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政務教程(第三版)
- 趙國俊主編
- 4035字
- 2021-10-28 15:11:03
3.1 電子政務對政府管理模式的影響
國內外電子政務發展的實際告訴我們,電子政務不是簡單的“傳統政務+信息技術”,而是一種新的政府管理形態。電子政務本身就是政府管理變革的產物,它對世界范圍內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變革影響巨大。這些變革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3.1.1 電子政務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影響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是政府管理的主體,這一角色并不因傳統政務轉變為電子政務而有所變化。只不過,電子政務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行為方式帶來一系列根本性的變化,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道德修養、政策水平、技術素質以及其他智力、能力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1.1 電子政務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行為方式帶來的變化
電子政務給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行為方式帶來的根本性變化,主要表現在:
(1)基礎能力得到延伸與增強。電子政務需要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如用計算機系統辦文辦事,用新的電信手段舉行遠程會議,用網絡高速大量地收集和處理信息數據等。這無疑在一定意義上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極大地擴展了人們的目力、聽力、感知力等基礎能力,使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可以看到、聽到、觸覺到以前無法感知的事物,可以完成以前所無法完成的工作。
(2)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電子政務強化了政府的信息處理能力,這使得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能及時獲得大量信息,有助于他們辯證地和系統地思考問題。互聯網使獲取信息變得極為便利,使得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甚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也成為可能。
(3)大大節約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電子政務節約了原來靠人腦程序性地處理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降低了信息加工、傳輸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4)促進了思想觀念的更新。政府部門工作人員要適應電子政務的要求,就必須更新傳統觀念,樹立與電子政務發展相適應的新的思想和管理理念。
(5)促進了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全面發展。電子政務的實現既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知識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節約了行政人員的精力與時間。前者成為行政人員不斷學習與接受培訓的直接動力,后者則創造了可能與機會。電子政務所帶來的教育培訓方式的更新(如網絡學校)更為行政人員學習現代化的管理知識,掌握與運用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技術和工具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動力。
3.1.1.2 電子政務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素質能力的新要求
電子政務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
隨著政務信息公開化程度的提高,公眾將有更多的機會參政議政,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將處在公眾的直接監督之下。這無疑對公務員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務員不能恪盡職守,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公眾服務,自覺用超乎社會一般道德規范的更高標準要求自己,實際上就將無法或無力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甚至可能導致政府管理失靈,政府喪失政治學意義上的合法性等極其嚴重的后果。
2.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
歸根結底,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的高低,這其中最直接的是他們的知識素質和技能水平。因此,加強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在知識更新、電子計算機應用等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便成了電子政務建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政府機關應采取“引進來”、“送出去”的辦法,大力培養復合型人才。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錄用等途徑,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等單位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同時,要從現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中選派一批已初步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管理原理與方法的年輕人,到高等院校、IT企業學習、進修,為電子政務系統的持續發展和日常更新與維護提供人才支撐。
3.公眾回應能力方面的要求
電子政務實質上就是要建立服務型政府。為公眾提供優質的、回應能力強大的各種電子化的服務,是電子政務的主要使命。在電子政務環境下,由于有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做幫手,政府可以實現網上的虛擬管理和服務。但是,“虛擬公務人員”在自動處理公務時難免會出現呆板、機械,缺乏創造性等弊端,因此,如果現實中的公務人員不能提升服務能力,即不能采取措施彌補不足,不能對政務處理中遇到的突發性事件和公眾需求作出及時有效的回應處理,就非常容易弱化政府管理中的應變能力,降低公共服務的質量,造成疏遠公眾、與公眾產生隔膜的不良后果。
4.領導者專業化方面的要求
電子政務給政府管理帶來的一系列變化,使行政領導者不得不更多地進行分權或授權,上下級之間的嚴格等級關系將得到改變,集權式的分層管理體系將過渡到交互式、網絡化的平行管理體系。行政領導者需要把管理的大部分內容交給技術專家去做,這時候,如果行政領導完全是技術外行的話,就難免會產生被技術專家牽著鼻子走的情況。這當然會嚴重影響管理的成效,影響領導和機關的形象、威信的塑造。因此,國家機關中的行政領導者必須盡快實現專業化。
3.1.2 電子政務對政府決策的影響
政府決策是決策者為達到某一特定目標,對若干備選方案進行選擇,以確定行動方案的行為或者過程。電子政務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是圍繞著提高決策的有效性和決策的效率展開的。
3.1.2.1 電子政務對政府決策目標的影響
電子政務的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環境,特別是對政府決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應以順應客觀規律、維護公眾利益、令公眾滿意為決策的根本目標,為此,決策過程中的行政參與和民主公開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隨著各地電子政務特別是政府信息公開活動的開展,公眾參與決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也相應提高。
3.1.2.2 電子政務削弱以至取消了決策者與執行者之間的嚴格分界
在馬克斯·韋伯所設計的科層制結構中,組織內部層層授權,下級對上級嚴格負責,只有處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才能掌握足夠的信息從而作出決定。而電子政務的實現,幾乎使每個人都能及時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在工作現場就可以作出必要的決策,無須事事先向上級匯報,再執行上級的決策,真正可以做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正如約翰·奈斯比特在其《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一書中所描述的:“由于新科技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多樣性和時效性,中央政府的集中決策愈來愈缺乏效率,誰是總統再也無關緊要,因為實際的政治力量,即把事情處理好的能力,已從國會和總統的手中轉移到州、市、鎮和鄰里的手里。”(注:[美]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100~101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1.2.3 電子政務有助于改善政府決策者的“有限理性”
按照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學說,信息的不完備是影響人們進行理性判斷和決策的直接原因之一。電子政務可逐步實現在適當的時候把適當的信息提供給適當的管理者,這樣就改善了決策者的有限理性。網絡化電子政務的實現,使得政府決策者可以在廣泛了解決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進行決策,避免了靠經驗決策和決策信息不完備導致的盲目決策現象,從而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1.3 電子政務對行政方法的影響
電子政務的技術基礎主要是現代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與行政方法密不可分。事實上,所有行政過程在本質上都是信息處理和管理過程,都需要有相應的信息支持,而我們知道,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行政方法就是專門為保證信息流通而創立并得到應用的。電子政務實施過程中所采用的信息技術必然引起行政方法的變革,這種創新性變革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實現的:
3.1.3.1 改善現有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礎和信息通信手段
例如,目前行之有效的網絡規劃技術,就因得到了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效能。網絡規劃技術源于19世紀末美國學者甘特發明的甘特圖,后發展為橫條圖形計算法,這是一種較為簡單的安排工序和時間的圖表,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演變成為網絡規劃技術。著名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就因為使用了網絡規劃技術而使原定14年的計劃提前5年實現。網絡規劃技術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其工作程序模型的建立就得益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運用。
3.1.3.2 創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決策支持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電子會議系統(electronic meeting system,EMS)、遠程控制、協同辦公、動態網絡規劃成為可能。目前,我國的政府上網工程就采用了一整套全新的管理方法,如人民銀行網上支付、海關總署報關單和外匯聯網的外匯核銷系統、工商局紅盾信息網提供企業數據庫、國稅總局增值稅發票稽核系統和電子報稅等。這些管理方法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
3.1.4 電子政務對行政組織的影響
傳統的行政組織形式是科層組織結構。它的創立與發展不僅與素質較低的人員和平穩的管理環境相適應,而且也是受信息技術不發達制約的無奈選擇。科層組織結構的最大優點是效率很高,其弊端在于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差,而且壓抑組織成員自身的全面發展。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使得科層組織的革新不可避免,而電子政務的發展則為之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3.1.4.1 中間管理層的縮減
中間管理層的大規模發展是信息通信技術落后的產物,它的存在既減緩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又易造成信息的嚴重失真。電子政務的發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將通過加強操作執行層與高層決策的直接溝通,逐步縮減甚至可能最終取消中間管理層。
3.1.4.2 管理幅度的增寬
信息技術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可以隨時了解對方的狀態和意圖,而且僅占用很少的精力和時間。這樣,一個管理者就可以領導更多的下屬人員,拓寬管理幅度。
3.1.4.3 行政組織績效的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一個行政組織要完成與過去同樣的工作量時,所需投入的人員數量大為減少,這有利于使行政組織更加精干高效。電子政務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采用,在提高行政組織產出績效和促進行政組織成員自身發展方面所具備的潛力非常大。因為說到底,任何管理過程在本質上都是信息處理與管理的過程,行政組織的績效實際上就是信息溝通、交流的績效,而電子政務所能夠達到的主要目標,就是為行政組織間、行政組織成員間、行政組織與管理服務對象間的全方位信息溝通和交流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