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水開發與利用
- 戴長雷 付強 杜新強 李治軍 高淑琴 谷洪彪編著
- 776字
- 2021-10-29 20:56:12
第2章 地下水動態監測
地下水動態,指表征地下水數量與質量的各要素(水位、流量、水溫、水化學成分)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下隨時間的變化,它是含水層(含水系統)對環境施加的激勵所產生的響應。其多年變化與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有關;其年變化與地球的氣候帶和一年內氣象要素的周期性變化有關;其晝夜變化主要與一天內的氣象和水文要素的變化有關。
地下水均衡,即在一定的均衡區內,一定的均衡期間里地下水的收入量與支出量之間的相互關系。
地下水各要素之所以隨時間發生變動,主要是由于含水層(含水系統)水量、鹽量、熱量、能量收支不平衡而造成的,即地下水動態是由其收入量與支出量的相互關系所決定的。例如,當含水層的補給水量大于其排泄水量(即“收入量”大于“支出量”)時,儲存水量增加,出現正均衡,地下水位上升;反之,當含水層的補給水量小于其排泄水量(即“收入量”小于“支出量”)時,儲存水量減少,出現負均衡,地下水位下降。同樣,鹽量、熱量與能量的收支不平衡,會使地下水水質、水溫或水位發生相應變化。
在天然條件下,地下水的動態是地下水埋藏條件和形成條件的綜合反映,故可通過分析地下水的動態特征來認識地下水的埋藏條件、形成條件等;由于地下水動態是地下水均衡的外部表現,故可利用地下水動態資料來計算地下水的某些均衡要素;地下水動態資料還是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和預測必不可少的依據;研究諸如水資源衰竭、水質污染與惡化、土壤鹽漬化、地面變形等由于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而引發或可能引發的環境地質問題的變化及發展趨勢,同樣需要對地下水動態進行監測。由此可見,地下水動態資料可以提供給人們關于含水層(含水系統)的不同時刻的系列化信息,因而常用來檢驗人們所作出的水文地質結論是否正確,論證人們所采用的利用或防范地下水的水文地質措施是否得當。因此,為合理利用地下水或有效防范其危害,必須掌握地下水動態。
- 水文業務經費定額標準(2017版)
- 寬谷碾壓混凝土高拱壩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 山西小麥需水量與灌溉制度
- Concrete Mixers for Building Water and Hydropower Project(水利水電建設用混凝土攪拌機英文版)
- 藏木水電站工程勘察設計
- 山洪易發區災變監測技術指南(山洪易發區水庫致災預警與減災技術研究叢書)
- 農村節水灌溉技術
- 水利水電工程深埋長隧洞工程地質研究
- 江西省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試行)(第五冊):其他工程
- 中國水利工程協會團體標準編寫實務
- 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結號
- 東麗區水務志(1991-2010年)
- 工程力學(第二版)
- 水工建筑物(第二版)
- 突變理論在水資源管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