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流金:“我與南水北調中線”作品集
- 侯純輝主編
- 1744字
- 2021-11-05 19:52:14
在南水北調的日子
趙慧芳
年初,工齡工資長了;近日,QQ群里,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在討論著畢業十周年聚會。今日,偶然翻看到身份證的背面,啊,天哪,身份證十年的有效期馬上就要到了。快,飛速,眨眼間,彈指一揮……漢語的詞語竟如此豐富,但我還是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這個時間段。
十年,就在昨天。時間就像船工撒在河堤邊的錨,它抓緊河底,不肯告別。2005年,和另外15名同年畢業的同事一路北上來到燕趙大地上南水北調中線應急供水工程京石段開工的第一個開工項目——滹沱河倒虹吸工程。隨之有幸參與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總干渠立交規模最大的建筑物工程——穿黃工程。火熱的工程建設場面仿佛就在眼前:曾經一口氣爬上閘室支模的最頂端驗倉,工人師傅關切地說“小姑娘,這么高太危險,小心呀”;曾經為了了解混凝土布料入倉這個關鍵施工控制點,時而蹲坐時而站立在布料機邊上待十個多小時,餓得咕咕直叫的肚子在塞進食堂大師傅送到工地的韭菜餡大包子的那刻,絕對趕超至今所食任何一種美味給予的快感;曾經在藍天白云之下,聽師傅講解質量標準、“三檢制”的重要性、南水北調的故事,有笑、有淚、有拍手稱快、有懷疑……猶如走進八月的果園,各色各樣的鮮果累累垂掛于枝頭,恨不得打開所有能夠盛裝記憶的袋子,任意采擷眼前一切美好的智慧果實。
每次給媽媽打電話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述南水北調工地的所見所聞,“南水北調中線在河南有731公里總干渠,馬上也要開工,2014年汛期過后丹江口水庫的水就流到北京了……”那時那刻仿佛痛快地暢飲了醇酒,全身有說不出的興奮感。媽媽總是耐心地聽我講完,掛電話時總是不住叮嚀說:“多跟著師傅們學習,家里一切都好,別牽掛。”
十年,就在今天。記憶總是緊緊抓住心中的那份思念,一次次南望我的故鄉。2012年,再次踏上北上的列車來到易水河畔,參加南水北調中線干線運行管理工作。對我而言,運行管理既是個熟悉的名詞,也是個陌生的動詞。曾經我從書本中得知它的存在,往往會追著老師問個不停,可老師再怎么解釋,我對它的印象依舊停留在表面,怎么也深入不到它的骨髓中。如今,當我成為一名南水北調人,隨著南水北調中線的全線通水,我對它的陌生感卻與日俱增。在它面前,我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小學生,我開始尋找它的曾經,搜索它的記憶。慢慢地,我發現它不再是靜躺在腦海中的一個名詞,也不再是徘徊在耳邊的一個字眼,它是一次促進人水和諧的實實在在的行動,更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戰斗”。在這場“戰斗”里,我們用眼睛記錄下它的身影,用耳朵聆聽它的使命。
看!烈日炙烤著大地,空氣中沒有一絲風的氣息,除了知了的嘶鳴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他們站在堤頂被熱浪烘烤著,每一秒鐘似乎都是煎熬,但他們黝黑的臉上寫滿了忠誠,手握長長的測尺,屏氣凝神,一個建筑物、兩個關鍵點、三個風險項目……一個個準確的數據在腦海里浮現出來,他掏出筆,熟練地在已有些褶皺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緊接著又投入渠段工作中……無論風和日麗,還是狂風暴雨,他們的身影穿梭在渠道和建筑物之間。他們讀懂了汗水中飽含的辛勞、責任和愛,他們讀懂了人生在于拼搏的內涵。
聽!值班室的電話響個不停。
“您好,易縣管理處工程運行正常!”
“辛苦你們了。”
電話這頭是鏗鏘有力的保證,那頭是百般關切的問候。他們布滿血絲的眼睛和滿是疲憊的身影昭示著他們可能又一次連續24小時與渠道廝守在一起。他們在放下電話的寂靜中也曾雙眼迷離,卻又在巡視的關鍵時刻突然醒來。夜幕下,唯獨他們所在的地方還亮著燈,徹夜不息……披著星光的夜查車駛入渠堤,寫滿數據和制度的紙張已貼滿辦公室的墻壁,各項工作要點已牢牢地記在了心間。巡查、安全監測、閘站操作、安全保衛、維修養護、合同管理、綠化……
十年,就在明天。正如《回家真好》中所唱“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每一磚一瓦用愛創造,家里人的微笑,是我的財寶,等回家才知道,自己真的重要”,身處南水北調這個大家庭,頓感它不僅是我避風的港灣,更是力量的源泉,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幸福。站在下一個十年的起點,經營家庭和干事創業是當今最應該認真對待的。靜靜地、訥訥地、傻傻地……期待幸福悄悄地來敲門。
走起,承擔起應盡的責任。你聽,嘹亮的號子響起來;你看,堅定的腳步快起來了,四季激揚的贊歌將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道兩岸唱起來了。
(作者系中線建管局北京分局易縣管理處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