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第一節 我國的治水思路

一、我國的水問題

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影響生態的控制要素。我國幅員遼闊,水域寬廣,同時,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之一。水資源能否支撐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能否滿足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的要求?水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工程問題,也關系到區域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中的老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問題越來越突出、越來越緊迫。當前,我國水安全呈現出新老問題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特別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等新問題愈加突出。水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制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將面臨嚴重的水安全問題。

水資源作為一種寶貴的戰略資源,已上升為攸關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水資源問題面臨的挑戰是嚴峻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水資源嚴重短缺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正常年份缺水500多億m3。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南多北少,沿海多、內地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積占全國64.6%的長江以北地區僅擁有全國水資源總量的20%,近31%的國土是干旱區 (年降雨量在250mm以下),生產力布局和水土資源不相匹配,供需矛盾尖銳,水資源缺口很大。

2.水資源污染嚴重

由于改革開放初期過分注重發展速度、忽視環境影響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使水資源遭受嚴重污染,流經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江(遼河、海河、淮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均受到嚴重污染;在七大水系100個國控省界斷面中,Ⅰ~Ⅲ類、Ⅳ~Ⅴ類和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分別為36%、40%和24%。此外,城市地下水約有64%遭受嚴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為輕度污染。

3.水資源的重復循環利用率偏低

工業生產用水效率低,導致成本偏高,產值效益不佳,單方水的GDP產出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國大多數城市工業用水浪費嚴重,平均重復利用率只有30%~40%,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不到70%,與先進國家相比差距很大。

4.節水意識淡薄

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現狀的宣傳教育力度不夠,科學有效使用水資源的引導和督察不到位,民眾節水意識淡薄,各行各業用水浪費現象普遍存在。

二、我國的治水思路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基礎支撐、重要保障,興水利、除水害事關人類生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來是治國安邦的要事。加快發展水利,增強水利支撐保障能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促進經濟長期平穩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堅實保障。

歷史上,各個統治者都把興水利、防水害作為立法的一項重要內容。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有水利設施建設的相關法令。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青川縣郝家坪發現的《為田律》(秦武王更修田律)木牘記載了涉及秦代土地資源管理的最原始的法律文本。其中提到:“九月,大除道及阪險。十月,為橋,修坡(陂)堤,利津梁,鮮草籬(離)。非除道之時,之時時而有陷敗不可行,輒為之。”意為九月修整道路,十月修建坡堰堤壩,修繕溝渠與橋梁,以利疏通河道。在湖北省江陵張家山出土的漢代初年的法律簡牘“二年律令”也有類似記載。說明在農地管理水利興建方面,漢代基本繼承了秦代的相關規定。敦煌懸泉出土的平帝元始五年《詔書四時月令五十條》曰:“季春月令:修利防,道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障塞。”也說明興修水利已被漢代立法納入農業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

1988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簡稱《水法》),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全面規范水事活動的法律,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水利事業進入了依法治水的新時期。在30年具體的水行政監督管理工作中,《水法》為及時反映和記錄我國法制建設的成就和工作歷程,為水利立法、執法、普法、法律監督和政策研究工作提供較為全面、系統、可靠的資料和借鑒。2002年8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水法》進行了修訂。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將依法治國方略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同時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形成“五位一體”的和諧局面,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水安全,必須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牢牢把握節水優先的根本方針,用系統思維統籌水的全過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關系,當前的關鍵環節是節水,從觀念、意識、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節水放在優先位置。面對水安全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人口經濟與資源環境相均衡的原則,加強需求管理,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剛性約束,貫徹落實到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中;深刻認識到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是有限的,必須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始終堅守空間均衡的重大原則,努力實現人與自然、人與水的和諧相處。牢牢把握系統治理的思想方法,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治水要統籌自然生態的各個要素,要用系統論的方法看問題,統籌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等關系;運用系統思維,統籌謀劃治水興水節水管水各項工作。牢牢把握兩手發力的基本要求,保障水安全,無論是系統修復生態、擴大生態空間,還是節約用水、治理水污染等,都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作用,要充分利用水權、水價、水市場,優化配置水資源,讓政府和市場“兩只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習近平總書記的治水思路,賦予了新時期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新任務,為我們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是新時期開展水利工作的科學指南。以此為指引,推進治水興水事業,統籌做好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治理。

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實現上述目標離不開《水法》及相關法律的實施。《水法》是調整人們在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用水矛盾的解決、水利工程的建設、土地和水的占有權變更、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和水資源短缺的矛盾等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都有待于水利法律法規的規制與整合。同時,為適應依法行政的需要,依法進行水行政管理、完善相關的行政法律責任,是當前水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所以,掌握相關水法知識,了解水事活動所必須遵守的法律規則,已經成為當代水利專業技術人員重要的知識組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谷城县| 天水市| 仪陇县| 布尔津县| 博客| 张家港市| 广宗县| 商城县| 百色市| 安新县| 乳源| 保德县| 公安县| 仁化县| 石狮市| 松阳县| 常熟市| 运城市| 通渭县| 梁平县| 南宫市| 城固县| 江阴市| 滦平县| 贵南县| 大渡口区| 伊春市| 内江市| 越西县| 五大连池市| 南通市| 安福县| 眉山市| 高清| 辽阳市| 淄博市| 昭苏县| 宜兴市| 河曲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