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規劃設計
- 肖姣娣 覃文勇 曹洪俠主編
- 4343字
- 2021-10-29 20:41:25
2.4 園林布局形式及特征
園林布局,就是在選定園址或在“相地”的基礎上,根據園林的性質、規模、地形特點等因素,進行全園的總布局,通常稱為總體設計。不同性質、不同功能要求的園林,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布局特點。不同的布局形式必然反過來反映不同的造園思想。所以,園林的布局,即總體設計是一個園林藝術的構思過程,也是園林的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創作過程。
2.4.1 立意
園林的立意是指園林設計的總意圖,即設計主題思想的確定。無論中國的帝王宮苑、私人宅園或外國的君主宮苑、地主莊園,都反映了園主的指導思想。主題思想通過園林藝術形象來表達,主題思想是園林創作的主體和核心。
2.4.1.1 神儀在心,意在筆先
晉代顧愷之在《論畫》中說:“巧密于精思,神儀在心。”即繪畫、造園首先要認真考慮立意,“意在筆先”。明代惲向也在《寶遷齋書畫錄》中談到:“詩文以意為主,而氣附之,惟畫亦云。無論大小尺幅,皆有一意,故論詩者以意逆志,而看畫者以意尋意。”揚州個園園主無疑在說,“無‘個’不成竹”。“個園”暗喻他有竹子品格的清逸和氣節的崇高。唐柳宗元被貶官為永州司馬時,建了一個取名為“愚溪”的私園。該園內的一切景物以“愚”字命名,愚池、愚丘、愚島、愚泉、愚亭……一愚到底,其意與“拙政園”的“拙者為政”異曲同工。
園林“立意”與“相地”是相輔相成的兩方面。《園冶》云:“相地合宜,構園得體。”這是明代園林哲師計成提出的理論,他把園林“相地”看作園林成敗的關鍵。古代“相地”,即造園的選擇園址。其主要含義為,園主經多次選擇、比較,最后“相中”,即園主人所認為理想的地址。那么,選擇的依據是什么呢?園主人在選擇園址的過程中,已把他的造園構思與園址的自然條件、社會狀況、周圍環境等諸因素作綜合的比較、篩選。因而,不難看出立意與相地是不可分割的,是在園林創作過程中的前期工作。
2.4.1.2 情因景生,景為情造
造園的關鍵在于造景,而造景的目的在于抒發作者對造園目的與任務的認識和激發的思想感情。所謂“詩情畫意”寫入園林,即造園不僅要做到景美如畫,同時還要求達到情從景生,要富有詩意,觸景能生情。“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齋詩話》)。蘇州古典園林中,歷史最早的一處名園滄浪亭,園內土阜最高處有一座四方亭叫滄浪亭,其上對聯為“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正是這“清風明月”和“近水遠山”的美景激發起詩人無限的感慨。
意在筆先就是要善于抓住設計中的主要方面,解決功能、觀賞及藝術境界的問題,同時立意要有新意,注重地方特色、時代特性,體現個人藝術風格。立意著重境界的創造,提高園林藝術的感染力,寓情于景。立意根據功能和自然條件,因勢就形,因境而成,忌矯揉造作。
2.4.2 園林布局形式及特征
園林布局即在園林選址、構思(立意)的基礎上,設計者在孕育園林作品過程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主要包括選取、提煉題材;醞釀、確定主景;功能分區、景點、游賞線分布;探索所采用的園林形式。
立意和布局,其關系實質,就是園林的內容與形式。只有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形式充分地表達內容,表達園林主題思想,才能達到園林創作的最高境界。
園林布局形式的產生和形成,是與世界各國家、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地理條件等綜合因素的作用分不開的。英國造園家杰克在1954年召開的國際風景園林家聯合會第四次大會上致詞說:“世界造園史三大流派:中國、西亞和古希臘。”上述三大流派歸納起來,可以把園林的形式分為三類,就是規則式、自然式和混合式。
2.4.2.1 規則式園林
規則式園林,又稱整形式、幾何式、建筑式園林。整個平面布局、立體造型以及建筑、廣場、道路、水面、花草樹木等都要求嚴格對稱。在中世紀英國風景園林產生之前,西方園林主要以規則式為主,其中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臺地園和19世紀法國勒諾特平面幾何圖案式園林為代表(圖2.18)。我國的北京天壇、南京中山陵都采用規則式布局。規則式園林給人以莊嚴、雄偉、整齊之感,一般用于氣氛較嚴肅的紀念性園林或有對稱軸的建筑庭園中。規則式園林有以下主要特征。
(1)中軸線。全園在平面規劃上有明顯的中軸線,并大抵以中軸線的左右、前后對稱或擬對稱布置,園地的劃分大都為幾何形體。

圖2.18 規則式園林
(2)地形。在開闊、較平坦地段,由不同高程的水平面及緩斜面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帶,由階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臺地傾斜平面及石級組成,其剖面均為直線所組成。
(3)水體。其外形輪廓均為幾何形,主要是圓形和長方形,水體的駁岸多整形、垂直,有時加以雕塑;水景的類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噴泉及水渠運河等。古代神話雕塑與噴泉構成水景的主要內容。
(4)廣場和道路。廣場多為規則對稱的幾何形,主軸和副軸線上的廣場形成主次分明的系統,道路為直線形、折線形或幾何曲線形。廣場與道路構成方格形、環狀放射形、中軸對稱或不對稱的幾何布局。
(5)建筑。主體建筑群和單體建筑多采用中軸對稱均衡設計,多以主體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與廣場、道路相組合的主軸、副軸系統,形成控制全園的總格局。
(6)種植設計。配合中軸對稱的總格局,全園樹林配置以等距離行列式、對稱式為主,樹木修剪整形多模擬建筑形體、動物造型,綠籬、綠墻、綠柱為規則式園林較突出的特點。園內常運用綠籬、綠墻和叢林劃分和組織空間,花卉布置常為以圖案為主要內容的花壇和花帶,有時布置成大規模的花壇群。
(7)園林小品。園林雕塑、園燈、欄桿等裝飾點綴了園景。西方園林的雕塑主要以人物雕像布置于室外,并且雕像多配置于軸線的起點、焦點或終點。雕塑常與噴泉、水池構成水體的主景。規則式園林的設計手法,從另一角度探索,園林軸線多視為是主體建筑室內中軸線向室外的延伸。一般情況下,主體建筑主軸線和室外軸線是一致的。
2.4.2.2 自然式園林

圖2.19 自然式園林
自然式園林,又稱風景式、不規則式、山水式園林。自然式園林以模仿再現自然為主,不追求對稱的平面布局,立體造型及園林要素布置均較自然和自由,相互關系較隱蔽含蓄。這種形式較能適合于有山、有水、有地形起伏的環境,以含蓄、幽雅而意境深遠見長(圖2.19)。自然式園林有以下主要特征。
(1)地形。自然式園林的創作講究“相地合宜,構園得體”。主要處理地形的手法是“高方欲就亭臺,低處可開池沼”的“得景隨形”。自然式園林規劃設計最主要的地形特征是“自成天然之趣”,所以,在園林中,要求再現自然界的山峰、山巔、崖、崗、嶺、峽、岬、谷、塢、坪、穴等地貌景觀。在平原,要求自然起伏、和緩的微地形。地形的剖面線為自然曲線。
(2)水體。這種園林的水體講究“疏源之去由,察水之來歷”,園林規劃設計水景的主要類型有湖、池、潭、沼、汀、溪、澗、洲、渚、港、灣、瀑布、跌水等。總之,水體要再現自然界水景。水體的輪廓為自然曲折,水岸為自然曲線的傾斜坡度,駁岸主要用自然山石駁岸、石磯等形式。在建筑附近或根據造景需要也部分用條石砌成直線或折線駁岸。
(3)廣場與道路。除建筑前廣場為規則式外,園林中的空曠地和廣場的外形輪廓為自然式布置。道路的走向和布置多隨地形。道路的平面和剖面多為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線和豎曲線組成。
(4)建筑。單體建筑多采用對稱或不對稱的均衡布局。建筑群或大規模的建筑組群,多采用不對稱均衡的布局。全園不以軸線控制,但局部仍有軸線處理。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筑類型有亭、廊、榭、舫、樓、閣、軒、館、臺、塔、廳、堂、橋等。
(5)種植設計。自然式園林中植物種植要求反映自然界的植物群落之美,不成行成列栽植。樹木一般不修剪,配植以孤植、叢植、群植、林植為主要形式。花卉的布置以花叢、花群為主要形式。庭院內也有花臺的應用。
(6)園林小品。園林小品有假山、石品、盆景、石刻、磚雕、石雕、木刻等形式。其中雕像的基座多為自然式,小品的位置多配置于透視線集中的焦點。
2.4.2.3 混合式園林
所謂混合式園林,主要指規則式、自然式交錯組合,全園沒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園的主軸線和副軸線,只有局部景區、建筑以中軸對稱布局或全園沒有明顯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2.4.3 園林布局形式的確定
園林布局的形式,是園林設計的前提,有了具體的布局形式,園林內部的其他設計工作才能逐步進行。確定園林布局形式的基本依據有根據園林性質,根據不同文化傳統,根據不同的意識形態,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
2.4.3.1 根據園林性質確定
不同性質的園林,必然有相對應的不同的園林形式,力求園林的形式反映園林的特性。紀念性園林、植物園、動物園、兒童公園等,由于各自的性質不同,決定了各自與其性質相對應的園林形式,如以紀念歷史上某一重大歷史事件中英勇犧牲的革命英雄、革命烈士為主題的烈士陵園,較有名的有中國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長沙烈士陵園、德國柏林的蘇軍烈士陵園、意大利的都靈戰爭犧牲者紀念碑園等,都要是紀念性園林。這類園林的性質,主要是緬懷先烈革命功績,激勵后人發揚革命傳統,起到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思想教育的作用。這類園林布局形式多采用中軸對稱、規則嚴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處理,從而創造出雄偉崇高、莊嚴肅穆的氣氛。而動物園主要屬于生物科學的展示范疇,要求公園給游人以知識和美感。所以從規劃形式上,動物園要求自然、活潑,創造寓教于游的環境。兒童公園則要求形式新穎、活潑,色彩鮮艷、明朗,公園的景色、設施與兒童的天真、活潑性格協調。園林的形式服從于園林的內容,體現園林的特性,表達園林的主題。
2.4.3.2 根據不同文化傳統確定
由于各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藝術傳統的差異,決定了園林形式的不同。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沿襲,形成了自然山水園的自然式規劃形式。而同樣是多山國家的意大利,由于意大利的傳統文化和本民族固有的藝術水準和造園風格,雖然是自然山地條件,意大利的園林仍采用規則布置。
2.4.3.3 根據不同的意識形態確定
西方流傳著許多希臘神話,神話把人神化,描寫的神實際上是人。結合西方雕塑藝術,在園林中把許多神像規劃在園林空間中,而且多數放置在軸線上,或軸線的交叉中心。中國傳統的道教,傳說描寫的神仙則往往住在名山大川中,所有的神像在園林中應用一般供奉在殿堂之內,而不展示在園林空間中,園林中幾乎沒有裸體神像。上述事實都說明不同的意識形態決定不同的園林表現形式。
2.4.3.4 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確定
由于地形、水體、土壤氣候的變化,環境的差異,園林形式也不相同。但園林規劃實施中很難做到絕對規則式和絕對自然式。往往對建筑群附近及要求較高的園林種植類型采用規則式進行布置,而在遠離建筑群的地區,自然式布置則較為經濟和美觀,如北京中山公園。在規劃中,如果原有地形較為平坦,自然樹少,面積小,周圍環境規則,則以規則式為主。如果原有地形起伏不平或水面和自然樹林較多,面積較大,則以自然式為主。因此,林蔭道、建筑廣場、街心公園等多以規則式為主。大型居住區、工廠、體育館、大型建筑物四周綠地則以混合式為宜。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植物園等多以自然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