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第二版)
- 鐘漢華 黃澤鈞 沈維明主編
- 3148字
- 2021-11-05 19:48:15
課題3.2 砌體工程基礎施工
3.2.1 磚砌基礎施工
磚基礎用普通燒結磚與水泥砂漿砌成。磚基礎砌成的臺階形狀稱為“大放腳”,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兩種,如圖3.5所示。等高式大放腳是兩皮一收,兩邊各收進1/4磚長,即高為120mm,寬為60mm;不等高式大放腳是兩皮一收與一皮一收相間隔,兩邊各收進1/4磚長,即高為120mm與60mm,寬為60mm。

圖3.5 磚基礎大放腳形式(單位:mm)
大放腳的底寬應根據計算確定,各層大放腳的寬度應為半磚寬的整數倍。在大放腳的下面一般做地基。地基材料可用3︰7或2︰8的灰土,也可用1︰2︰4或1︰3︰6的碎磚三合土。為了防止土中水分沿磚塊中毛細管上升而侵蝕墻身,應在室內地坪以下一皮磚處設置防潮層,如圖3.6所示。防潮層一般用1︰2的水泥防水砂漿,厚約20mm。

圖3.6 防潮層設置(單位:mm)
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法,上下皮垂直灰縫相互錯開60mm。磚基礎的轉角處、交接處,為錯縫需要應加砌配磚(3/4磚、半磚或1/4磚)。在這些交接處,縱橫墻要隔皮砌通;大放腳的最下一皮及每層的最上一皮應以丁砌為主。
底寬為2.5磚等高式磚基礎大放腳轉角處分皮砌法如圖3.7所示。
磚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從低處砌起,并應由高處向低處搭砌,當設計無要求時,搭砌長度不應小于磚基礎大放腳的高度,如圖3.8所示。
磚基礎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當不能同時砌筑時,應留置斜槎。
基礎墻的防潮層,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宜用1︰2水泥砂漿加適量防水劑鋪設,其厚度宜為20mm。防潮層位置宜在室內地面標高以下一皮磚處。
磚基礎施工工藝包括測量放線、確定組砌方法、磚澆水、拌制砂漿、排磚撂底、立皮數桿、砌磚基礎、驗收等步驟。其工藝流程如圖3.9所示。

圖3.7 大放腳轉角處分皮砌法

圖3.8 基底標高不同時,磚基礎的搭砌

圖3.9 磚基礎砌筑工藝流程圖
施工要點包括以下幾項:
(1)砌磚基礎前,應先將地基清掃干凈,并用水潤濕,立好皮數桿,檢查防潮層以下砌磚的層數是否相符。
(2)從相對設立的龍門板上拉上大放腳準線,根據準線交點在地基面上彈出位置線,即為基礎大放腳邊線。基礎大放腳的組砌法如圖3.10所示。大放腳轉角處要放七分頭,七分頭應在山墻和檐墻兩處分層交替放置,一直砌到實墻。

圖3.10 基礎大放腳的組砌法
(3)大放腳一般采用一順一丁砌筑法,豎縫至少錯開1/4磚長。大放腳的最下一皮及各個臺階的上面一皮應以丁砌為主,砌筑時宜采用“三一”砌法,即一鏟灰、一塊磚、一擠揉。
(4)開始操作時,在墻轉角和內外墻交接處應砌大角,先砌筑4、5皮磚,經水平尺檢查無誤后進行掛線,砌好撂底磚,再砌以上各皮磚。掛線方法如圖3.11所示。

圖3.11 掛線方法示意圖
1—別線棍;2—準線;3—簡易掛線墜

圖3.12 放腳搭接長度做法
1—基礎;2—大放腳
(5)砌筑時,所有承重墻基礎應同時進行。基礎接槎必須留斜槎,高低差不得大于1.2m。預留孔洞必須在砌筑時預先留出,位置要準確。暖氣溝墻可以在基礎砌完后再砌,但基礎墻上放暖氣溝蓋板的出檐磚,必須同時砌筑。
(6)有高低臺的基礎底面,應從低處砌起,并按大放腳的底部寬度由高臺向低臺搭接。如設計無規定時,搭接長度不應小于大放腳高度,如圖3.12所示。
(7)砌完基礎大放腳,開始砌實墻部位時,應重新抄平放線,確定墻的中線和邊線,再立皮數桿。砌到防潮層時,必須用水平儀找平,并按圖樣規定鋪設防潮層。如設計未作具體規定,宜用1︰2.5水泥砂漿加適量的防水劑鋪設,其厚度一般為20mm。砌完基礎經驗收后,應及時清理基槽(坑)內雜物和積水,應在兩側同時填土,并應分層夯實。
(8)在砌筑時,要做到上跟線、下跟棱;角磚要平、繃線要緊;上灰要準、鋪灰要活;皮數桿要牢固垂直;砂漿飽滿,灰縫均勻,橫平豎直,上下錯縫,內外搭砌,咬槎嚴密。
(9)砌筑時,灰縫砂漿要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宜為10mm,不應小于8mm,也不應大于12mm。每皮磚要掛線,它與皮數桿的偏差值不得超過10mm。
(10)基礎中預留洞口及預埋管道,其位置、標高應準確,避免鑿打墻洞;管道上部應預留沉降空隙。基礎上鋪放地溝蓋板的出檐磚,應同時砌筑,并應用丁磚砌筑,立縫碰頭灰應打嚴實。
(11)基礎砌至防潮層時,須用水平儀找平,并按設計鋪設防水砂漿(摻加水泥重量3%的防水劑)防潮層。
3.2.2 石砌體基礎施工
3.2.2.1 石砌體基礎構造
1.毛石基礎
毛石基礎是用毛石與水泥砂漿或水泥混合砂漿砌成。所用毛石強度等級一般為MU20以上,砂漿宜用水泥砂漿,強度等級應不低于M5。
毛石基礎可作墻下條形基礎或柱下獨立基礎。按其斷面形式有矩形、階梯形和梯形。基礎的頂面寬度應比墻厚大200mm,即每邊寬出100mm,每階高度一般為300~400mm,并至少砌二皮毛石。上級階梯的石塊應至少壓砌下級階梯的1/2,相鄰階梯的毛石應相互錯縫搭砌,如圖3.13所示。
毛石基礎必須設置拉結石。毛石基礎同皮內每隔2m左右設置一塊。拉結石長度如基礎寬度不大于400mm,應與基礎寬度相等;如基礎寬度大于400mm,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拉結石長度不應小于基礎寬度的2/3。

圖3.13 階梯形毛石基礎

圖3.14 階梯形料石基礎
2.料石基礎
砌筑料石基礎的第一皮石塊應用丁砌層坐漿砌筑,以上各層料石可按一順一丁進行砌筑。階梯形料石基礎,上級階梯的料石至少壓砌下級階梯料石的1/3,如圖3.14所示。
3.2.2.2 毛石基礎施工

圖3.15 毛石基礎工藝流程圖
毛石基礎施工包括地基找平、基墻放線、材料見證取樣、配置砂漿、立皮數桿掛線、基底找平、盤角、石塊砌筑、勾縫等步驟,其工藝流程如圖3.15所示。
施工要點包括以下幾項:
(1)砌筑前應檢查基槽(坑)的尺寸、標高、土質,清除雜物,夯平槽(坑)底。
(2)根據設置的龍門板在槽底放出毛石基礎底邊線,在基礎轉角處、交接處立上皮數桿。皮數桿上應標明石塊規格及灰縫厚度,砌階梯形基礎還應標明每一臺階的高度。
(3)砌筑時,應先砌轉角處及交接處,然后砌中間部分。毛石基礎的灰縫厚度宜為20~30mm,砂漿應飽滿。石塊間較大空隙應先用砂漿填塞后,再用碎石塊嵌實,不得先嵌石塊后填砂漿或干塞石塊。
(4)基礎的組砌形式應內外搭砌,上下錯縫,拉結石、丁砌石交錯設置;毛石墻拉結石每0.7m2墻面不應少于1塊。
(5)砌筑毛石基礎應雙面掛線,掛線方法如圖3.16所示。

圖3.16 毛石基礎掛線圖
(6)基礎外墻轉角處、縱橫墻交接處及基礎最上一層,應選用較大的平毛石砌筑。每隔0.7m須砌一塊拉結石,上下兩皮拉結石位置應錯開,立面形成梅花形。當基礎寬度在400mm以內時,拉結石寬度應與基礎寬度相等;當基礎寬度超過400mm時,可用兩塊拉結石內外搭砌,搭接長度不應小于150mm,且其中一塊長度不應小于基礎寬度的2/3。毛石基礎每天的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2m。
(7)每天應在當天砌完的砌體上鋪一層灰漿,表面應粗糙。夏季施工時,對剛砌完的砌體,應用草袋覆蓋養護5~7d,避免風吹、日曬和雨淋。毛石基礎全部砌完后,要及時在基礎兩邊均勻分層回填,分層夯實。
3.2.2.3 料石基礎施工
料石應質地堅實,強度不低于MU20,巖種應符合設計要求,無風化、裂縫;料石中部厚度不小于200mm;料石厚度一般不小于200mm,料石應六面方整,四角齊全、邊棱整齊。料石的加工細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污垢、水銹使用前應用水沖洗干凈。
工藝流程分為以下幾步:基礎抄平、放線→材料見證取樣、配置砂漿→基底找平、石塊砌筑。
施工要點有以下幾項:
(1)砌料石基礎應雙面拉準線。第一皮按所放的基礎邊線砌筑,以上各皮按皮數桿準線砌筑。
(2)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具有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一般稠度以5~7cm為宜。外加劑和有機塑化劑的配料精度應控制在±2%以內,其他配料精度應控制在±5%以內。
(3)料石基礎的第一皮應丁砌,在基底坐漿。階梯形基礎,上階料石基礎應至少壓砌下階料石的1/3寬度。料石砌筑時可先砌轉角處和交接處,后砌中間部分。有高低臺的料石基礎,應從低處砌起,并由高臺向低臺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基礎高度。
(4)灰縫厚度不宜大于20mm,砌筑時,砂漿鋪設厚度應略高于規定灰縫厚度,一般高出厚度為6~8mm,砂漿應飽滿。
(5)料石基礎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起,如不能同時砌起又必須留槎時,應留成斜槎,斜槎長度應不小于斜槎高度。斜槎面上毛石不應找平,繼續砌筑時應將斜槎面清理干凈。
(6)料石基礎每天可砌筑高度為1.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