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職工學術工作論文集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主編
- 2350字
- 2021-10-25 21:07:22
塔里木河流域“三源一干”生態用水分析
摘要: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流域內耕地大規模、無序、快速擴張導致的超限用水和擠占生態用水現象仍十分嚴重,國家和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了減水退地的要求。但是,一些地區的領導對于流域生態用水的定義、構成及其現狀供給方式還不是很清楚,為此我們對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用水問題進行了初步分析。
關鍵詞:水資源 生態用水 塔里木河流域
1 生態用水的定義
生態用水是為維持生態與環境功能和進行生態環境建設所供給的水量,主要包含天然和人工生態系統植被生態用水、河道生態用水及湖泊水庫維系水量[1-3]。根據塔里木河流域的特點,其生態用水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為維系河道水文過程完整,沿線植被群落結構穩定,地下水達到適宜水位所供給的水資源總量。需要強調的是:灌區內人工生態系統的生態用水量在《塔里木河流域工程與非工程措施五年實施方案》(以下簡稱《五年實施方案》)已經明確規定為11.53億m3,因此以下提及的生態用水皆為天然生態系統的用水量。
2 生態用水指標及供給方式
2.1 生態用水指標
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用水的指標包含河道水面蒸發量、側滲水量、下滲水量、漫灌的漫溢水量,植株蒸騰量和植株間裸地蒸發量,植物水分截留量(在塔里木河流域由于降水稀少,可忽略),湖泊、水庫的水面蒸發量以及地下水補給量。在塔里木河流域,多年平均來水情景下的生態用水中水面蒸發約5%,河道側滲和下滲的滲漏量占50%,漫溢水量約占40%,生態閘引水約占5%。
2.2 生態用水的供給方式
生態用水中,植被的蒸發蒸騰量主要通過河道的側滲、下滲、漫溢以及生態閘引水供給;地下水補給主要依靠河道、水庫、湖泊的下滲、側滲補給;水面蒸發量主要在河湖水庫及漫溢區以水熱平衡的方式補給[4-6]。
3 生態用水計算
3.1 “三源一干”生態用水量計算方法
生態用水規劃值來源于《五年實施方案》;生態用水(河損量)實測值依據水量平衡原理計算得到,即斷面來水量=總引水量+河損量+下瀉水量-退水量。
3.2 “三源一干”實際生態用水與規劃目標相比的完成情況
《五年實施方案》明確了“三源一干”的生態用水量。表1是有統計資料以來塔里木河流域“三源一干”生態用水與規劃生態用水的對比分析結果。根據統計(表1),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的實際生態用水量分別為8.0億m3、30.5億m3、16.7億m3,多于《五年實施方案》規劃用水280.9%、63.1%和53.2%,即使在來水枯水期,也基本完成了規劃要求的生態用水指標。在塔里木河干流,實際生態用水量為33.8億m3,低于規劃水量6.6%,其原因是干流區生態水由于耕地擴大而被部分擠占。
表1 塔里木河源流實際生態用水與規劃生態用水的對比 單位:億m3

3.3 基本結論
按照《五年實施方案》中的生態用水規劃要求,2002—2013年阿克蘇河、葉爾羌河與和田河皆已完成了生態用水指標;而干流由于部分生態水被擠占,基本完成了生態用水指標。
4 生態用水情況分析
在一般情況下,流域生態用水常少于生態需水量,若生態用水量多于生態需水量時,則可實現整個生態系統的持續協調發展。根據《五年實施方案》,在塔里木河流域“三源一干”,近年來已較好地完成了生態用水指標,但這無法表明這些水量能夠滿足流域自然生態系統的需水要求。根據表2可知,在2002—2013年間,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及干流的生態用水量分別為比生態需水量虧缺了72.7%、23.4%、38%和9.6%,表明流域生態用水還不足以滿足天然植被生態系統穩定和健康的目標。在今后流域水資源配置上要更多地考慮合理配置生態水。
表2 塔里木河源流生態用水與生態需水的對比分析 單位:億m3

5 保障措施
為保證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態需水要求,保證生態用水不被擠占,必須實施以下措施:
(1)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根據自治區制定的“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嚴格控制灌溉面積,對超計劃用水實行差別水價和懲罰式水價,在平水年和豐水年的情況下優先考慮生態建設和生態用水。
(2)流域內嚴格控制非生態用水,增加生態用水量。干流通過修建生態閘、節制閘、輸水堤防以及河道整治等工程措施確保流域沿線生態用水和干流下游生態輸水任務。
(3)完善水資源監管制度,實行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聯合監管,特別是加強地下水的監管力度,壓縮無序開荒對生態水的擠占空間,實現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4)塔里木河流域的綜合治理具有長期性、復雜性的特點。目前,流域近期綜合治理項目已基本完成,隨著近期綜合治理目標的逐步實現,塔里木河流域下一步全面綜合治理工作迫切需要全流域的綜合規劃進行指導。同時,為確保塔里木河治理工作持續開展,確保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應抓緊開展二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鞏固近期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6 結論
塔里木河“三源一干”生態文明建設是推動五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生態用水問題亟待解決,該文通過對研究區近十余年生態用水情況的分析,揭示其存在的生態用水年際變化較大、生態用水分配依據不科學的問題,并結合研究區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可持續的生態用水保障措施,這為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孟凡浩,古麗·加帕爾,包安明,等.近50a塔里木河流域“四源”農業用水與干流生態系統結構變化關系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6,31(11):1832-1843.
[2] 劉彥麟,尚明瑞.臨澤縣生態用水問題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73-76.
[3] 馬真臻,王忠靜,鄭航.基于低風險生態流量的黃河生態用水調度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2(5):63-70.
[4] 楊愛民,唐克旺,王浩.生態用水的基本理論與計算方法[J].水利學報,2004(12):39-45.
[5] 宋炳煜,楊稢.關于生態用水研究的討論[J].自然資源學報,2003(5):617-625.
[6] 苗鴻,魏彥昌,姜立軍.生態用水及其核算方法[J].生態學報,2003(6):115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