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面的自我:人生逆旅中的自我修行
- 陶思璇
- 2451字
- 2021-10-20 10:38:17
1.正視缺陷:不要讓“阿喀琉斯之踵”成為你的致命傷
有光的地方,就會出現影子,光與影相互依存,和諧共生。
同樣地,在一個人的身上,光明與陰影也同時存在。然而,我們通常愿意將“漂亮”的光明面展示在公眾面前,而試圖將一些“不太漂亮”“丑陋”的陰影有意無意地忽略、隱藏、壓抑和否定,甚至用假面具來掩飾,以美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的人太用力,讓體力、耐力、承受力、心力都超過了最大限度,陷入一種無力自拔的困境中。
這個與我們同生共存的陰影,就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阿喀琉斯之踵”。
“阿喀琉斯之踵”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典故。
傳說阿喀琉斯是凡人英雄珀琉斯與海洋女神忒提斯的愛子。在阿喀琉斯剛出生時,他的母親就將他浸在斯提克斯河的神水中,使他擁有了刀槍不入之身。然而,河水浸沒了他的全身,卻唯獨忽略了他被母親抓住的腳后跟。
這個錯誤后來成為了阿喀琉斯璀璨光環下的唯一陰影。這一弱點,不僅表明了他也是凡人之軀,打破了阿喀琉斯不死的神話,也為他日后的敗亡埋下了隱患。
而更為悲劇的是,阿喀琉斯不敢面對這個事實,不敢承認自己的這個缺陷,反而盲目地要證明自己所謂“不死戰神”的強大。在不斷地贏得各種挑戰后,阿喀琉斯稱雄天下,聲名遠揚,但最終卻被勁敵帕里斯一箭射中致命之處,含恨而亡。
渴望優秀、向往光明是人們普遍的心理需求。著名的個體心理學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是一個人成長的核心訴求,也是支配個體行為的總目標。阿德勒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向上意志”的支配,追求一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在這種意志的支配下,人人都會產生一種趨向權力意志的天生內驅力,將人格匯成一個總目標,力圖做一個沒有缺陷的、完善的人。我們在生活中產生的羨慕別人、勝過別人、征服別人等想法,都是這種追求優越的人格體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處處追求著優越與完美,如財富、成功、年輕、美貌、家人的絕對理解、下屬的絕對服從等,這些目標看起來都值得我們為之付出努力。但是,追求的過程真的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嗎?追求的動力也如字面上看起來那樣單純而美好嗎?
事實上,追求優越并不總能給人帶來積極的結果。雖然它可以激勵人追求更大的成就,使人的心理得到積極的成長,但是,我們也會由于追求個人優越而忽視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從而滋生“自尊情結”,變得妄自尊大,這就像太陽雖然可以使萬物生長,但如果終日照耀,也會使大地枯槁一樣。大地不僅需要光明的白天,也需要夜晚的降臨,夜晚可以讓光明暫時退去,使一切得到平衡。而這種平衡追求個人優越的力量,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產生的自卑感。阿德勒曾說,自卑感是人類行為的原始決定力量或向上意志的基本動力。這種自卑的來源,就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缺陷或不足,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阿喀琉斯之踵”。
同追求優越一樣,這種自卑感同樣有兩面性,失控的“阿喀琉斯之踵”能摧毀一個人,讓人們“在自己的腳上絆倒”,使人們變得脆弱、敏感、沒有安全感而又患得患失,整個人被心理陰影所籠罩。但它也能使人發憤圖強,進行深刻的反省,從而催生光明的到來。所以,成長的關鍵并不在于如何隱藏、逃避自身的缺陷和弱點,如何讓炙熱的陽光持久或推遲夜晚的出現,而在于如何化缺陷和弱點為成長的能量,讓缺陷變為一種如夜色般的美麗,給予我們一種溫柔而真實的給養,這就是每個人心理完善的最終狀態。而達到這一狀態的前提,就是要設法找岀你的“阿喀琉斯之踵”。
尋找的方法很簡單:正視你的弱點,并正確得當地理解它、對待它,這將有助于你了解自己、把握并且完善自己,這是讓你脫離困境的合理建議。
有光明的地方就會有黑暗,這不是一種病態,也不是一種頑固的沉疴,它是有藥可治的。人們所能夠做的就是,不要諱疾忌醫,讓“阿喀琉斯之踵”成為自己的致命傷。
瑞士分析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把個人的陰影定義為“負面的人格”,也就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具有的、令我們痛恨并想隱藏起來不予示人的令人厭惡的特質。然而,陰影中也包含著大量我們未能充分發展的無意識與生命功能。唯有當一個人能夠與暗影取得協調與和諧時,他才會擁有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力。
然而事實上,我們中的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經常犯和勇士阿喀琉斯同樣的錯誤——拒絕承認自己的弱點,有意無意地忽視自己的弱點,甚至連帶著把自己的優點也忘得一干二凈,然后毫無防備地滑向已經不可更改的命運,直到最后都渾然不知,自己并不是被殘酷的命運所傷害的,而是由于自己的無知與傲慢,苛求完美卻不可得,最終走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更為糟糕的是,無數事實已經證明,當“阿喀琉斯之踵”傷害到人們的工作、婚姻、愛情甚至個人成就,將人們折磨得痛不欲生時,他們很少去尋求心理方面的幫助,當痛苦一波又一波襲來,他們往往會由于自卑和羞怯而選擇自己獨自承受。此時,他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揭開自身“阿喀琉斯之踵”的真正面目,然后釆取正確積極的態度去對待、防治,轉弱為強。
這一過程正如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活在自己的夢境里,真實的命運卻為我們鋪就了另外一條道路。”
在面對“阿喀琉斯之踵”的嚴峻考驗時,如果我們能夠承認它、正視它,而不是回避它,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從中學習,那么“阿喀琉斯之踵”將會帶來正面的、良好的效應,給予人們自我改善、不斷進步的動力。畢竟,缺點和不足是人性的必然組成部分,能夠意識到缺陷的存在,這本身就具有積極的意義。
弱點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而是取決于我們對它的認知程度,一旦我們認識到自身的弱點也有積極的一面,就會加以利用,為我們自身創造有益的價值。就像光明與黑暗一樣,在茹毛飲血的遠古時期,人們懼怕黑暗,因為它意味著無數未知的危險:可能是暗藏在草叢中的野獸和敵人的刀劍,可能是威脅到我們的懸崖和陷阱。但隨著人類幾千年的文明發展,霓虹璀璨的夜幕卻已經成了人們休閑娛樂的保護色,人們可以在黑夜中放松自己,汲取新的能量。
只要我們對黑暗有了充分的認識,它的積極作用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也會讓我們在危險來臨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而不會像阿喀琉斯一樣,毫無防備地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