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補課在進行到一半的時候,高中整個學年的學業,也就徹底結束了。這也就意味著,從今往后高三一年的時間里,都是在復習和鞏固,先前學的所有課業,也可以說是查缺補漏。
而在開始復習之前,學校里專門組織了一次考試。而考試的內容,則是剛剛過境的高考試卷。或許是怕學生受到打擊,因而影響了后面的復習,所以這次考試,也不是太過正式。所有的試卷,都被放在了課堂上完成,語文更是被放在了晚自習,由班主任監考。
開始的時候,班主任還一直在堅守崗位,可當隨著時間推移,他就有些坐不住了。當考試進入最后一個階段,也就是作文的寫作時,他直接去了教室外面。教室里的悶熱和壓抑,即便抗壓能力很強的他,也都有點頂不住。
木里仔細閱讀著作文材料,看著材料通篇描述內容,有關于高三生活。而寫慣了議論文的他,在讀完材料后就知道,這篇材料不適合寫議論文,反而更適合寫敘述文。
聯系到最近剛看不久的一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木里就在作文題目的位置,一氣呵成的寫下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夢》。而就在他準備寫正文的時候,沒有思路的林初原湊了過來。
“嘖嘖,高手,難怪你作文每次高分,看到這個題目,50分已經到手了。”
“哪有你說的那么夸張,說不定,老師一看作文題目,都這個節骨眼了,還看電影,這么不務正業,零分作文妥妥的到手了。”
“哈哈,頭一次聽這么不著調的理由,新鮮。”
“這說明你經歷的還不夠多,人生閱歷太淺了。”
“不跟你瞎扯了,給我也起一個,讓我也寫個高分作文。”
“還真有一個,原本我想用來著。材料不是提到夏天的拼搏了嘛,就用《夏天的味道》寫一個。給你提個建議,不要拘泥與一種味道,多寫幾種,也寫個敘述文,一看文體,高分也到手了。”
“高手就是高手,自愧不如啊。”
“有這拍馬屁磨嘴皮的功夫,多看點書。”
語文試卷收走后,林初原就去,武雪梅旁邊的空位上,那位同學剛好去了廁所。林初原添油加醋的敘說了一番,木里和他寫的作文。惹得武雪梅在這之后,好長一段時間,見了木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讓木里,幫她也起一個,好聽的作文題目,而作文一直都是她的薄弱環節。
暑假補課的時光還是過的相當快的,并沒有木里想象中的那么慢。除了看書做題,就是和以前班級的同學閑聊家常,偶爾也說說未來理想。但總體來說,對于未來,大家都不那么明朗。即便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王玨與李子慕,也都覺得毫無頭緒,更不要說看不清自己的木里了,愈加的迷茫。他這一生,基本都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所有關于他的一切,都由不得他做主。
整個補課過程中,唯獨發生了一件事,讓木里覺得有些不開心。那天下雨,木里沒有去操場背書,而是跟著劉洋、王玨、李子慕他們一起,在高二年紀的樓道里。本來因下雨而覺得心情煩躁,木里沒想到的是,回到教室里,自己的桌子被人摔倒在地上,所有的書和習題冊都鋪在地上,最上面的一層,已經被滲入窗戶里的雨滴所打濕。
木里坐在椅子上,看著眼前的一片狼藉,硬生生的沒有動,任憑書本和桌子鋪在地上。就在同桌林初原準備整理的時候,木里卻制止了他,木里的意圖很明顯,誰整出來的事,誰來收拾。
而通過這件事,眾人也知道木里也有剛強倔強的一面,只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都被他藏匿在內心深處,不曾表露罷了。后來,撞到木里書桌的同學,乖乖的收拾了殘局,也極其誠懇的向木里道了歉。木里只是氣血上涌,等壓制下去后,也并沒怎么發脾氣,得理不饒人。
等到補課結束的第二天,木里就早早收拾好一切東西,坐車回了家。這次只放十天的假期,他不像以往那般,不怎么想回家。回家后,弟弟就開始纏著木里講補課發生的事,木里單單略過了那件不開心的事、
木里和弟弟自小就很親近彼此,兩人從未打過架,雖然偶爾會拌拌嘴。木里很會講故事,每次都能引得弟弟如癡如醉,即便很扯的故事,經過木里加工,也能說得跟真的一樣。
在家里的日子,是木里覺得最舒心的時光。可這份舒心,也不過十天的時間。經歷了擠破頭才得以報上名之后,木里他們算是正式成立高三學生了。不再是什么準高三,高三經歷的慌張,急促,焦慮等情緒,也徹底被他們接了過來。
木里在進入高三的第一個晚自習,沒怎么看書,林初原也沒怎么看。林初原不知從那兒弄來了一個MP4,他兩一人一個耳機,聽著聽不出悲喜的歌。或許并不是歌沒有悲喜,而是他們自己沒有悲喜。
第二個晚自習,他們對視一眼,然后一前一后的出了教室。高三第一天,木里就和林初原逃了課。他們從正在修繕的院墻上翻越而出,輕車熟路的買了啤酒,又神不知鬼不覺的翻越會來,然后在操場找一個僻靜的地方。
木里和林初原誰也不說話,偶爾抬頭看看天,偶爾相互對看一眼。他們都想從對方眼神里看出點什么,可從對方渾濁的眼神里,他們最終什么也都沒看到。
就這樣,他們和往常一樣,一直坐到晚自習下課。這一次,他們沒有直接回去,而是再一次,認命般的回到了教室。
高三已經不像高一高二,上兩個晚自習就可以了。如今的他們,又多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所有人看來,不管是認真聽講的好學生,還是不好好學習的調皮學生,他們都認為,這多加的一個小時,或許能夠改變很多人的前程。
而基于這樣的信條,根本就不會有人,覺得這最后一個小時的晚自習,是不應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