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2章 周亞夫其人

第二百零三章 周亞夫其人

周亞夫在公元前152年擔任漢朝的丞相。

劉啟對他非常的信任,也非常地信任他,之前地七國之亂最終決定性一戰便是周亞夫親征拿下勝利的,可謂是景帝時期最大的功臣。

但是周亞夫為人耿直,不講政治策略和人情世故,在之后的和平盛世中卻引起了劉啟的猜忌。

一次在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時,漢景帝想封幾人為侯以鼓勵更多的少數民族歸順,但是周亞夫堅決反對,兩人意見不合,劉啟最終還是把五人都封侯,周亞夫失落地托病辭職返鄉。

之后景帝年齡逐漸大了,將他招進宮中,設宴款待,但是在他面前沒有放筷子,想試探他的脾氣有沒有改變。

但是事與愿違,周亞夫依舊是我行我素,兩人又鬧得不歡而散,面對周亞夫離去地背影,景帝嘆息道:“這樣的人怎么能輔佐少主呢?”于是,將倔脾氣的周老獲罪入獄,活活餓死在牢中。

在漢景帝還算是穩定的君王生涯中,“七國之亂”已經算是國史上一次非常大的政變,也是在平定叛亂之后,漢景帝的中央集權改革才算是有了階段性的勝利。

所以平定叛亂的周亞夫不僅在穩定政權方面作出極大的貢獻,甚至可以說是漢景帝成功政治生涯的奠基人,就是這樣一個忠心耿耿的“開國”元勛,最后都能落得這樣一個悲涼的境地。

他一生的作為和重要性漢景帝不可謂不知道,但是如今經歷那么多背叛的他逐漸明白了帝王之位不易,自己曾經是多么平和的一個人。

為了皇權也得做出逼死親弟弟的行為,所以他只能在年老的時候為自己繼承人作出盡可能全面的考慮。

當然,他的初心依然是希望周亞夫能輔助太子,但無奈此時的他已經容不了任何的偏差、容不了一丁點對皇子可能產生的威脅,所以無奈賜死周亞夫。

此時的漢景帝徹底成為了帝王中的佼佼者,不受他人左右,不過人終將有老死的一天,年齡稍大的劉啟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立儲君的準備。但是無奈景帝的薄皇后五子。

漢代依舊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但是景帝沒有嫡子的選擇,按照立長的原則便是粟姬的孩子劉榮,之前因為梁王的事件,漢景帝匆匆忙忙讓劉榮為太子。

現在回過頭來覺得劉榮還不夠格,所以也一直沒有封劉榮的生母粟姬為后。

但是在古代,廢立太子可謂是國之大事,景帝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也遲遲沒有找到合適的理由,直到粟姬按捺不住自己母憑子貴想當皇后,才使他有了機會。

先是王夫人等貴妃使人讓大臣們上書立粟姬為皇后,自己暗中與館陶聯手,讓后者在景帝面前說粟姬的壞話,。

但這時的粟姬自己也沒能忍住權利的誘惑,多次詢問劉啟的想法。聰明的漢景帝早將這一切看在眼里,他直接順水推舟,借此事廢太子為臨江王,之后親自選定自己的接班人—劉徹,這就是后面創造了漢武盛世的漢武帝。

不過,這對于漢景帝來說自己的工作還沒結束,鑒于自己在位時,竇太后和親弟弟劉武的暗流涌動,。

劉啟展開了自己的思考,他認為只要在位就必須時時做好被他人篡位的打算,尤其是親密的兄弟,對于太子劉徹來說,最大的敵人便是剛剛被廢的劉榮。

于是在公元前148年抓到了劉榮侵占宗廟土地修建宮室,直接將其傳到了中尉府受審,劉榮非常恐懼。

想寫信給漢景帝謝罪但守官郅都按照劉啟的要求連紙筆都不給他,最終走投無路的劉榮被逼的在中尉府自殺。

至此,漢景帝劉啟做完了他認為在位時應該做的所有,同樣為兒子劉徹的繼位鋪好了最后一塊磚石。

而公元前180年,呂后去世后,忠于劉邦的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相中了寬厚仁慈、名聲較好的代王劉恒。

可殊不知劉恒是一個極具手腕的高明政治家,他心思縝密,城府極深。

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諳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里,就命令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

之后,漢文帝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策略分化瓦解周勃等擁立重臣。

西漢王朝在漢文帝的治理下國泰民安,不過諸侯王勢大的問題一直是文帝所擔憂的,漢文帝對待諸侯王問題采取的是用時間來消化矛盾。

這一點,漢景帝就不理解,像著名的吳楚七國之亂,究其禍根是漢景帝做太子時就埋下的。

當時各地諸侯王每年都要到西漢中央政府朝拜,吳王劉濞派兒子到長安見漢文帝。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陪伴太子劉啟喝酒下六博棋。

劉賢為人輕佻、剽悍,平時又很驕橫,他在與劉啟對弈時,為棋路相爭,態度蠻橫無禮。劉啟也是暴脾氣,他勃然大怒拿起棋盤打劉賢,不料失手把他打死了。

這件事轟動朝野,漢文帝就派人將其遺體送回吳國去埋葬。

吳王劉濞因此怨恨劉啟,禮數上開始不周,不盡臣子應盡的義務,經常托病不去長安朝見,只是派使者去。后來,劉濞更是暗中準備,開始謀劃造反。

漢文帝自然知道其中緣故,吳國物產豐富,這種情況下造反,對西漢政府是非常麻煩的。那么漢文帝是如何應對的?

一次吳王劉濞派使者來朝見,漢文帝就親自接見,他問使者吳王不來朝見究竟是什么情況。使者也直接挑明了,吳王不來朝見的原因,就是因為兒子死,對政府有怨氣。

漢文帝于是舍棄前嫌,開始與修復吳王劉濞的關系,并且安撫他。

漢文帝釋放了那些被抓的吳國使者,讓他們回吳國去,并賜予吳王倚幾與手杖,使他直至老死都可以不來朝見天子。矛盾化解了,劉濞開始松懈,他的謀反計劃也暫時取消了。

可是漢景帝卻一反常規,激化矛盾,結果惹來了七國之亂,令自己束手無策。

不過,劉濞不敢將矛頭直接指向漢景帝,他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情急之下,漢景帝就腰斬了自己的恩師晁錯,想要讓叛軍師出無名,可根本于事無補。叛軍的氣焰更加囂張了。

其實仔細分析,漢文帝的安撫政策才是最為高明的。西漢諸侯王強大,許多有識之士的共知,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他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中央集權的目的,其中為首的就是劉濞。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于穩定政局,不能采取如此過激的方法,他只有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其實漢文帝不可小看,他采取的正是以靜制動的策略。

漢文帝為何要安撫劉濞?實際上是另有所謀,他是歷史上為數不多城府極深的皇帝。漢文帝首先考慮的是劉濞的年齡,他造反的時候是六十二歲。

可以推算,劉濞比漢文帝年長十三歲,可以算作老人了。雖然存在謀反的可能,漢文帝是心知肚明的,但是造反也需要理由。

漢文帝的安撫政策,就是不給劉濞理由。

如果劉濞處于壯年,那么這個安撫策略很難長久,不過吳太子被砸死的時候,恰恰劉濞已經五十多歲了,就沒有那種冒險的機會了,所以漢文帝是抓住了年齡的要害,希望通過時間來將其造反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智者不動,往往背后有更深的原因。

漢文帝心思縝密,城府極深,遠不是賈誼、晁錯所知的。不僅如此,漢文帝還考慮問題十分周全,萬一安撫政策不管用怎么辦?其實他也早有準備,此人就是周亞夫。

文帝病重彌留之際,囑咐太子劉啟也就是后來的景帝說:“以后關鍵時刻可以用周亞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將軍。”

果不其然,周亞夫用三個月就平定了聲勢浩大的七國之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浙江省| 高青县| 昌宁县| 巴彦县| 萨迦县| 浮山县| 剑河县| 新乡市| 蕉岭县| 阿克苏市| 黄大仙区| 板桥市| 萍乡市| 衢州市| 裕民县| 田东县| 石楼县| 九龙城区| 镇康县| 石门县| 阿尔山市| 航空| 万荣县| 卓资县| 偃师市| 鱼台县| 郧西县| 泉州市| 宣汉县| 土默特左旗| 云阳县| 贵港市| 东至县| 灯塔市| 化隆| 金坛市| 永清县| 罗田县| 松阳县| 鄂温|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