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7章 嬴政的駕馭之功

第一百九十八章 嬴政的駕馭之功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盧生說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避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則害于神。

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熱,陵云氣,與天地久長。

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

愿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藥殆可得也。。

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

乃令咸陽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案屬不移徙。

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后莫之行之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于咸陽宮。”

趙高犯法,始皇赦趙高一人,且復其官爵,卻對泄密的中人皆殺之,是暴虐,還是有令必行?

始皇嬴政不喜歡丞相出門車騎眾的豪華,但是并沒有因為自己個人不喜歡而感情用事,懲治丞相,或者影響兩人間的關系,疏遠丞相,刁難丞相。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人或傳其(韓非)書至秦。秦王見孤憤、五蠧之書,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 說明什么?始皇嬴政好學若此,乃性情中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秦始皇嬴政每日給自己定下了工作量,完成不成工作量不休息,工作可謂兢兢業(yè)業(yè),忠于職守!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shù)。” 嬴政治國,乃是依法治國,而非靠仁恩和義。

以法為標準,則不能以仁恩和義為標準,也就是說法的標準排斥仁恩和義的標準,這種選擇有問題嗎?

通過《史記》記載的有限幾件事似乎可以對秦始皇作一個評價。

1、好學且見賢思齊:對韓非之仰慕,嘆為觀止。

2、禮賢下士,唯賢唯能是用:“衣服食飲與繚同”,尉繚微辭欲去,提醒嬴政速用尉繚;趙高雖出身卑賤而秦王嬴政并沒有淹沒其才能,“舉以為中車府令”。

3、寬嚴有度:赦免趙高并復其官爵,不可謂不寬;對中人泄語,皆殺之,不可謂不嚴。

4、公私分明:不喜歡丞相出門車騎眾,但并未因此而影響兩人的關系,秦王嬴政不可謂不公,公則忘私。

5、為政兢兢業(yè)業(yè):“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秦始皇的焚書緣起于一次御前的討論。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過程是:“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 仆射周青臣進頌曰:‘它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圣明,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

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zhàn)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始皇悅。博士淳于越進曰:‘臣問殷周之王千于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足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始皇下其議。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

今陛下創(chuàng)大業(yè),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異時諸侯并爭,厚召游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避禁。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禍亂黔首。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一,是以諸侯并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私學而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夸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

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所不去者,醫(y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焚書的起因。從仆射周青臣、博士淳于越和丞相李斯的話語中,可以推測三個人之間爭論的核心問題就是選擇郡縣制,還是選擇諸侯制,或者說是秦國的政治制度的設計問題。

秦國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政治制度來治理和管理國家,是選擇郡縣制,還是選擇諸侯制實現(xiàn)社會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

無疑李斯堅持和維護郡縣制;而博士淳于越反對郡縣制,極力推薦以分封子弟功臣為核心的諸侯制。

在這種選擇什么樣的政治制度爭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沖突,當然也是不同政治勢力集團間的一次博弈。

郡縣制和諸侯制間的比較。

《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

始皇下其議于群臣,群臣皆以為便。

廷尉李斯議曰:‘周文武所封同姓子弟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止。

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在這里可以看出諸侯制的本質就是:分封同姓子弟和功臣為諸侯王,也就是以血緣為紐帶建立社會制度,目的是穩(wěn)定社會和統(tǒng)治。

而郡縣制的本質應該是和諸侯制相反,不分封子弟功臣為王,而是選擇有才能的人作官。

郡縣制以人的才能大小為標準和依據(jù)選賢任能,而諸侯制則是以血緣為標準和依據(jù)“選賢與能”,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郡縣制的政治制度設計相對要更開放,而諸侯制則相對要更封閉;郡縣制與諸侯制相比,郡縣制更能實現(xiàn)社會公平和公正。

更接近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陰陽之和,不長一類;甘露時雨,不私一物;萬民之主,不阿一人”的政治哲學理念;

更體現(xiàn)著:“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 的平等管理哲學、政治和文化理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吉木萨尔县| 吐鲁番市| 日土县| 灵寿县| 冀州市| 家居| 乌拉特前旗| 黄山市| 漳州市| 依安县| 莒南县| 定南县| 德州市| 武乡县| 江华| 苗栗县| 富民县| 德兴市| 灵丘县| 元朗区| 南阳市| 鄂托克前旗| 荔波县| 颍上县| 宝山区| 洛川县| 岳阳县| 河北省| 开远市| 和平区| 平安县| 固镇县| 阿克苏市| 宿松县| 新安县| 丰原市| 垣曲县| 汶上县| 茶陵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