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中國電子政務的效益

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和收益。電子政務的效益由兩部分構成,一是政府通過實施電子政務而節約政府開支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二是政府利用電子手段行使管理職能時所帶來的社會效益。

從目前的具體情況看,我國的電子政務主要在以下方面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益。

1.通過加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促進了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增長,為世界矚目。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勢頭更好,成就斐然,2008年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四位,2009年穩居第三位,2010年開始超過日本躍升世界第二位。這些成就是全國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積極進取、艱苦奮斗的成果,也與我國政府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和要求,加強經濟調控和市場監管密不可分。而其中電子政務也功不可沒。最值得肯定的是,它非常有效地放大了政府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效能,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這方面最有說服力的是我國電子政務若干“金”字工程項目的建設實施。

20世紀90年代中期,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國正式啟動了“金關工程”、“金稅工程”、“金卡工程”等若干“金”字工程。“金”字工程全部由國家主導,目的是通過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部門對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力度和效果。

1993年,國務院提出實施“金關工程”,其直接目的就是通過對外貿企業的信息系統實行聯網,推廣電子數據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業務,消除進出口統計不及時、不準確,以及在辦理許可證、產地證、稅額、收匯結匯、出口退稅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以減少損失,實現通關自動化,并與國際EDI通關業務接軌。“金關工程”非常有效地遏制了偽造假單證、假批文和假印章的“三假”走私、騙匯、騙稅活動。1996年全國海關查獲“三假”走私案件案值7億元,1997年為14億元,1998年上升為21億元,在實現通關信息化以后,1999年“三假”走私案件案值迅速下降為3億元,且多是1998年以前的積案,2000年開始,此類案件基本絕跡。“金關工程”不僅較徹底地打擊了走私活動,并且保障了國家的外匯儲備安全。

1999年起,我國在建設“電子海關”的同時,啟動了“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專項工程,有力地打擊了逃匯套匯等不法行為。長期以來我國政府一直都為逃匯套匯問題而困擾,雖然我國外貿順差總是不少,可外匯順收卻總是不多,如1998年我國外貿順差為435億美元,但外匯順收只有48億美元,曾有人斷言:“每年通過各種渠道從我國境內外逃的資金可能比我國引進的外資還要多”。在“口岸電子執法系統”啟動當年的1999年,我國外貿順差就達到293億美元,外匯順收235億美元,基本保持了平衡。

“金稅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個稅收管理信息系統工程的總稱,目的在于通過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全國稅務機關信息共享,全面加強對稅收各稅種、各環節的監控和管理。經過一期、二期工程,從發票發售、申報認證、稽核,到協查等各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實現了不同環節在信息共享基礎上的相互監督和制約。于2001年開始運作的“金稅工程”二期,主要監控對象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它的實施效果良好,特別在遏制騙稅和稅款流失上取得了顯著的收效,基本上堵塞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管理中的漏洞。2001年由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督辦了57起虛開發票案件,共涉及113戶企業。其中,屬于2000年“金稅工程”開通以前虛開的有40戶,2001年上半年虛開的有68戶,2001年7月1日“金稅工程”全面開通后,下半年虛開的只有5戶。可見,“金稅工程”實施后,案件數量明顯下降。“金稅工程”為稅收連年快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全國稅收突破1.5萬億元、增加額超過2500億元,“金稅工程”功不可沒。2005年9月國務院第10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金稅工程三期項目建議書》,標志著“金稅工程”三期正式批準立項。“金稅工程”三期建成后,有利于稅務部門加強對各稅種的控管,有效打擊涉稅犯罪行為;有利于防范和遏制腐敗,加強隊伍建設和推進依法治稅;有利于提高稅務部門工作效率和稅收征管質量,營造公平納稅的環境,實現方便、快捷地納稅。此外,還有利于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防范財務風險的能力。

“金稅工程”三期工程把整個稅收征管業務納入計算機系統,實現國稅和地稅系統的信息共享,全面推進稅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設,促進稅收的穩步增長。

“金卡工程”即金融電子化工程。1993年6月國務院啟動了以發展我國電子貨幣為目的、以電子貨幣應用為重點的各類卡基應用系統工程——“金卡工程”。“金卡工程”廣義是金融電子化工程,狹義上是電子貨幣工程。它是我國的一項跨系統、跨地區、跨世紀的社會系統工程。它以計算機、各種通信設備等現代科技為基礎,以銀行卡等為介質,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轉賬形式實現貨幣流通。它的啟動加速了我國金融現代化步伐,提高了社會運作效率,方便了人民的工作、生活。金融電子化主要包括銀行清算系統、聯網信息系統、柜臺業務系統,以及個人的信用卡和儲蓄卡應用等方面。這個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各大中城市企事業單位職工以卡代發工資,并能在城市各銀行、各儲蓄所實現通存通兌,能在聯網的各大中型商場銷售點終端上利用信用卡實現轉賬消費等。

“金卡工程”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大社會系統工程。“金卡工程”的實施與發展,對于我國提高支付結算效率,加速資金周轉,減少現金流通,遏制經濟犯罪,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方便稅收征管和信用管理,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金卡工程”將是政府提高社會服務水平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并將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上述事實證明,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加強了政府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職能,促進了經濟增長,增加了就業,穩定了物價,保持了國際收支平衡,增加了財政收入,促進和保障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良好市場秩序的建立。

2.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網絡化的辦公技術和手段,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處理工具,使政府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知識和信息時,能夠快速靈活地作出反應,有效地駕馭信息,從而提高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網上建立的虛擬機關、虛擬辦公室、規范的工作流程和簡化的管理程序等,減去了多余、重疊的機構和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使得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方便地獲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務,節省了人們的精力和時間,降低了行政費用支出,提高了辦事效率。

電子政務還促進了政府采購的發展,相應降低了采購成本,提高了政府財政支出的實際使用效益。電子政務的建設使政府將采購需求公布在網上,發出邀約,進行公開招標。在對產品的質量、價格、服務都滿意的情況下,政府與商家可選擇在網上結算,完成交易。這樣方便、簡單的交易方式,可以為政府節省許多人力和財力;而以往傳統的政府采購要有專門的采購點,派專門的車輛,涉及專門的采購部門,必然造成人力和財力的大量消耗。

3.政府的服務效率和質量明顯提高

電子政務在政府與公民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政府部門與部門之間實現了更多高效便捷的溝通聯系,推動政府理順整體的工作流程,為政府機構處理事務提供了優化方案,從而顯著提高政府部門為社會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給企業和社會公眾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效益。

政府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網絡,降低了進政府辦事的“門檻”。原來所謂的“門難進,事難辦”的現象,在電子政務環境中將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過去,公民有事情要辦,需要走進政府機關和公務員進行交涉,這種服務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公務員個人的態度、素質,公眾要得到好的服務只能靠運氣或其他非制度因素。而電子政務的實施可以使公眾充分享受到服務的高效性與統一性,節省了時間,也維護了政府形象。同時,隨著政府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公務員的觀念不斷轉變,綜合素質也在逐步提高,這也可以促進政府服務水平的提高。

政府為民眾服務的效率明顯提高。各級政府為社會提供的網絡化公共服務平臺,使公眾免除奔波之苦,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務效率。

電子政務發展使政府部門窗口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態度改善,工作作風和廉政建設成效得到公眾認可。社會公眾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比以往更加快捷、方便,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滿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4.推進了社會主義民主化進程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已經是當前我國政治改革所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與發展也已經成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進程的重要力量。在我國,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最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讓人民真正當家作主;二是建立法治。我們知道,實現這兩項任務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證公共信息的公開性。因為在人民當家作主的諸項權利中,基礎的權利就是知情權。而要建立法治,首先要做到的也是公共信息公開,否則公平公正都是空話。

電子政務給社會公眾享用知情權,進而參政、議政提供了現實可能的條件。過去由于缺乏合適的手段,公眾參與政府決策往往難以落實。現在這一難題得到了順利解決。在我國,多部重要法律、許多重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訂過程中,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都通過電子化手段公開征集公眾意見,集思廣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著數字安全技術的完善,公民可以通過電子政務系統進行選舉登記,了解被選舉人的資料,進行電子投票。公眾通過電子方式參加在線聽證會,已經司空見慣,通過“村委會電腦選舉系統”,進行直接選舉也已經成為廣大農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的有效方式。

5.帶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資源產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資源產業”等戰略的提出,信息化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而在信息化進程中,掌握我國社會最廣泛、最重要資源的政府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推動力之一。

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通常是電子政務發展關鍵性的第一步和啟動器。政府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既滿足了電子政務發展的需要,也為整個社會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還為整個社會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動力。隨著各級政府機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對這些設施運行維護和后繼服務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大,并成為電子政務日常開支的重要方面。這無疑將對相關行業的發展形成很大的推動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資源是電子政務效益的更直接的體現。政府是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同時也是信息資源的最大利用者、消費者。電子政務的發展為我國信息資源產業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政府可以為這個產業提供價低質優的“原材料”來源,另一方面又以最大消費者的身份進入信息資源市場,成為刺激生產者積極投身信息資源產業的重要推動力。雖然目前我國信息資源市場的規模還不大,但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比較快速的發展,這其中電子政務發揮了關鍵作用。

隨著我國電子政務總體目標的確立,中西部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將明顯加快,新農村建設運動為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資源產業在農村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圍環境。應當看到,電子政務建設對國家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已成為國家的重要舉措。

電子政務建設蘊含著無限的商機、龐大的市場、實實在在的利潤,以及由此獲得的政府資源,使國內信息技術產業和信息資源產業具備了實現跨越式發展、躋身世界較高水平行列的基本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禄丰县| 久治县| 波密县| 新河县| 岑巩县| 商水县| 五家渠市| 河西区| 深州市| 余姚市| 衡山县| 托里县| 黔南| 化州市| 土默特左旗| 吉林省| 梅河口市| 潮安县| 普兰店市| 汉川市| 江源县| 东城区| 和田市| 长治县| 饶平县| 图片| 民县| 根河市| 双桥区| 海门市| 新田县| 内黄县| 彰化县| 筠连县| 郑州市| 中阳县| 保亭| 维西| 同江市|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