及其處理方式更是如此。

“數字政府”概念由于不易被廣大社會公眾理解和接受,不利于電子政務融入社會,為社會提供更為廣泛和優質的服務。因此,“電子”這一更具有“物質感”的概念成為普遍易于接受的概念。

3.“辦公自動化”與“電子政務”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季斯曼教授從提高數據處理效能的角度將“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界定為:“所謂辦公自動化,就是將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系統科學及行為科學應用于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難以處理、數據量龐大且結構不明確的包括非數值型信息的辦公事務上的一項綜合技術。”(注:轉引自孫淑楊:《辦公自動化原理及應用》,3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之后有人建議“為了充分反映信息社會和網絡環境下現代辦公自動化的時代特征,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對辦公自動化的需求,建議將‘辦公自動化’(office automation,OA)改為‘辦公信息系統’(office information system,OIS)”。“辦公信息系統是以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地理空間科學、管理科學、行為科學和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為支撐,以提高專項和綜合業務管理和輔助決策的水平為目的的綜合性人機信息系統。”(注:王健主編:《電子時代機構核心信息資源管理——OA環境中的文件、檔案一體化管理戰略》,4頁,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3。)

總體來說,“辦公自動化”、“辦公信息系統”可以看作政府信息化或電子政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辦公自動化”或“辦公信息系統”主要是解決政務過程與流程問題的信息化方式,可以提供自動化處理政務信息的技術功能,可以認為是政務活動的技術應用方式和技術組織方式。“辦公自動化”無論是在概念的范疇上,對政務活動提供的功能上,還是在技術組織方式上,都與“電子政務”有所區別。這種區別,目前至少已經為專業人士所理解和認可。

4.“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

“政府信息化”也是經常被提及的一個概念。這一概念所包含的意義與“電子政務”的概念范疇有所交叉,主要強調了政務的信息化過程,是指政府開展信息化建設,并推進電子政務發展。在這兩個詞的語義關系上,“政府信息化”強調的是過程,而“電子政務”是其結果。因此,在研究或實踐電子政務建設活動時,常常使用“政府信息化”一詞,而潛在地把“電子政務”當作建設活動的范疇或概念空間。

此外,在國外,“政府在線”(government on line)一詞也經常被使用,這一概念主要是指政府在網絡上構建或實施政務活動,其技術支撐平臺是基于互聯網的,業務實現的方式即所謂“虛擬政府”。

1.1.3 有關電子政務的幾種定義

目前,國際國內還沒有形成具有高度權威性的電子政務的定義,但如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定義,對我們認識電子政務的基本屬性具有一定的價值。

1.維基百科提供的定義

電子政務(也稱為電子政府、數字政府、網上政府等)是政府運用互聯網技術與公民、企業和其他社會成員交換信息,提供服務和辦理業務的平臺。電子政務是包括立法機關、司法機關或者行政機構在內的各類政務機構提高內部效率、提供公共服務和履行民主政治過程的方式。

2.歐盟提供的定義

電子政務是在公共行政中應用信息技術變革組織和創新技能,目的是改進公共服務、民主進程,增強對公共政策的支持。

3.紐約州立大學的定義

電子政務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政府的運行,聯結公民,提供政府服務。

4.本書定義

為了給讀者的學習提供方便,同時形成共同討論研究問題的概念基礎,本書嘗試這樣定義電子政務:電子政務是指各種公務機構通過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政務活動方式的變革,提高行政效率,發展民主決策進程,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的管理與服務的過程與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行文的方便,本書不對政府與其他政務機構作細致的區分,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基本上將“政務機構”統稱為“政府”。這主要是因為,就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開展電子政務的主體部分是政府部門,也就是各級行政機關。本書討論的重點問題就是這一層面上的電子政務問題。同時,在廣泛的意義上,政府泛指國家政權機構。在我國,中國共產黨領導機關、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和地方各級政治協商會議、各級人民法院和檢察院等機構,都是國家政權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非嚴格意義上通常都可以統稱為“政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溪县| 进贤县| 剑川县| 神农架林区| 东安县| 炉霍县| 巴马| 抚松县| 凤翔县| 洪雅县| 宁晋县| 疏附县| 凤城市| 老河口市| 永新县| 靖西县| 荥经县| 左权县| 上饶县| 乐昌市| 崇左市| 四会市| 乐业县| 茶陵县| 南江县| 商水县| 常德市| 奉节县| 略阳县| 上虞市| 商洛市| 同心县| 井陉县| 秭归县| 濉溪县| 虞城县| 中超| 德州市| 鹤庆县| 简阳市| 兴安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