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教程(第三版)
- 趙國俊主編
- 2466字
- 2021-10-28 15:11:03
3.3 電子政務促進或引發的政府管理模式變革
3.3.1 概述
電子政務所依托的信息技術,同樣是第一生產力,它在電子政務領域中的發展,必然要涉及生產關系的變革和上層建筑的完善等問題。加之在電子政務條件下,政府管理所依賴的主要資源已經革命性地從物質資源轉向了信息資源,因此,主觀和客觀上的諸多因素都要求政府管理模式作出適時的轉變,也就是要求政府在管理體制、人事制度、工作流程、規章制度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變革。
從世界范圍來看,電子政務的發展始終與政府管理模式的變革相聯系。就電子政務的技術基礎來看,信息技術的發展無疑改變了而且還在改變著政府管理的環境和內容。信息化在促進政府管理的現代化、民主化、公開化、效能化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對政府管理的理念、政府治理的結構、政府管理流程、政府政策和政策制定都產生了重大的沖擊。信息化在促進政府的回應能力建設,提高政府溝通效率和決策質量,更有效地運用人力資源,節約政府開支與經費,擴大公民參與,創新政府服務等方面均顯示出優勢。因此,電子政務的實現必須與政府管理模式的變革相結合。從目前的發展來看,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模式變革的結合主要體現在:應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層級化的公共組織的架構,建立網絡型組織;改變政府的運作流程,建立一個無縫隙的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即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得到服務的政府;改變政府的職能,建設導航型政府;改變政府治理結構,從國家單獨治理轉變為國家與社會的共同治理;實現政府治理觀念的革新,建立以顧客為導向的政府。
3.3.2 政府權力體系的再構建
信息化浪潮的沖擊,展示著一個新的文明正在興起,它將為我們的政治生活制定新的行為準則。政府部門作為“政治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通過變革自身,使內質符合外在要求。政府政務運作的網絡化趨勢,正適應著,也加速了信息化潮流下政府權力結構、組織機構、工作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深刻變革。
未來社會是一個多元化社會,權力分散是大趨勢。其中,互聯網的發展、電子政務系統的建立從技術上成為加速政治權力分散化的催生力量。因為,網絡是一個沒有邊界的世界,它提供了一個無中心的自由領域,它使網絡使用者跨越時空進行溝通與交流。“所有的國家、集團和個人,在網絡上的行為只能構成部分,而不是整體。而且國家、集團和個人在這種空間里,也都是平等的。在國際互聯網上,有時候個人的影響可能超過集團,乃至國家。”(注:航億葦、孫晏新、楊茂東:《電腦思想庫》,658頁,廣州,廣州出版社,1997。)未來網絡時代的基本政治面貌將是:原有的金字塔式的權力模型被打破,平面化的權力結構將取而代之。它將使公民獲得更多的權力,以往由政府獨享的權力將部分甚至全部下放至公民個人或公民結合體,他們的參政基礎是擁有知識、信息及向集權挑戰的網絡技術,他們的參政方式之一就是上網。為此,奈斯比特早就科學地預見到信息時代需求的治理形式是“共同參與制”(注:[美]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161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例如,當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公民都可以使用連接到網絡的電腦的時候,政府各種決策就可以在電腦網絡的全民表決系統上進行,同樣,政府選舉也可以通過它實施操作。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的議會制度可能受到削弱。行政活動必須吸收新的角色參與,而司法活動受到全面監督,政治變成人人可以直接參與的事情,直接民主或自治的程度與范圍將加深、變廣,政治體制將日趨完善。
3.3.3 政府組織結構的更新
托夫勒指出:“如果一種嶄新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確實在取代大煙囪工業生產,那么,我們就會看到一場歷史性的斗爭。這場斗爭將重建我們的政治機構,使之適應革命性的后批量生產(post-mass-production economy)。”(注:[美]托夫勒:《權力的轉移》,268~269頁,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長期以來,政治領袖和政治理論家都同樣認為交流對政治體系及政治民主有重要意義。不可否認,科層制(官僚制)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它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科層制交流模式往往是封閉的、不自主的。這種交流結構似乎存在著潛在的病理傾向,它往往導致信息交流過程中的信息失真。我們知道,這可能是由于任何一個組織在一定時期內處理信息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另一個原因則在于,流經各個等級結構的信息,往往因其中地位較高者的意愿和敏感以及地位低下者的屈從而被歪曲。(注:參見[美]G.A.阿爾蒙德等:《比較政治學:體系、過程和政策》,189~190頁,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維納認為,當一個系統的組織程度越高時,它所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也可以理解為,當一個政府能越來越大地滿足行政系統的信息擴容要求時,則該政府的組織結構也就越能適應信息化時代。電子政務條件下出現的,區別于科層制政府的政府組織形態能提供最暢通的信息流動渠道,使政府可以借助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功能效用。它可以從信息管理與信息技術投資中獲取最大的回報率,它展示的平面型結構將成為后科層制時代的組織類型,它將引起機構精簡與合理化改組的后續效應。
3.3.4 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變
電子政務將引起政府管理方式的變革,由集中威權方式走向分權民主方式。權力的轉移將改變“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首先,隨著信息經濟與知識經濟的發展,創造財富的新系統和資源掌握的不均等性將造成社會差別的擴大化,各地區和地方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技術和政治特性,人們的需要以及政治要求的多樣化增大,公眾已很難形成普遍一致的意見。其次,集中威權式的信息系統包括許多環節,發生錯誤和失真的可能性也成倍增長。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是,各級官員對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容易形成決策偏私;另一個問題則是信息大量增加后將使得信息處理技術的復雜程度提高,原始資料往往必須經整理后才能為高層官員所理解,特別是當信息資料是官員能力范圍或專業領域之外的事務時,這就使他們不可避免要依賴專家。結果,集中威權等級制要么被推向一定程度的分權,要么陷入缺乏效率、不合理性的僵局中。電子政務的工作方式正體現了一種分權與民主的特質,它捍衛了效率與理性,是信息化潮流下有效的政府形態之一。
- 大學物理實驗(第二版)
- 手機短視頻拍攝與制作(微課版)
- 廈門大學241英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好車工是怎樣煉成的
- 丁樹杞《大學俄語(2)》(東方老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單元語法+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經濟法基礎(第三版)
- 創意寫作教程
- 公共關系學(數字教材版)
- 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
- 李春葆《數據結構教程》(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通信與信息專業概論
- 2020年陜西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西北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考試專用教材【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