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長安,龍在成長,麒麟也在成長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
- 與清風無關
- 2115字
- 2022-11-14 15:53:50
第一百五十章 長安,龍在成長,麒麟也在成長
短短七十多天,李淵的大軍就從太原出發攻入關中,攻克隋朝首都長安。
對于這段歷史,新舊唐書記載重大而又關鍵的戰役都是由李世民成就的。
但創業起居注則記載李淵早在與宋老生遭遇前就預料到宋老生和屈突通必被打敗,這樣的必勝之局,李淵會退兵嗎?
鬼才信,而且這與李淵素來有智謀的形象完全不符。
所以戰勝宋老生的激將之法,本就是李淵策劃的。至于道阻屈突,西渡黃河,也是李淵的策略。這一點上倒是很符合當時的戰略和性格。
畢竟李世民與他老子相比,這個時候還是顯的年輕了一些。
而關于創業起居注創作的時期,我們能夠看出是溫彥博投奔李世民的時期,這個點就很微妙了。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提出一點,那就是在進軍長安過程中,發生的李密與李淵之間的事件。
李密是最早起兵反隋的人物,當他聽說李淵起兵反隋,寫信給李淵,要與他結盟。
言辭十分傲慢,大意就是我李密兵多將廣,你李淵最好投靠于我。
而李淵在接到這個信之后,并沒有表現出憤怒,反而順著說自己愿意投靠李密。
這樣一封回信,讓李密高興不已,從而安心與洛陽王世充作戰。
結果使李淵輕松進入關中這個天時地利人和皆好的寶地。
李世民在這一段過程中的表現只是中規中矩,畢竟,他是在父親的統帥下進行的戰斗。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時期的任人。
房玄齡就是在這段時期內投奔到他的麾下的。
到后來歸附到他麾下的濟濟人才,與投奔李建成、李元吉的人才數量,李世民的用人可以說是很厲害的。
而這段時期李世民籠絡的文臣有:房玄齡(他是李世民的最大收獲,通過他,李世民又獲得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杜如晦;武將有屈突通,丘行恭、殷開山。
而李淵在這段時期中,工作的重心是剿滅各路勢力。
李淵的做法很老到。首先,消滅處于威脅關中平原的勢力,隴西薛舉與李軌,河東劉武周。
其次,戰略分為兩個方向:向東與向西向南。
東向,由李世民負責,負責掃平淮北的勢力,王世充與竇建德;
向西向南,由李孝恭、李靖負責,負責掃平淮南的勢力,主要是蕭銑、杜伏威輔公跖還有嶺南地方勢力。
通過上面的策略可以看到,李淵對戰局的總體把握是相當的有條不紊的。面對強悍而又眾多的各地勢力,僅僅四年時間就一舉蕩平,可見李淵策略的正確得法。
縱觀統一戰爭中的南北統帥,南李孝恭,北李世民,都是李唐宗室子弟,反映了李淵用人的宗旨,非皇族不用。
而另外的原因,就是在唐初期,李建成立為太子,常駐京城;李元吉為太原道行軍元帥,鎮守龍興之地太原;此時唯一的人選只能是李世民。
后來,劉武周進寇太原,李元吉嚇破苦膽,棄城逃跑,李世民也還是成為了唯一的人選。
因此,貫徹始終,李世民一直是北方的統帥。
唯一例外是武德五年,以李建成為統帥討伐劉黑闥。這只不過是太子集團與秦王府集團爭奪嫡子的軍事行為罷了。已經無礙統一大局了。
武德元年十一月乙酉,敗薛仁杲執之;武德三年四月壬戌,敗劉武周,逐之之突厥;武德五年五月壬戌,敗竇建德,擒之;五月戊辰,圍逼王世充投降。
至此,北方的大的勢力基本掃平。
這些勝利成就了李世民的赫赫武功,使他贏得了天策上將這樣的超品官銜,也助長了他奪嫡的勃勃野心。
他還籠絡了一大批文臣武將,文臣有:杜如晦,戴胄,薛收,褚亮等,湊成了十八學士(分別是:王府屬杜如晦、記室房玄齡、虞世南、文學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參軍蔡允恭、薛元敬、顏相時、咨議典簽蘇勖、天策府從事中郎于志宇、軍咨祭酒蘇世長、記室薛收、倉曹李守素、國子助教陸德明、孔穎達、信都蓋文達、宋州總管府戶曹許敬宗)。
武將有:屈突通、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張公謹、張亮、劉師立等。強大的秦王府集團形成了。
但這個時候,李淵并沒有過多的考慮集團內部的事情,因為他在忙著改革。
大唐建國后,李淵進行了進一步的部署,他調集精銳部隊北方、西方駐防,防御突厥、吐谷渾。
法律方面:武德七年頒布了《武德令》,規定了舉凡服飾、官職、刑法等方面。
他的指導思想是“務在寬簡,取便于時”。所謂“寬”,是寬大,所謂“簡”是簡約。
寬大主要是指立法內容的基本點是輕刑,盡可能使人不致陷于犯罪,或犯罪后得到較輕處理。
反對嚴刑峻法,草菅人命,輕罪重刑,或者動輒得罪,以致人們無所適從。
簡約主要是指立法形式簡明,盡可能使百姓了解法律的內容,也使司法官便于掌握,反對法條煩瑣、雜亂、前后重疊、彼此矛盾。
他對隋煬帝的酷刑嚴法進行了撥亂反正。后來形成的《貞觀律》,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的完善與修正罷了!
李淵確立了儒道法三教并行的宗旨,大力弘揚儒學。
并于武德七年親自駕臨國子學,作出了弘揚儒學的姿態。
他確立了尚書、中書與門下三省并重的施政方針,明確了各種品秩的官職制度。
漢代的政治制度在他的手上基本雛形。李世民的做法不過是繼承與完善罷了。
至于立嫡方面,他則是一直堅持李建成為嫡。
不過由于前期對李世民的縱容,養成了強大的秦王府集團,造成了尾大不掉之事,最終釀成了秦王府集團狗急跳墻,悍然發動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逼宮換嫡。
目睹二子十孫被殺,李淵心灰意冷,終于于此后不久的九月退位。
縱觀此段時期李淵的種種措施,可見李淵確實是一位不凡的君主。他一改隋煬帝時期的暴政,建立了符合大唐政權的系列政策。
雖然,他在立嫡問題上存在優柔寡斷的缺點,但這正反映了他是一位熱愛子女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