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歲月流金:“我與南水北調中線”作品集
- 侯純輝主編
- 847字
- 2021-11-05 19:52:12
南陽移民頌
劉富偉
南水北調,源起南陽。南陽市作為中線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河南省丹江口庫區移民的唯一遷出地及重要安置地,在20世紀50—70年代初期工程移民20萬人的基礎上,本世紀初再遷出16.5萬人,其中市內安置10萬人,搬遷強度超過三峽工程,為南水北調做出了重大貢獻和犧牲。南陽移民群眾和各級黨員干部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鑄就了“忠誠奉獻、大愛報國”的偉大移民精神,其事跡感天動地,可歌可泣。
浩浩湯湯漢水北,巍巍峨峨伏牛南。楚漢文化發祥地,猿人遺址杏花山。“南都”“帝鄉”鑒青史,“四圣”英名天下傳。太白驚呼多豪杰,邈然人物不可攀。
南水北調一線牽,千里長龍起渠首。丹心見證移民史,青山不語豐碑筑。游子思鄉淚滿襟,移民對月空凝眸。茅屋村舍皆不見,空留石頭滿山溝。家在水下龍王宮,唯見丹江天際流。少年斗狗南坡上,犬吠雉飛驚兔走。晨起荷鋤東園里,閑來弄棹賽漁舟。依稀往事成云煙,故鄉故鄉在心頭。
問君住家在何方?丹江邊上有庭門。少小隨父遷青海,天氣惡劣哪堪論!地窩為房衣作被,夜半不寐和淚吞。輾轉漂泊回家鄉,無有片瓦難存身。舉家再遷大柴湖,柴彌望不見人。揮刀砍柴柴難斷,燃煙驅蚊蚊如云。兒號婦啼腹中饑,星稀月冷急急奔。歸來老幼棲何處?雙手再建一個村!
風雨飄搖苦和盼,卅年之后再遷安。鞭炮鑼鼓鬧喧天,親友相送意綿綿。新村風光無限好,白墻紅瓦房相連。村部超市新學校,柴米油鹽配齊全。縣鄉干部常走訪,噓寒問暖謀發展。村東新上加工廠,村南建有創業園。青年打工進城去,婦老家門可掙錢。家家爭創文明戶,人人歡笑逐開顏。
最是離井背鄉苦,移民靠黨才幸福。憶昔當年搬遷日,八方伸手來幫助。黨員沖在最前面,干部熱情來服務。晴天汗水濕衣裳,雨天身上似泥糊。餓了涼饃伴冷飯,困了和衣打地鋪。寧可倒下不退縮,勇于擔當有匹夫。英雄含笑撒手去,巍然屹立永不仆。將心比心心換心,自力更生快融入。
華夏神州風雷激,國泰民安創偉績。世紀移民大遷徙,忠誠奉獻動天地。源頭活水長相送,大愛報國情依依。我為移民歌一曲,青山不語譜傳奇。
(作者系河南省南陽市移民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