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矛盾
- 富人的人生
- 福農達
- 1130字
- 2022-02-21 18:48:11
蔬菜基地西邊的田野上,晚秋的玉米秸稈沒清完,孤獨地迎著寒風,遠方的太行山脈清晰可見,青青的麥苗地里擠滿了人,一臺推土機被眾人簇擁著,遠方的路上,幾輛警車的燈光在閃爍,大概是警笛招來了群眾,人們議論紛紛。
在鄉下,沒人把我當成老總,(給你干活,你開工資天經地義,)也沒人給我讓路,我擠進人群,一個人,擋在推土機前,雜亂的頭發下,一副近視眼鏡布滿灰塵,肢體表達著強烈的憤怒,聲音已沙啞,“張愛國!”我幼時的同學,群眾的議論中得知,鄉里要征地,把他的麥田推了。
“地是我的口糧,沒了地我吃什么,我就想安安靜靜地種我的地,你們也不讓。”
張愛國是我小學時的班長,個子清廋,書生氣十足,從小就戴眼鏡,也是我的同桌,愛好天文和寫作,曾經是我一度認為的天才,結果高考時名落孫山,在家務農,又不善經營,生活頗多窘迫,我多次想資助,均被他清高地拒絕,班里唯一上大學的是我,而不是他,他也不服,更不愿有求于我。
鄉里每畝每年給他一千元錢,這對于種地的農民來說是凈收入,不用風雨中的耕種,這對于那些懶惰的村民來說,求之不得,早就答應了,對于那些有工作或經商的也答應了,而對于他卻舍不得,那是他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記得他在一篇文章中描寫玉米青紗帳,意境特別美,
__四周都是綠,只有天是藍的,飄著一朵一朵的白云,青翠的玉米縫隙里,蟋蟀在唱歌,塵世仿佛靜下來,能聽到自己的心靈……
《小石潭記》中的柳宗元都享受不了的境界,被他定住了。
“國家要征地,需要公示,需要安置協議,需要占地農民簽字,需要一次付清賠償,你們有什么?一千元的空頭協議就把我祖祖輩輩養育的良田給毀了”他聲嘶力竭,幾乎聲淚俱下,民警圍著他,想把他帶走,說他聚眾鬧事,“咔嚓”“咔嚓”不是手銬聲,是相機的聲音,美女記者不知從那里鉆進來,后面還跟著幾個記者,
“他在自己經營的土地上從事正常的生產活動遭到破壞,聚眾鬧事的是開推土機的人,你們應該抓他們和那些指使的人,你們就這樣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維持社會的公平正義?”
派出所的人無語,他們知道理論上說不過記者們,法律上又沒什么根據,周圍又是人群洶洶,忙說我們是怕出現意外,事態擴大出現傷亡,阻止雙方的,又把推土機司機轟下車,開車走了。
人們慢慢散了,有的忿忿不平,有的無動于衷,還有的怕張愛國壞了他們的“好事”
寒風中,張愛國如撒滿塵土的雕塑,佇立在推土機旁,
美女記者依舊打著招呼,有點皮笑肉不笑,又有點意味深長。
張愛國看見了我,那目光中的失望和傷痛,如我聽說的拆遷隊抬出老紅軍時,老紅軍的目光,
我否決了那份新能源汽車的意向書,
然而,國道,高鐵依然撕裂了那片土地,憑著良好的地理條件,落戶了一家軋鋼廠,酸洗,噴涂,萬畝良田變成廠房林立。
我的家鄉的世外桃源,我的兒時夢想變成了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