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武則天

原來,石榴裙上的淚可以轉化成鐵血

一首詩改變了大唐國祚,是不是聳人聽聞呢?還真不是,如果沒有這首詩,中國歷史上或許就不會出現這位女皇帝,大唐帝國也不會中間插了個十五年的武周時期。

這首詩,讓本已出家當了尼姑的武則天,第二次走進皇宮,一步步走上權力的巔峰。她廢除了兒子的皇位,親自登上了皇帝寶座。這首詩,就是武則天寫給唐高宗李治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因為想念你,想得面容憔悴、精神恍惚,我甚至得了色盲癥,將紅的看成了綠的,如果你不相信我長時間淚流滿面,可以開箱查驗我石榴裙上的淚痕。

情真意切,哀怨動人啊!一個女人為自己寫這樣的詩,任何一個有點兒浪漫情懷的男人看了都會動情,更何況情感本就豐富的唐高宗李治!這首詩從長安感業寺轉至唐高宗手上,唐高宗百感交集,馬上去感業寺私會武則天,然后讓武則天蓄發還俗,并授意王皇后將她接回皇宮。

這首詩原本沒有詩名,因落款是“如意娘”,后人直接取名《如意娘》。如意娘是武則天的乳名,她顯然很喜歡這個乳名,登上皇位后,曾改紀元“如意”。

不熟悉唐史的人可能有點兒蒙,武則天怎么當過尼姑呢?

武則天(624—705),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自名為曌。為什么說自名呢?因為那時在一般情況下,父母是不給女子取正式的名與字的,只取乳名,她的乳名叫“如意娘”。

這個乳名很“乳”,一開始叫“武如意娘”也沒關系,可人家后來當上皇帝了,發個詔書什么的,署名“武如意娘”顯然不合適,就是署名“武如意”也不符合她那千古唯一女皇帝的身份,所以她將“日月當空照”合成一個字“曌”,以它為名,這個字就讀如“照”。至于后人稱“武則天”,那是因為她死后尊號“則天大圣皇帝”和“則天大圣皇后”。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yuē),原本是個大木材商,李淵起兵時,他給予很大幫助,李淵建唐后封他為都督,并封應國公的爵位。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豪門貴女,有個堂哥楊師道曾為李世民的宰相,楊師道的夫人是李世民的妹妹桂陽公主。

武則天就是在楊師道及桂陽公主的推薦下,十三歲時入宮。唐太宗見她長得確實水靈,就賜號“武媚”,封為五品才人。

才人在唐后宮排在什么位置呢?當時皇帝的女人編制有一后、四妃、九嬪、四美人、五才人、八十一御女。養尊處優、無所事事、只等皇帝臨幸的是嬪妃以上的貴婦,才人是要打理后宮事務的,所以剛入宮的才人要接受嚴格的教育和宮廷事務培訓。

武則天在才人位置上待了十一年,文章辭賦、琴棋書畫被培訓得樣樣精通。后來,她又調到李世民身邊做貼身侍女,跟著學習了很多帝王之道。可以說這十一年,武則天為自己今后登上皇位,打下了堅實的素質基礎。

才人一般很難被皇帝注意到。為了吸引李世民的注意,武才人曾經自薦馴服烈馬“獅子驄”,請求皇上賜予鐵鞭、鐵錘、匕首這三樣東西。李世民疑惑,問她為何,她說先用鐵鞭抽打馬,如果它不溫順聽話,就用鐵錘錘它腦袋,再不行就用匕首宰了它。美貌如花的小姑娘說出如此兇狠之策,就連李世民聽后都覺得毛骨悚然,愣了半晌,才木然夸她有膽量。

這件事其實暴露了武則天性情剛烈、果斷、不允許被忤逆的強悍個性,李世民是個極睿智的人,通過這件事發現了武則天的強悍稟性,此后一直對武則天比較冷淡。

后來,民間“女主武王”的傳言傳到了宮里,李世民聽到后,召來李淳風相詢。李淳風說夜觀天象,看到了太白星,預示女主天下,還說已推算出“女主”已在后宮。

唐太宗聽后,便動了殺后宮女子之心,但李淳風以天命不可違相勸,使李世民打消了念頭。恰巧武將李君羨說自己乳名叫“五娘子”,唐太宗大驚。李君羨雖不姓武,卻是武安人,又任職左武衛將軍,還守衛玄武門,現在得知他居然有這么一個女子乳名,唐太宗內心便認定李君羨就是“女主武王”,沒多久便找了個罪名將李君羨除掉了。

估計李世民再有想象力,也不會想到一個后宮小才人會有奪取皇位的那一天。

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得了中風病。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李治天天守在他身邊照料。作為李世民貼身侍女的武則天,自然也是天天守在李世民身邊。李治與武則天天天待在一起。

唐太宗駕崩,按照禮制,未生育子女的后宮嬪妃一律到感業寺出家,為唐太宗祈求冥福,所以武則天被迫到感業寺當了尼姑。

李治剛登上皇位,自然是日理萬機,時間一長,估計也將武則天忘了。性格強悍、精通謀略的武則天豈會甘心一輩子獨守枯燈?所以,一首小詩表心跡,兩行長淚訴衷情。

李治想娶“繼母”這種事,即便是在大唐,也會遭遇極大的阻力。但老李家的傳承理念是,你只要足夠強大,就沒有想拿卻拿不到的東西。所以,性情溫和的李治也敢走這一步。

促成武則天順利進入后宮的,恰恰是李治的原配王皇后。

王皇后是個端著架子的冷美人,整天板著臉,毫無風情,整天被大臣弄得頭昏腦漲的李治在她那里根本得不到溫情慰藉。蕭淑妃活潑溫情,讓李治比較依戀,所以李治一下朝,就躲進蕭淑妃的房間里。

王皇后受到冷落,想出“驅狼趕虎”的策略,想將武則天接進宮對付蕭淑妃。她的想法沒錯,武則天進宮后,三下五除二就將蕭淑妃干掉了。關鍵武則天不是狼,而是一種讓虎都害怕的“彪”。可憐的王皇后以為干掉蕭淑妃,她就有好日子過,誰知道除掉了蕭淑妃,自己是羊入“彪”口。她的那點兒伎倆,在武則天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沒多長時間,王皇后的位子就被武則天取而代之。

武則天比李治大四歲,有主見,又會體貼人,將李治伺候得幸福滿滿。朝廷上的政事,他難做決斷時,說給武則天聽,武則天總能提出非常正確的建議。一來二去,李治干脆將一些政事推給武則天處理。時間一長,武則天剪除了那些反對她親政的老臣,走上了政治前臺,形成了所謂的“雙圣臨朝”的局面,朝臣也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

武則天走上政治巔峰經歷的艱辛,以及政局的詭譎風波,這里不表。

武則天當政后,對詩歌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她是詩歌愛好者,直接將詩歌定為進士科舉考試的主要科目之一。將寫詩與仕途緊密聯系,讓寫詩與切身利益相關,她是開創者。她還開創了中國的武舉科考。

正是她的大力提倡,盛唐詩歌的創作迎來了井噴時代。

說完了情真意切的《如意娘》,再來看令人心酸的《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黃臺瓜辭》的作者就是王勃當時伴讀的那位沛王——李賢,也就是唐高宗與武則天所生的第二個兒子。李賢作了這首歌辭,令樂工歌唱,目的是期望母親武則天聽到,能夠省悟,心生哀憐,不要再殺害自己剩下的三個親生兒子了。

讀這首《黃臺瓜辭》,比讀曹植的《七步詩》還讓人心寒。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好歹是哀求兄長的,可這首辭是哀求親生母親的。爭奪皇權,兄弟相殘,這是常有的事,可是母子相殘,確實讓人不寒而栗。難道母子之情在權力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為了權力,她一連殺死了一個親生女兒、兩個親生兒子,另外兩個親生兒子也差點被她嚇死。也就是說,這首《黃臺瓜辭》并沒有感動武則天,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她才不管“再摘令瓜稀,四摘抱蔓歸”呢!

武則天一連給唐高宗生了兩個女兒、四個兒子。

武則天生的第一個孩子是位公主,李治特別寵愛,可是為了嫁禍王皇后,在王皇后探看后,武則天悄悄將她用被子蒙死了。這個可憐的小公主以她的小生命換來了母親的皇后寶座。后面武則天又給李治生了四個兒子——李弘、李賢、李顯(李哲)、李旦,最后生了個小女兒太平公主。

當上皇后的武則天理所當然地廢了李治長子李忠的太子位,并將李忠以謀反罪處死。然后,理所當然地將自己所生的長子李弘推上了太子寶座。成年后的李弘很有才干。唐高宗上年紀后,疾病纏身,便經常讓李弘監國。李弘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讓武則天失去了插手政事的借口。

可憐李弘至死都沒想到,就因為能干,居然遭到母親的忌恨。675年,李弘被人毒死于合璧宮。武則天顯然是選擇性地遺忘了李弘是自己的親生兒子。

這年六月,這首《黃臺瓜辭》的作者,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被立為太子并監國。誰知她的二兒子在文學和治國能力上,比大兒子還強。于是,680年,武則天找了個借口,將才華橫溢的李賢廢了,又派左金吾將軍丘神勣逼迫李賢自殺。

683年末,唐高宗駕崩,武則天的三兒子李顯理所當然地被推上了皇位,是為唐中宗。

李顯雖然害怕母親,但還是沒有汲取足夠的教訓。當上皇帝,他居然有點兒迫不及待地想擁有權力,培植朝廷親信,還將自己的老丈人從一名七品小官提升為豫州刺史。而他的皇后韋氏還不滿足,又要求他將老丈人提升為宰相之一。時任宰相裴炎勸諫,李顯憤怒之下說了句:“我以天下與老丈人,有何不可?何況一個宰相位呢?”

第二天,武則天駕臨乾元殿,宣布廢中宗為廬陵王。不夠聰明的唐中宗只做了四十多天皇帝便遭廢黜。也不知武則天是不是覺得瓜藤上的瓜不能再摘了,居然沒有處死李顯。

684年,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登基,是為唐睿宗。睿宗李旦充分汲取了三位哥哥的教訓,上朝時安安靜靜地待著,一言不發,所有事務皆由母親發號施令。

李旦傳承老李家文藝青年的特質,對當皇帝毫無興趣,只對書法和文學感興趣,所以他是小心翼翼地戴著皇帝的帽子,瀟瀟灑灑地過他書生的日子。對這個聽話的兒子,武則天很滿意,也給予這個小兒子更多的關懷,比如將李旦的兒子封為親王,以彰顯李旦的帝王之尊。

690年,做夠了傀儡的李旦干脆獻表,請求母親登基。該年九月九日,武則天登上皇位,改唐建周,以“證圣”年號紀元。

698年,七十六歲的武則天終于感到累了,想找接班人,可是找誰接班呢?她大概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傳位于哪一姓子弟困擾的皇帝。一開始她想傳位于侄子武三思,可宰相狄仁杰道:“臣只知世間是兒子給母親守孝的,從沒聽說還有侄兒替姑姑守孝的事。”

武則天聽從了狄仁杰的建議,又將李旦召了回來,想將皇位傳給他。可李旦竭力推辭,請求將皇位傳給哥哥廬陵王李顯。

699年,武則天又召回李顯,重立李顯為太子。705年,以張柬之為首的一幫大臣發動宮變,殺死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逼迫八十二歲的武則天退位,讓唐中宗李顯繼位。

唐中宗李顯復辟成功,不料又有兩個女人想效仿武則天,臨朝稱制。這兩個女人,一個是李顯的皇后韋氏,一個是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為了掌權,這兩個李顯最親的女人居然將他毒死了。

唐中宗一死,韋皇后與安樂公主自然想除掉武則天的小兒子李旦和小女兒太平公主。

李家皇族被一個女人欺負了這么多年,怎能再容忍被別的女人欺負?于是,太平公主聯合李旦的兒子李隆基發動政變,一舉撲殺了韋皇后及安樂公主。

這次政變中,政治上非常投機的上官婉兒也被誅殺了。當時上官婉兒是李顯的昭儀(九嬪之首),主動與太平公主交好,協助太平公主發動了這次政變。李隆基是個殺伐果斷之人,不愿意留下這個同樣具備政治手腕的女人,他不顧太平公主勸阻,毅然誅殺了上官婉兒。

這次史上所稱的“唐隆政變”成功后,李隆基又將父親李旦請上皇位。這位不想當皇帝的書生又被迫當上皇帝,恢復了睿宗稱號。唐睿宗李旦當了兩年多皇帝,于712年第三次禪讓皇位,將皇帝寶座讓給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积石山| 合作市| 盐边县| 丰城市| 曲周县| 乌拉特前旗| 原平市| 合川市| 绥德县| 霍州市| 顺义区| 牙克石市| 灵石县| 稷山县| 马公市| 丹棱县| 佛山市| 卢湾区| 宁武县| 长治县| 城固县| 贵州省| 咸宁市| 淳化县| 阳江市| 庆云县| 苏尼特左旗| 那曲县| 黄冈市| 巴彦淖尔市| 临洮县| 灵璧县| 剑河县| 天气| 天门市| 马尔康县| 包头市| 民县| 张家港市| 千阳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