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故鄉
- 富人的人生
- 福農達
- 1078字
- 2022-02-09 11:27:57
上大學的時候,讀了很多共同富裕的文章,如華西村,大邱莊,南街村,也去過這些村,說實在,我畢業時也想當個村支部書記或村長,帶領鄉親致富,幾十年的商海沉浮,忘記了好多,企業在家鄉外,也很少恩澤故鄉,后來的蔬菜基地在家鄉,也給了家鄉人大棚打工的機會,也帶不了多少人富裕,我又想故鄉了,況且我也想看看蔬菜基地對商超的供應。
農村我是融不進去了,盡管我想把思維放進去,可企業的運營思維,成本思維,人事思維,在農村一做事總涌現出來,給農村思維沖突,農村需要土生土長的致富帶頭人,而我是外來人,盡管我的根在農村,說白了,我就是資本,干什么都是投錢,村民也希望我投錢。而你的共同富裕思想,沒人理你,
車子在鄉村的水泥路上停下,鄉村的水泥路沒鋪柏油石子,很不平整、也不像城市,自行車分道行駛鋪彩色的柏油石子,漂亮而整潔,我也同村長談論這個問題,村長毫不遲疑說:“你得給我一個億”
我可以拿一個億,可路建成后誰維修,維護,村長說:“你再給一個億”我無語了,還是讓村富裕起來自己修吧,五千人的村莊,輸血不造血,無后繼能力,我決定把這兩億投資在故鄉,辦企業或創造一個產業與我的企業對接。這是我回故鄉的第二個目的。
村長是不理我的,不給他兩個億甚至路都不讓我走,可省里鄉里領導陪同,他不敢吭氣,省里希望把新能源汽車落地,鄉里更歡喜不得,我是不愿意毀故鄉的千畝良田,可讓故鄉富,沒有大型基地落戶又能做什么?
有時候是人性的掙扎?違心去做事是一件痛苦的事,似乎是不得不做,
一個大棚薄膜與支架廠,一個物流基地,兩個項目在我預算中,很快與鄉里簽約,建在故鄉,就是本來打算修路的兩億元,而新能源汽車僅簽訂意向書,一則我不愿故鄉廠房林立,二則征地需省里報批。
我的蔬菜基地的大棚內,綠油油長勢喜人,每天除了供應集團的超市,還有全國各大城市蔬菜批發市場,招來的農業大學生們把基地治理井井有條,比我管理時強多了,那時我又累心又累力,結果收成一塌糊涂。所以說專業的事,專業的人干,你只管分辨好人,用好人,反而事半功倍。村里的人在這里上班,每月有三四千元收入,有汽車跑運輸每月有幾萬元,那些販運蔬菜的每月有的二三十萬,這樣村民雖不算富裕也差不多小康,但和那些億元村差距還大。
忽然村民都向外面跑去,好象外面發生了什么事,農村人紀律差上班也擠去看熱鬧,不過基地內不是生產線,停一下也沒事,盡快回來就行。我穿過碼放整齊整齊的蔬菜,和幾個有點尷尬的大學生打過招呼,我不會責怪村民,更不會責怪他們,我是土生土長的村民,我的村民古道熱腸,如果外面有事需要幫忙,他們不計得失,村里人的善良應該敬仰,民心就是江山。也是企業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