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圣人還是陰謀家(上)

關于帝堯的傳說,最有名的是他把帝位禪讓給舜的故事。這個故事有多少真實性呢?背后是不是暗藏玄機呢?

我們先來看看《堯典》中的說法。

由于被洪水的災害折騰得精疲力竭,加之年齡老邁,晚年的帝堯萌生退隱之心。誰能成為接班人呢?帝堯召集大臣討論這個事情。

放齊推薦說:“您的兒子丹朱是個開明的人。”

帝堯回答說:“丹朱喜歡說大話,又喜歡跟人爭吵,不是合適人選。”

讙兜推薦說:“共工這個人有本事,有號召力。”

帝堯搖搖頭說:“共工巧言令色,陽奉陰違,表面謙恭,滿腦袋卻是壞點子。”

這里說的共工,與顓頊時代那個觸不周山而死的共工有什么關系嗎?也許是那個共工的后人,也可能僅僅是同名罷了。如此古老的歷史,也很難去弄得一清二楚。

兒子丹朱不行,共工也不行,帝堯把諸部首領招來,對他們說:“我已經老了,在位七十年,你們之中誰能順應天命,繼承我的帝位呢?”

諸部首領都謙虛地答道:“我等德行淺薄,難堪此任。”

帝堯提示說:“你們也可以推薦地位卑微的賢人。”

這時有人站出來說:“在民間有一個窮苦卻有德行的人,他名叫虞舜。”

虞舜!帝堯對這個名字很感興趣,他雖然未嘗見過虞舜本人,卻對他的大名早有耳聞。一個地位低微的平民百姓,為什么會聞名天下呢?究竟虞舜有何過人之處呢?諸部首領是這樣說的:“虞舜原本是樂官瞽叟的兒子,他的父母行為不正,弟弟是個傲慢奸邪之人。出生于這樣的家庭里,他仍然能以孝悌之心來對待雙親、兄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他們。他德行高尚,出淤泥而不染,沒沾上邪惡的邊。”

說白了,虞舜的優點,就是他品德好。

韓非子后來曾經這樣說:“上古競于道德。”在華夏文明的開端,便有重視道德的傳統。“修德”一直被視為順應天命的象征,比如《史記》中記載黃帝“修德振兵”,顓頊大帝“有圣德焉”,帝嚳“修身而天下服”,后來這演變為儒家所鼓吹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那么虞舜是不是名副其實呢?

帝堯當然不能偏聽偏信傳聞,他想了一個辦法,對諸部首領們說:“讓我試探試探他吧。虞舜還是個單身漢,我打算把兩個女兒嫁給他,通過女兒來觀察他的德行。”

舜到底是個怎么樣的人呢?

我先說說正史的觀點,然后再說自己的看法。

在古史中,舜總是以一個圣人的面目出現。

據《史記》的記載,虞舜的六世祖是顓頊大帝,這樣說起來,他也有高貴的血統。他的譜系是這樣的:顓頊大帝—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虞舜,經歷六代,到虞舜時,已經從貴族掉到平民百姓了。虞舜的父親叫瞽叟,這個名字只是一個俗稱,意思就是“瞎老頭”。瞽叟最早娶了一個老婆,生下虞舜,但是她不久后就去世了。后來瞎老頭又娶了一個老婆,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

后媽的到來,讓虞舜吃盡苦頭。由于不是親生的,后媽非常討厭虞舜,經常給他小鞋穿、刁難他、虐待他。瞎老頭眼睛看不到東西,新老婆又不斷在他耳邊說虞舜的壞話,久而久之,他也非常討厭虞舜。與虞舜相反,象則是生活在父母的過度溺愛之中,從小開始,他處處占便宜,養成了傲慢的性格,把哥哥視為下人。

只要有小小的過錯,虞舜便要遭到父親與后媽的毒打。這還不夠,瞎老頭受后妻的影響,甚至多次想殺掉自己的長子。面對這樣的父親、后媽與弟弟,虞舜是怎么做的呢?他不動聲色,仍然對父母十分孝敬,對弟弟十分友愛。

稍年長后,虞舜就外出自力更生了。他干過各種活,曾在歷山種田,在雷澤捕魚,在黃河邊上制作陶器,除此之外,還學了不少其他手藝。大概在這個時候,他的孝名開始傳開了,史書上記的是二十歲左右。在父親與繼母面前,他仍然是和顏悅色。

十年后,也就是虞舜三十歲左右,他已經成為一個全國知名人物。諸部之長都聽過他被父母虐待卻又孝敬父母的故事,連帝堯也聽到了。帝堯打算把兩個女兒嫁給虞舜,通過她們二人來觀察舜的德行。當然,舜在結婚后,表現得中規中矩,有模有樣。兩個女兒也向父親匯報,說自己的丈夫確實是非常好的一個人。帝堯聽后當然十分開心,便賞賜給虞舜衣服、牛馬等,還給他蓋了糧倉。

所有人都覺得舜這個人特別好,唯獨舜的父親、繼母與弟弟始終與他為敵,勢不兩立。瞎父親又搗鼓著怎么暗算大兒子,有一回,他叫虞舜到糧倉里面去修補穴隙,虞舜表現得很聽話,拿著工具就進去了。這時瞎老頭子就放火燒糧倉,虞舜拿著兩個斗笠護住身體,逃了出來。

過了段時間,瞎老爹又吩咐虞舜去挖井。井挖得深了,趁虞舜在井底,瞎老爹與舜的同父異母弟弟象一起往井里倒土,把井給填平了。可是沒想到舜早有防備,他事先在井底下挖了一條秘密通道,借著這條通道,從另一個出口爬了出來。

瞎老頭與弟弟都以為虞舜被活埋了,兩人拍手相慶,并商量著瓜分舜的財產。象出主意說:“舜的兩個妻子就歸我了,他的牛羊、倉庫就留給父母吧。”說完后,象就大搖大擺地走進舜的臥室里,室內有一把琴,這把琴也是帝堯送給虞舜的。正當象撥動琴弦時,舜走了進來,象一臉愕然,一時間不知要說什么,急中生智說:“我正想你呢。”舜聽了后也沒有怪他,只是呵呵一笑說:“這樣就很好。”

這件事情后,舜仍然一如既往地孝敬瞎父親,關心弟弟。這個事情傳到帝堯的耳中,帝堯是贊嘆不已,對舜的好感與日俱增。

如此看來,舜的德行真的是高得不能再高了,修養的功夫也算登峰造極,真正可稱為圣人了。

可是這一切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舜的故事,真實性有多少呢?

很值得懷疑。

我們不妨先從瞎子父親處心積慮要殺死虞舜這件事說起吧。這件事疑云重重,我們且從幾個方面分析:

其一,既然舜那么孝順,瞎子父親為什么要殺他,這事合理嗎?

非常不合理。可是這則故事,幾千年流傳下來,沒有人去置疑,只是因為舜一直被認為是完美的圣人。按照史料的說法,舜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孝子,無論父母如何虐待自己,甚至想殺了自己,他都一笑置之,孝敬若舊。

如果瞎老頭真的那么討厭大兒子,把他逐出家就是了,舜倘若真的孝順,他會違背父親的意愿賴著不走嗎?再者,殺死舜有什么好處嗎?是擔心舜會與弟弟象爭奪家產嗎?且不說瞎老頭沒有什么家產可言,就算有的話,他也完全可以指定象為財產繼承人,舜倘若真的孝順,會違背父命跟弟弟搶嗎?所以我們實在想不出,父親對舜有什么深仇大恨,有非殺了他不可的理由。

其二,“父親殺子”作案過程存在諸多疑點。

《史記》中記錄了瞎老爹謀害兒子的兩個案例,我們且來看看。

第一次老爹打發虞舜去倉庫里去補墻,在外面放一把火,想燒死兒子。幾千年來沒有人置疑這個故事,因為舜的父親是以一個惡毒者的面目出現。可是人們似乎忘了一件事,父親可是一個瞎子!

我們且來分析一下犯罪現場,看看有什么疑點。

瞎子父親怎么放火的呢?他不可能用火柴或打火機,古代沒這個玩意兒,盡管當時人們會取火,可是取火估計還是很麻煩的。所以父親得先在哪里弄個火堆,也許他先叫舜在倉庫附近燒一堆火,等舜進去后,他冒著被火燒著的危險,拿了根木柴點了火,然后這個瞎子舉著火柴摸黑前進,摸到了倉庫前,點燃了倉庫。作為一個瞎子玩火,隨時可能被火燒死,他到底是燒別人還是燒自己啊?所以這件事不太靠譜。

第二次瞎子父親打發舜去挖井,等舜下井后,他與象兩人把井給填了。舜預先挖好一條隧道,得以死里逃生。這種版本同樣疑點重重。

首先,舜在井底挖了一條逃跑的隧道而未被發覺,想必井已經挖得很深了,如果父親與弟弟要害他,何必要等井挖得那么深呢?只要挖一半就可以把他給埋了,怎么會留下那么充裕的時間,讓舜從容挖一條隧道呢?其次,舜獨自一人挖一條隧道工程量有多大,要搬運的土石有多少?沒有別人的幫忙,他怎么把這么多的土石從井底下搬走呢?其三,象在填完土后,跟父親說:“舜的兩個女人歸我。”舜的妻子是何許人也?是天子帝堯的女兒,象敢公然霸占嗎?況且華夏文明,并沒有哥哥死后媳婦嫁給弟弟的傳統。

因此,這個故事近乎荒唐,真實性值得懷疑。據《史記》載,瞎子父親不止這兩次想殺舜,而是“常欲殺舜”。那么,“瞽叟殺舜”的傳言是怎么流傳開的呢?又是誰傳播出去的呢?

其三,“瞽叟殺舜”的故事,是誰傳播出去的?

史書記錄瞎子父親兩次謀害舜未成,第一次只有瞽叟與舜在場,第二次只有瞽叟、舜、象三人在場。我們不禁要問,謀殺未遂的故事是誰傳播出去呢?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瞽叟與象說出去的,但是殺人犯會去宣揚自己殺人的事嗎?這種可能性很小,還怕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殺人兇手嗎?第二種可能,就是虞舜本人放出的風聲,他向外界透露父親與弟弟想謀害自己。他通過輿論的力量,把父親及弟弟置于十分尷尬難堪的境地。

以常理推論,第二種可能性顯然是比較大,也就是“瞽叟殺舜”的故事,是舜傳播出去的。

翻開《史記》里的《五帝本紀》,可以看到這樣的記錄:“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后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在家庭里是感受不到絲毫的溫暖,受到父親、后媽、弟弟的排斥。在生母死后,舜不僅失去母愛,也失去了父愛。從人性角度出發,我認為虞舜報復父親,比父親報復虞舜的理由要合理得多。

其四,“孝順”還是“報復”?

中國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的說法,而舜帝“孝順”的美名更是千古流傳。父親、后媽、弟弟都想置自己于死地,而他“順事父及后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懈”,以此記錄來看,舜之孝,可謂感天動地矣。古代“孝子”的故事很多,為什么舜的故事特別有名呢?正在于“父惡”與“子孝”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更加反襯“孝”的含金量。

《史記》的說法:“舜年二十以孝聞。”既然舜從小受虐待卻不改孝心,怎么到二十歲時孝名才開始流傳開呢?難道他在二十歲以前,同村的人就沒有稱贊他的孝行嗎?根據史料,我們知道舜在青年時代,曾經到許多地方去打工,又是種田,又是捕魚,又是制陶器。這里我們發現一個十分蹊蹺的事,舜是在外出打工時,孝名才開始傳開。大家想想,舜到了外地,外地人怎么知道他的“孝行”呢?很明顯,大家聽了他講述“悲慘”的故事,未免掬一把同情的淚。面對兇惡的父親、后媽與弟弟,舜卻“日以篤謹,匪有懈”,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由是乎舜的孝名馳名遠近,甚至傳到堯帝的耳中。

我認為舜的少年時代確是很悲慘,他對父親及后媽“日以篤謹”也應該是真的,但這里可能有不為人所知的動機。他的“篤謹”可能是一種隱蔽的報復手段,因為他真的成功地把自己的父親、后母以及弟弟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大家都知道,堯舜在古代被認為是曠世賢君,特別是堯舜禪讓更成為千年美談,他們也成為道德的標榜。可是我們在看待歷史人物時,必須抱有一些警惕之心。為什么這么說呢?歷史上成名的政治家,他們的所作所為,并不一定發自于內心,而更多的是出于計謀。

筆者讀的歷史越多,越發現歷史不等同于歷史的記載,真實的歷史要遠遠比書本復雜得多,而人的內心更復雜。虞舜這個人,并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純樸憨厚,而是非常有心機的,這點我后面還會說到。

為什么作為一個平民百姓,虞舜的大名不僅為諸部首領所知,也為堯帝所知呢?在那個通信手段落后的年代里,他的名聲何以能廣為流傳呢?說實話,像虞舜家里那么點小事,我很懷疑鄰居有沒有興趣,更別提遠在天邊的人了。可是舜卻搞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我不得不佩服他有高超的宣傳本領,他不斷地制造出“新聞”,以吸引別人的眼球。從這點看,舜無疑是成功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冀州市| 哈巴河县| 乌兰县| 石门县| 婺源县| 尉氏县| 武乡县| 寿阳县| 女性| 丹东市| 含山县| 荣成市| 隆德县| 太谷县| 城市| 邵东县| 随州市| 鲁山县| 黄浦区| 哈巴河县| 赤水市| 沙坪坝区| 扶沟县| 庆元县| 高密市| 右玉县| 永德县| 澎湖县| 五河县| 霍山县| 砚山县| 淳化县| 漠河县| 栖霞市| 武隆县| 皮山县| 柏乡县| 黎川县| 岳池县| 织金县|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