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企業文化提升經營績效
- 彭劍鋒 尚艷玲主編
- 1753字
- 2021-10-09 16:30:34
(四)互聯網時代需要打造團隊領導力
面向未來,互聯網時代對領導力的內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第一,愿景領導力。互聯網時代需要調動員工的自我驅動,愿景牽引。領導者首先要基于愿景而不是基于管理,驅動員工自動自發地工作。領導者要制定目標,守望規則。機制就是一種正確處理矛盾關系的規則體系。愿景領導力要求領導者能指引方向、制定目標、遵守規則。
第二,灰度領導力。領導者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矛盾體:既要求有個性,領導者一定是有個性不“隨大溜”的人,又要求有駕馭能力,就是能包容、開放、妥協,眼睛里要摻得進沙子。就像任正非所講的:有潔癖的人不能當領袖。領袖型的人一定有包容心,有時候還要裝糊涂,這就是灰度。灰度就是不期望下屬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滿意,但功過、人品、能力素質及結果達到“四六開”,甚至“三七開”就可以了。
從領導方式來說,灰度領導力就是不強調只用一種領導方式,不管是威權型、授權型,還是分權型。你說任正非是威權領導還是分權領導?表面上看是威權,實質上是分權,他是很民主的人。
第三,洞察力。互聯網時代對企業來說最大的影響是,環境變化快,不確定性增大。在這個意義上說,要求領導者既要有宏觀思維,又能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他不一定每件小事都關注,但要能從小事中發現企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這就是一種洞察力。
第四,定力。真正的領導者是很執著的,內心深處是很堅定、很自信的。表面上他可能很謙和,實際上定力很強,在別人都猶豫或者妥協的時候,他能夠繼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真正偉大的領導者內心深處都是孤獨的,但他能夠忍受孤獨。為什么?因為他有定力、有意志力。當別人都不理解的時候,他能夠有堅定的意志,這也是一種逆境情商。定力,也指能不忘初心,始終堅守最本源的東西和最初的價值追求。
第五,影響力。國外的管理學研究者認為,領導力就是影響力,能夠影響他人并讓其追隨自己,一起去實現目標的能力。在互聯網時代,可能更強調影響力,因為互聯網時代更強調協同、競合和生態,而不是威權和獨霸天下。
影響力來自領導者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龍馬集團的老板在談到企業家需要什么素質時,認為在中國做企業需要做“四個家”:一是政治家,要善于跟政府打交道,把握政策發展方向;二是外交家,要處理內外矛盾關系;三是思想家,要能夠出思路、定戰略;四是實干家,既要有思路,還得接地氣,務實實干。
第六,團隊領導力。一個領導者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要靠互補性的團隊領導力,而不是依靠單一的個人領導要素。靠單一的領導要素,即靠企業家的個人能力,是不能形成群體能力的。領導力要真正在企業發揮作用,一定是領導團隊能相互成就、取長補短,通過互補而產生乘數效應。
從一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角度來講,一定是依靠團隊領導力的。團隊里面要做到價值觀一致,道不同不相為謀;個性上有差異,但能力互補。就像包政講的:“打造核心領導團隊——相互抵押資源和靈魂。”
這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有意義。互聯網時代,領導力不再是個人英雄主義,不再是單打獨斗,而是要建設領導團隊,形成互補性的人才結構,通過人才結構產生力量。
領導者團隊成員之間不僅能互相成就、取長補短,還要學會互相欣賞。現在很多企業的領導者團隊最大的問題是互相排斥,把同事當作敵人,壘起高墻,甚至是排擠。這是胸懷的問題,但本質上還是缺乏自信心。
第七,自我超越、自我發展的能力。高超的領導力一定是與時俱進的,一定是來自不斷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任正非創業時的領導力與今天不可同日而語,所以領導力也需要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伴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提高。
其實,領導并不是控制別人,主要是控制自我。一個領導者能不能持續提升領導力,關鍵在于有沒有自我批判精神。筆者認為任正非身上最能體現領導力的,就是他的自我批判精神。自我批判來源于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永不滿足、不敢停歇、持續追求。
中國改革開放后,涌現出這么多家企業,這么多位老板,但真正能稱得上企業家或是領袖型企業家的,用十個手指頭都能數過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老板的自我發展就停止了,從自我到自負,甚至自我膨脹。老板創造了企業,但也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天花板”,這就是我們經常講的企業家的“封頂理念”,即企業家個人的高度和寬度,決定了企業的成長后勁和生命長度。
(本文由尚艷玲根據彭劍鋒談話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