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 羅雄巖
- 705字
- 2021-10-22 19:58:10
三、中國原始舞蹈遺存的特點
中國原始舞蹈遺存的特點,還表現在多是跨民族、跨地區的舞蹈形式。中國自秦漢以來,由于各民族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交往密切,以及各民族不斷遷徙等原因形成了各民族又雜居、又聚居、互相交錯居住的狀況。這種居住狀況使得各民族間在語言系屬、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等方面均有跨民族、跨地域的共同特點。而且這些特點多存在于同一類型的舞蹈之中。例如:“喪事舞”屬于靈魂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舞蹈遺存,是以歌舞慰藉死者靈魂及其家屬的風俗活動。一些從遠處遷來定居的民族(如景頗族)的喪事舞,帶有送死者靈魂“回故里”或是“上天”,不再返回家宅作祟人間之意。有“喪事舞”遺存的景頗、哈尼、基諾、傈僳、仡佬、阿昌、佤、羌、怒、水、彝、瑤、仫佬、土家等十四個民族,都居住在中國的西南、中南地區,語言都屬于漢藏語系,都從事農業生產;過去都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原始信仰。流傳“師公舞”的壯、瑤、毛南、仫佬等民族,都居住在中國的中南地區,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
“銅鼓舞”、“蘆笙舞”都屬于跨民族的原始舞蹈遺存。有“銅鼓舞”遺存的壯、水、布依族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苗、瑤、彝族屬于漢藏語系,都曾信奉過多神教。有“蘆笙舞”遺存的苗、侗、瑤、水、仡佬族用木質笙斗的大蘆笙,語言屬于漢藏語系。使用葫蘆笙的彝、拉祜、傈僳、納西等民族,都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蘆笙舞流傳的民族都居住在西南地區,都從事農業經濟,都有過原始崇拜或曾信奉多神教。
綜上所述,在中國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原始舞蹈遺存這種能夠延續幾千年,跨越六七個省區、十幾個民族,而且仍具有社會功能的文化現象,很值得深思,它給我們帶來極為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