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朱家敗類,丟盡祖宗之臉
- 視頻剪輯:盤點十大掌權女子
- 與清風無關
- 2511字
- 2021-11-02 10:11:39
第一百零五章 朱家敗類,丟盡祖宗之臉
朱元璋氣的渾身發抖,一代雄主的他將蒙元趕回了大漠,自己的兒子朱棣更是征伐蒙元,本想著北方之患在朱棣之后將會永久消除,誰知道大明朱家竟然出了這樣一個廢物。
“我朱元璋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后世子孫?”
“朱棣呢!”義憤填膺的朱元璋不由地臉色鐵青,他通過平臺指著朱棣的鼻子罵道:“你看看,你給朕培養的好兒孫!”
朱棣臉色漲紅,他身為大明皇帝,自詡文治武功,如今被自己老爹指著鼻子罵,愣是不敢說一句話。
“趕快給朕噶明白,到底是誰生的這個兒子!”
盤點以及在繼續:
“土木堡之變,距離大明朱棣殯天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年時間,二十年后,一代雄主建立的大明就這樣被這個敗類霍霍的體無完膚。”
“而他還自我感覺良好。有時候真想知道朱祁鎮腦子中到底裝的是什么?”
“禮義廉恥他沒有,忠義報國他更沒有,他只是一個貪圖享受的蛀蟲,是大明歷史上最可恥的敗類!”
“這樣的皇帝存在于世,乃是華夏歷史上最大的敗筆,若是他親爹看到自己選的皇帝竟然是這樣子,不知道會不會直接從棺材中跳出來。”
朱棣臉色凝重:“朕之后二十四年,那豈不是朱瞻基的兒子?”
“朱瞻基確實是朕的好圣孫,但朕哪里知道,這里還有一個如此敗家的妖孽曾孫子啊。”
而朱瞻基更是臉色鐵青,他看著身邊玩耍的朱祁鎮,氣的渾身顫抖:“人人都說三歲看老,朕為何就沒有看出來你的未來竟然是如此的窩囊!”
這一刻的朱瞻基大汗淋漓,這簡直是在打他自己的臉,虧自己還如此溺愛朱祁鎮,沒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大明的江山竟然被他破壞成這個樣子。
“看來朕的江山不能傳給你了,說什么傳長不傳幼,簡直就是放屁。”
吳辰聲音低緩:“大明江山歷史的拐點,就在于朱祁鎮,而事件則是土木堡之變。”
“正統四年,瓦剌也先兵分四路對大明發起進攻。”
“朝野震蕩,大太監王振竟然搗鼓朱祁鎮御駕親征。”
“消息一出,天下震蕩。百官勸諫,后宮太后更是苦勸不已。”
“但朱祁鎮卻鐵定了要進行一次親征,要讓自己成為太祖,成祖那樣的蓋世人物。”
“而王振則是個屁股決定腦袋的人。”
“在他的謀劃下,大明二十萬軍隊連帶著糧草,竟然在五天時間內就出發了。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戰爭史上的奇跡。”
朱瞻基狠狠地將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奇跡?我看就是一個傻蛋,朱祁鎮,你就不能用腦子想一想嗎?二十萬大軍啊,糧草隨行和挑夫至少要五十萬才行,這龐大的隊伍,五天時間就讓王振搞定了?你會不會用腦子啊,你是豬嗎?”
“宦官專政,宦官專政!”朱瞻基被氣的渾身顫抖:“自太祖時候開始,大明歷代皇帝都恪守祖訓,不能讓宦官當政,你朱祁鎮竟然將太祖之訓放置腦后,簡直是欺師滅祖!”
“來人啊,將王振給我找出來,朕要親自活剮了他!”
“歷史記載,正統十四年七月,大軍開始出征!”
“這一次大明文臣武將盡數被王振帶出了京城,而京師之地只留下來于謙于少保。”
“二十三歲的朱祁鎮滿腦子想的都是太祖與成祖的豐功偉績,而腦子殘缺的他卻不相信朝中那些能夠打仗的大臣們。”
“所以,他隨意地將這幾十萬大明子民交給了王振先生,這位在他心里最親近的人。”
二十萬大軍在王振這個白癡的指揮下,沿著居庸關,向大同挺進,中間行途中王振突然想起若是讓皇帝趁機去自己家鄉轉一圈的話,那么對自己來說必將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所以,在大軍行至半路的時候,王振突然向朱祁鎮說明了情況。
朱祁鎮是個愛惜臣子的好皇帝啊,特別對于王振來說,那簡直就是超越了同志般的友情。
所以,二十萬大軍又接到了命令,回轉路程,去往蔚縣!
八月三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精疲力盡的二十萬大軍中已經有人在發牢騷了。
而這個時候,他們又得到了王振的命令,全部大軍在此轉向,回到大同。
尼瑪,在玩捉迷藏的嗎?
而一直觀望的也先一直如同獵鷹一般伺機而動,當大明的軍隊出現低落的士氣時,他知道,機會來了。
誘敵深入,假借王振之口,消滅了朱勇的五萬騎兵,十萬大軍日夜兼程,終于在八月十四日這一天,等到了機會。
也先先派人來和談,這個決定讓王振歡喜非常,而王振在送走和談使者后,最后一次動用了他的腦袋瓜,那就是送二十萬大軍赴黃泉。
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也先等著王振起兵,果不其然,這二十萬大軍被王振命令即刻開拔,向著居庸關方向進發。
早已經疲憊不堪的二十萬大軍中,哀聲連連。
而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也先也是一馬當先,數萬騎兵來回穿插。
四朝老臣死了,駙馬,兵部尚書死了,戶部,內閣一眾大臣五十多人盡數喪命在也先之手,丟失的兵器糧草更是數不勝數。
這一仗,大明數十年之積蓄,朝廷數十年之人才,毀于一旦!
而王振,也在這一場混亂當中,死在了樊忠的鐵錘之下!
土木堡之變,對于后世的影響是巨大的。
自此之后,武將正是退出了歷史舞臺,文臣集團開始把持大明朝政,而明朝的奉天承運皇帝的神化,也在英宗之后消失殆盡。
大明開始進入了文臣與皇權并存的局面之中,更是導致了中后期的大明王朝,皇帝的繼承者和內閣的選舉上,不再是皇帝的一家之言,而是要經過皇帝與內閣商議。
皇帝有提名權,內閣才有決定權。
這一制度的改變,直接導致了文官集團制衡皇室權力,皇權與文官集團相互扯皮的局面。
“歷史廢物人物之朱祁鎮!”
“得蒼穹厭惡,特獎勵其承受烈焰焚身之毒!”
大明王朝的各個位面,看著蒼穹鏡上降下來的罰則,集體沉默了。
“能讓他遭受烈焰焚身,也算是便宜他了,朕的江山不能交給這樣的庸才。”
朱瞻基臉色悲切地看著只有四五歲的朱祁鎮嘆息道:“朕的江山不能傳給你,雖然你是長子,但朕不能置大明未來不顧,更不能對不起列祖列宗。”
歷代帝王看著畫面中被烈焰焚燒的朱祁鎮,沒有一個幸災樂禍的,他們知道,吳辰雖然盤點的是大明的朱祁鎮,又何嘗不是他們王朝后世可能出現的情況。
李世民嘆口氣:“吳辰先生所盤點的歷史人物,雖然每個王朝不一樣,但都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從大秦到清朝,王朝執政者恐怕有數百之多,吳辰先生曾說,歷朝歷代除了開國之君,中興之主外,其他的都是平庸之輩,甚至是廢物之流。”
“我大唐立志建立千秋之業,更不能妄自菲薄,更要以歷史為鏡,正衣冠,正人心。”
流氓天子劉邦也是少有的鄭重:“大漢江山的王朝傳承不能固守祖制,儒家之學雖然重要,但在皇位傳承上,朕有自己的想法。”
身邊的呂雉一愣:“陛下,你想如何改制?”
劉邦嘿嘿一笑:“朕有那么多兒子,自然要優勝劣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