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9章 孫臏與范蠡

第二百二十章 孫臏與范蠡

孫臏和龐涓一起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

龐涓自認為學得差不多了,就要求下山求取功名。

臨走之時,向孫臏表示,一旦得到重用,就請孫臏共享榮華。

孫臏留在老師身邊繼續學習,鬼谷子見他為人質樸,學習刻苦,就把私藏的《孫子兵法》全部傳授給他。

龐涓在山西魏國受到重用后,并沒有實現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

后來魏惠王聽說龐涓的同學孫臏很有才能,就讓龐涓寫信邀請,龐涓只得照辦。

孫臏接到龐涓的信后,高興地拜別師父來到魏國。

龐涓發現孫臏兵法比他知道得多,一股嫉妒之心油然而生,于是就設計陷害孫臏。魏王聽信了龐涓的讒言,要處死孫臏。

龐涓為了騙出孫臏所學的兵法,假裝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刖刑,就是砍去孫臏的雙腳,使他成為殘廢人。

龐涓把孫臏關押在一個秘密的地方,向孫臏大獻殷勤,乘機向孫臏索取《孫子兵法》。

孫臏不知道這一切都是龐涓的奸計,還把他當成知己同學,孫臏為了報答龐涓求情饒他不死的恩情,答應背誦下來寫在木簡上。

孫臏每天都忍痛拼命抄寫。

引起龐涓派來侍奉他的童仆的同情,便將真情告訴了孫臏。

孫臏恍然大悟,他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毀掉了,并很快想出了一條脫身的計謀他開始裝瘋。不停地大哭大笑,做出各種傻相。

龐涓懷疑他裝瘋賣傻,叫人把他扔進廁所的糞坑中,孫臏就抓廁所里的糞便吃。

龐涓又讓人獻上酒肉,孫臏就把這些食物打翻在地,并罵不絕口,說:“你們想毒死我呀!”龐涓相信孫臏是真瘋了。

后來,齊威王派辯士淳于髡到魏國去聘問魏惠王,設法找到孫臏,把他用車秘密地運回齊國。

孫臏到齊國后,很快就結識了齊國的大將軍田忌。

那時侯,田忌經常和齊威王賽馬。他們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賽的時候,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得多,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總是輸。孫臏就給田忌出主意說:“我有辦法能讓你贏了齊威王。”

于是田忌和齊威王以一千兩黃金為賭注,又開始了新的一場比賽。孫臏調整了三個等級的馬的比賽順序,第一局先以田忌的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肯定是輸了。但是第二局,田忌的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田忌獲勝了。

第三局田忌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這一局,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終于贏了齊威王。齊威王好奇地問田忌計出何人?田忌就借此機會向齊威王推薦了孫臏。

齊威王在聽了孫臏的兵法論述后,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任命孫臏為齊國的軍師,孫臏也就由此開始了他的輝煌軍事生涯。

公元前354年,魏國大將軍龐涓率8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河北邯鄲。

趙國苦戰了一年,眼看就要撐不住了,急忙向盟國齊國求救。于是,齊威王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兵8萬去救趙國。

田忌采納了孫臏“圍魏救趙”的戰法,揮師直逼魏國軍事重鎮山東定陶的平陵。

剛開始,孫臏攻打平陵的行動并不堅決,直到龐涓占領邯鄲,損兵折將急需休整時,孫臏才指揮齊軍直搗魏國首都河南省開封市西北的大梁,逼得魏惠王十萬火急命令龐涓統兵回救。

龐涓接令后,不得不放棄邯鄲,拋棄輜重,晝夜兼程回師。孫臏判斷龐涓部隊必經河南長垣西北的桂陵,立即率齊軍主力北上,在桂陵設下埋伏。

當魏軍經長途跋涉行至桂陵時,以逸待勞的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龐涓只身逃回魏國。

公元前342年,重整旗鼓的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氣勢洶洶地進攻河南的韓國。

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采納孫臏的計策,再次派孫臏領兵攻打魏國的都城大梁。

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想與孫臏主力決一雌雄時,孫臏避其鋒芒,用增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

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以為齊軍膽小怯戰,下令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在山東省莘縣馬陵道設下伏兵,他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刮去一段樹皮,在樹干上面寫道:“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幾個大字。

傍晚,龐涓率領的魏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道。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

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后退,但為時已晚。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

龐涓身負重傷,拔出佩劍自殺了。孫臏此役不但報了刖刑舊仇,而且名聲大振。

孫臏和田忌屢戰屢勝,引起了時任齊國丞相鄒忌的嫉妒。鄒忌是古代著名的美男子,但是卻心胸狹窄,他覺得自己的官位受到田忌和孫臏的威脅,所以設計除此二人。

齊威王本來就對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懼,聽了鄒忌的話,遂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于是齊威王遣使召令率兵在外的田忌回山東臨淄,準備在那審問田忌。

田忌在孫臏最艱難的時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長期以來,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孫臏實在不忍田忌自投羅網,就提醒田忌說,齊王一定聽信了鄒忌的誣陷,千萬不要自己貿然回臨淄。情急之下,他建議田忌率軍回臨淄“清君側”,驅逐鄒忌。

田忌對孫臏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言聽計從。

他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鄒忌也不是等閑之輩,早已作好了守城準備,田忌攻城不勝,眼見各地救援的部隊紛紛趕來,也只好棄軍逃亡到了湖北的楚國。

孫臏應該是功成身退。隱居后病死或無疾而終。

馬陵之戰后,孫臏去了哪里?

有的傳說他隱居青州。有的說他與田忌一起逃亡到楚國。

作為十余年在一起互相配合、共同浴血奮戰的老搭檔,作為一起被削去兵權、生死相依的一對落難人,在生死關頭,二人一定會共同商討出路。

田忌決不可能拋棄孫臏,獨自逃走。

孫臏也必定會追隨田忌。根據史書《戰國策·齊一·田忌亡齊而之楚章》記載:“田忌一行來到楚國”。明確記載田忌一行人被迫流亡楚國。

在田忌逃亡楚國的一行人中,有沒有孫臏?可能有二種情況。一種是孫臏就在這一行人中,直接就來到楚國。第二種情況是,一行人中沒有孫臏。有可能田忌考慮孫臏雙腿殘疾,行走不便,長途逃亡有一定困難。

加上當時田忌逃亡前途未卜,不知能否找到落腳之處。

田忌可能首先為孫臏就近找一個安全之地,隱居下來。待田忌有了安生立命之地再把孫臏接去。

田忌一行人到楚國,楚宣王接受杜赫的建議,把江南之地封給了田忌。因此,我們可以說,不管是哪種情況,是直接還是間接,孫臏也一定到了江南。

孫臏墓葬地在鎮江,有力地證明這個判斷。孫臏后半生在江南生活。

杜赫建議實際上事先取得了齊威王的同意,當田忌、孫臏出逃時,杜赫恰好在齊國。

齊威王內心明白,田忌、孫臏謀反并沒有直接證據,不明不白。對待這二位剛剛為齊國,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的知名人物,總不能趕盡殺絕。

齊威王當時害怕的是田忌借重楚國的勢力回到齊國。所以和杜赫商量,讓楚國把遠離齊國的一塊江南之地封給田忌,等于把田忌、孫臏等流放了事。而楚宣王也不愿得罪齊國,接受杜赫從齊國帶回來的這一建議。

江南地域遼闊。

田忌、孫臏得到的封地在江南何處呢?

孫臏墓在鎮江,那么,有沒有可能田忌、孫臏得到的封地就是在鎮江一帶呢?

早先,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齊相慶封在齊國大權獨攬,慶封家族在齊國勢力很大,慶封家族與其他家族發生矛盾,互相殘殺,慶封失敗,被迫逃亡到吳國。吳國將朱方縣封給慶封,使之“富于在齊”。

因為有這個先例,齊威王或者是杜赫自然就會想到這個主意。

商末周初時,長江下游南側當涂、江寧、丹徒、丹陽等地稱之為朱方。

朱方原本屬于楚國,后吳興起,成為吳地。

越滅吳后又成為越國之地。

越國在公元前412年后,發生內亂,國勢大大削弱,領地面積不斷縮小。

相反,楚國日益強大,不斷向外擴張,到公元前334年,楚國基本滅掉了越國,越國王無疆被殺,越國分散為幾個微不足道的小國,濱于海上,朝服于楚。

楚國在向外擴張時,首先恐怕就會奪取原本屬于楚國的土地。在公元前343年田忌一行人來到楚國時,越國已臨近滅亡,朱方等地極有可能又屬于楚地了。

公元前319年,齊國政局發生變動。齊宣王已經繼位。

與田忌不和的政敵齊相鄒忌病死,另一個政敵田嬰,在接替鄒忌相位后不久就辭職。

田忌、孫臏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田忌回到了齊國,恢復了職務。田忌從逃亡楚國到回到齊國,前后一共在江南生活了約24年之久。孫臏有沒有與田忌一起回齊國呢?

一、田忌的根基在齊國,而孫臏在齊國無任何根基。

二、田忌回齊國雖然恢復了名譽,恢復了職務,但沒有受到重用。僅不過是體面的養老送終。孫臏再回齊國也發揮不了多大作用。

三、據宗譜記載,孫臏有一子,名勝,字國輔,為秦將。

二、孫臏有一個孫子,名蓋,字光道。為秦漢中太守。說明孫臏有家室。如果孫臏到了江南,生活安定后才娶妻生子,那么,經過二十多年,在田忌回齊國時,孫臏的孫子恐怕也已出生。

三、孫臏為兒子取名勝,字國輔。大概是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長大后英勇善戰,每仗必勝,輔助國家。為孫子取名蓋、字光道。

四、希望孫子武功蓋世,道德高尚光明。從兒孫的職務看,他們都受到過孫臏的良好的教育,沒有辜負孫臏的希望。

孫臏在江南有家室、在楚王的照顧下,家業也不會差。在田忌回國時,孫臏已是58歲左右。作為一個步入老年的殘疾人,已不太會愿意挪窩移居他鄉。

五、孫臏后半生在江南賦閑。孫臏到達江南時,年齡大約在34歲左右,正處于精力充沛、思維敏捷的壯年。通過在鬼谷的理論學習和在齊國的實戰實踐,當時的孫臏已經十分成熟。

六、從而有條件進一步整理、學習、鉆研《孫子兵法》,并總結戰國時期各國和自己的實踐經驗,創作出不朽的兵學著作《孫臏兵法》。

而范蠡則不同了。

中國歷史的長河浩瀚多彩,長達500多年的春秋戰國更是一個風起云涌,英才輩出的時期。在那些耀眼的群星中,只有一個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

他前半生從政,輔佐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見好就收,為官場中人樹立了一個既能入朝建功、又能下野善終的典范,被后世為官者奉為楷模;

他辭官經商三度富甲天下,被歷代商人尊為“商圣”,在國家危難,百姓流離時又散盡家財,救濟蒼生,后被世人奉為文財神。后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楚國宛地三戶邑,雖出身貧寒,但從小便聰敏睿智、胸藏韜略,關鍵是還有治國平天下的宏大志向。

可惜當時楚國政治黑暗,選拔官吏,非貴族階層不得做官。范蠡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楚國名士文種相識,結為知己后,就商量著要離開楚國,另投賢明,實現政治抱負。

范蠡和文種來到越國后,深得越王重用,勾踐任范蠡為大夫。勾踐欲率兵攻打吳國大敗后,勾踐非常絕望,感覺自己再也沒有翻身機會,甚至想去自殺。

但范蠡對勾踐說,當這個世界無人能夠助你援你,任何情況下,都要忍得、容得、舍得、苦得,只有這樣,才能自己救自己。更何況,越國還有我們這批忠誠賢能的人啊。

從那一刻起,勾踐的眼中閃出的不僅僅是感激和敬佩,而是等待復仇的怒焰。

勾踐聽從范蠡建議,忍辱向吳國求和,則自己成為人質入吳國為仆,臥薪嘗膽。而范蠡則同勾踐一同入吳,在勾踐身邊一同吃苦,也為后來的復國出謀策劃。

胸懷大志的人,不管處境多么艱難,總會“忍以持志,因而礪堅”;與有大志的人在一起,受其鼓舞,弱勢者也不會氣餒。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范蠡,也不會有后來名垂史冊的越王勾踐了。

吳王夫差知道范蠡是個大才,幾次勸范蠡離開勾踐,封賜顯爵,范蠡從不為所動。為奴的三年時間里,范蠡同勾踐一起耕作勞動,粗食、臥薪,并且不忘和勾踐的君臣之別,時刻敬主、護主,三年如一,不離不棄,讓吳王即贊許又羨慕。

在給吳王當了兩年馬夫后,勾踐終于得以回國。

此后,范蠡建議勾踐先抓經濟,繼而親民,穩定社會。

為了提高軍事力量,范蠡重建國都城。在建城的過程中,范蠡建了兩座城,一座小城,一座大城。小城是建給吳國看的,而大城建得殘缺不全,面對吳國的方向,不筑城墻。這樣就迷惑了夫差。

重視軍隊訓練,提高士氣,增加戰斗力,組織了敢死隊,以最高金額獎勵。

為了進一步迷惑夫差,范蠡又投其所好,派人送給他最喜好的東西,以討夫差的歡心。還向夫差進獻美女,消磨夫差的意志。

經過數十年的準備,待越王復國時機到來,成功滅了吳國,洗刷會稽之辱,最終成為一方霸王。

吳國被徹底滅亡后,勾踐舉行慶功宴會,分封功臣,范蠡官至上將軍,僅于勾踐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此時范蠡在巨大的成績面前沒有被沖昏頭腦,而是冷靜的分析了局勢:現在能對越國構成威脅的吳國已經滅亡,其他諸侯國不是離的比較遠,就是周圍的小國實力很弱,根本對越國構不成威脅。

也就是說,天下已經太平,這個時候本來功高蓋主就是很危險的,容易讓君王感覺受到威脅,加之多年的相處,范蠡發現了勾踐是一個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的人,自己官居極品,樹大必然招風。

在幫助勾踐復國后,范蠡隱退江湖,,他不利用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而是選擇了當時社會地位不高的商人作為自己后半生的身份。

抵達齊國的范蠡,購買了一些靠海邊的土地,開墾種田,兼營漁業捕撈、開鹽田等。范蠡與妻兒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進粗食。范蠡對待雇工十分慷慨、親和,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商品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商品價格上漲,范蠡按照市場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由此,各國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與農民也愿意為范蠡做工。

而在商品銷售上,范蠡采取薄利多銷的手段,在專賣商品的過程中,讓別人多賺,自己則日積月累,細水長流,并擁有了大量優質穩定的合作伙伴。

隨著范蠡的名聲漸長,得到齊國人的贊嘆,遂被齊王相中其才能,于是邀其為宰相輔佐君王治國。

三年之后,齊國國富民強,百姓奉范蠡為神明,朝野中也是頌德聲一片。

范蠡明白從一介布衣升到宰相這一高位是為不易,但身居高位久受尊名,是為不祥,便掛印封金,盡散家財,分贈給好友與貧苦的百姓,隨后帶著妻兒飄然離開齊國,遷至定陶。

在這個居于“天下之中”經商之地,“操計然之術”以治產,沒出幾年,范蠡通過經商積資又成巨富,遂自號陶朱公,當地民眾皆尊陶朱公為財神,乃我國道德經商——儒商之鼻祖。

縱觀范蠡的一生,兩次官至極品,三次富過千金,每次富達千金又都施濟天下,但不久后又迅速再至千金。

從政時,范蠡奉行了一個臣子的忠義,為商時,又盡了一個商人的良心。范蠡真可謂是一個宏略于胸,又悲憫天下的智者。

到了古稀之年,家資富可敵國,兒孫滿堂,88歲時無病而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英德市| 白沙| 师宗县| 双江| 建水县| 定南县| 常熟市| 中方县| 丹东市| 平塘县| 乌拉特后旗| 郧西县| 临海市| 元阳县| 伊金霍洛旗| 温泉县| 双鸭山市| 盐池县| 新蔡县| 麟游县| 西安市| 汪清县| 高邑县| 宝兴县| 恭城| 吐鲁番市| 福州市| 华容县| 浮山县| 凤山县| 桐乡市| 芜湖市| 措勤县| 泰兴市| 巢湖市| 普安县| 鹤庆县| 台东市| 宁强县| 宁陕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