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工程項目費用/進度集成模型

在進行建設管理過程中,費用/進度是兩個不同的決策目標,在傳統管理模式下,進度和費用由于其目標不同,在實際工程中,通常對二者單獨分別進行控制,并且使用不同的分解結構,即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和CBS(Cost Breakdown Structure)。Rasdorf和Abudayyeh[9]指出,由于控制目標的不同,利用這種控制方法,同一數據需要重復輸入,在繁瑣的輸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關鍵性的錯誤,從而影響決策效果。但是進度和費用二者是密切相關的,進度和費用的集成控制可以提供更精確的信息,反映目標之間的相互影響,提高控制效率。在進行集成控制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主要是進度和費用數據共享。

項目結構分解是項目管理的核心標識系統,它使項目在整個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信息可通過該系統建立聯系并進行整理歸類[10]。在工程實際中,WBS結構通常按照工程部位進行分解,以一個子項目(或者工序)作為分解的最基本單位;CBS通常按照費用組成進行分類。兩種不同的分解層次和詳細程度阻礙了信息的共享和處理數據的負擔。為了使進度和費用的數據共享,實現集成控制,國內外許多學者和管理者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并建立起相關的模型,但至今還未研究出標準的集成模型,不是因為理論問題,而是在實際應用困難。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數據收集和維護。為了進行費用/進度集成控制,美國國防部于1967年提出了“費用/進度控制系統標準”(Cost/Schedule Control System Criteria,C/SCSC);為了更好地對標準進行應用和推廣,歷經3次修改,并于1980年出臺了“費用/進度控制系統標準綜合應用指南”(Jointly Implementation Guide,JIG),并逐漸在政府工程和一些企業中得到了應用。C/SCSC標準是基于工作包模型,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業主基于整個項目建立項目分解結構(Project Summary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PSWBS),每個承包商在PSWBS的基礎上建立合同分解結構(Contract Work Breakdown Structure,CWBS),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費用分解結構。在C/SCSC標準應用過程中,費用分解結構提供的數據從詳細程度上不能滿足目標控制要求,且收集數據困難。Sears提出了一種可以實現所有期望功能的模型;Teichloz基于映射的思想提出了Teichloz模型;Hendrickson 和Au基于矩陣相關聯提出了Hendrickson模型;同年,Ibbs和Kim提出了面向對象的Ibbs’s和Kim’s模型。上述集成模型都是基于映射的思想,它們主要區別在于:①選擇費用/進度之間的集成點或集成方式不同;②對分解層次的要求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徐水县| 张家港市| 个旧市| 巩留县| 开阳县| 安多县| 镇江市| 永登县| 通化县| 武威市| 龙州县| 皋兰县| 额敏县| 平江县| 德令哈市| 随州市| 库伦旗| 正宁县| 新沂市| 新泰市| 黄大仙区| 吉木萨尔县| 定西市| 陵川县| 万州区| 鄂尔多斯市| 伊春市| 郧西县| 石城县| 突泉县| 闽侯县| 米泉市| 万宁市| 兴安县| 于田县| 原平市| 乃东县| 巴塘县| 姚安县|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