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浙江農村建筑現狀調查

1.3.1 浙江農村建筑現狀調查及分析

課題組在2009—2010年間走訪了浙江省9個地區的農村,并對其中24個行政村(120多個自然村)的建筑情況進行了重點調查。本次調查,根據地理環境、生產方式、城鄉關系、經濟發展情況等,將不同地區的建筑劃分為四種類型的自然村落(丘陵山地型、平原水鄉型、海濱型、城郊型)及農村社區型村落(表1-5)。采用面對面交流詢問的方式,共收集調查問卷3000余份。

表1-5 按照地理特點分類

(1)建筑形式。浙江農村建筑由于地理環境、建造時間不同,形式豐富多樣。對于新建的社區,地理環境則因素相對弱化。從層數上來說,有低層住宅、多層住宅、小高層住宅和高層住宅。低層農房是指1~3層的農房,主要包括一家一戶獨立式農房、兩戶聯立式農房和多戶聯排式農房。低層農房最具自然親和性,通常有庭院,戶間干擾少,居住氛圍宜人,是一種深受農戶喜歡的建筑形式。但是,土地利用率低、資源集約化較差。多層住宅是4~6層(或頂層躍1層)的農房,由于空房率較高,除生活以外,同時兼有租賃、經營、生產功能。這種農房形式多見于義烏、溫州等經濟較為發達地區。小高層農房一般是指9~11層的集合式公寓,安裝有電梯,舒適性較好,有單元式、外廊式和點式等類型。這種類型的農房是浙江新農村舊房拆遷改造中,能有效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的一種方式。村民的土地通常已經被征用,經濟收入依靠房屋租賃或從事其他非農業活動,生活方式已經逐漸城市化。高層住宅是指12層以上的農房,土地利用率高,有較大的室外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這種農房形式已經是完全城市化的一種建筑模式,對于習慣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說,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

自然型村落的建筑形式與建造年代和所處地理位置有關。2000年之前的建筑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并且地域差異不是很明顯。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建造的建筑,多為1~2層,每層層高約為2.6~3m;二層相對較矮,層高約1.8m(屋檐)。20世紀80—90年代的建筑多為外廊式建筑,層數2~3層,每層層高3~3.2m(屋檐);二層層高2.7~2.9m(屋檐)。2000年之后的建筑,外廊式逐漸向內廊式轉變,形式也更加豐富。隨著農村傳統農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農村建筑形式與新的生活生產方式密切相關。金華地區的農房底層層高較大,一方面是由于傳統的風俗習慣;另一方面是由于農村手工業加工和經營的需要。

(2)建筑使用功能。從建筑的使用功能來看,目前農村建筑依然以居住為主。城郊型農村受城鎮經濟影響,從事生產和商業經營性質的比例相對較高。近年來,隨著鄉村觀光旅游的興起,在一些風景優美、環境宜人的特色村落,休閑旅游、農家樂、漁家樂相對較多。村民將自己的農房改造為飯店、旅館等。

(3)建筑材料的使用情況。在丘陵山地型和海濱型自然村落中,以石材為主要傳統建筑材料;在平原水鄉型自然村落中,夯土則更為常見。從調研情況看,浙江大部分農村建筑依然以燒結普通磚為主,為減少磚的使用量,空斗墻比例較高。浙江農村使用較多的新型墻體材料是燒結多孔磚(包括燒結黏土多孔磚和非黏土多孔磚),其次是混凝土磚(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復合板材、石膏板材等裝修材料使用較少。新型墻體材料的使用具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性。舟山群島、湖州等地區新型墻體材料(燒結多孔磚)使用較多,村民的認知度也相對較高。從調查中來看,城郊距離和經濟發展情況對是否選擇新型墻體材料沒有必然聯系。根據浙江省自身資源存量、政府相關政策及科研機構的研究,燒結頁巖磚、混凝土制品、煤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蒸壓粉煤灰磚和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新型墻體材料將取代燒結黏土實心磚。從外墻裝飾來看,面磚在農村的使用比例較高。在金華、麗水等地,有相當比例的農房外墻沒有做任何裝飾。

(4)墻體構造形式及熱工性能。浙江農村建筑材料種類和建造方式具有較為明顯的地域性和時代特征。夯土墻和石墻是浙江農村20世紀90年代之前常見的墻體類型,也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墻體形式。夯土墻常見于浙江盆地和丘陵地區,條石或毛石墻體則常見于浙江山區和海島。這兩種墻體熱惰性指標較高,特別是夯土墻體,在夏季具有較好的隔熱性能和熱穩定性。夯土墻和石墻采用當地材料,以人力為主進行建造,在當前已經較少使用。實心黏土磚在浙江農村依然是最為常見的墻體材料。在農村建筑的不同使用部位,有不同砌筑方式。浙江農村常見磚墻形式有用于實心磚墻(一丁三順為常見砌筑方式)、半磚墻(全順方式砌筑)、空斗墻(全空斗、一眠一斗、一眠三斗、一眠五斗等)。實心磚墻用于承重部位,半磚墻和空斗墻用于非承部位。空斗墻以一眠三斗最為常見,常見于浙江金華、杭嘉湖平原。如表1-6所示的全空斗墻是溫州地區磚墻的傳統砌筑方式。不同砌筑方式的磚墻熱工性能差異較大,特別是空斗墻的熱惰性指標很小,熱穩定性較差。2000年以后,混凝土制品開始在農村出現,主要為單排兩孔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塊和混凝土普通磚。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塊尺寸規格較大,砌筑速度快,主要用于非承重部位。混凝土普通磚尺寸規格同實心黏土磚,同樣具有類似的砌筑方式。由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塊和混凝土普通磚砌筑的墻體容易干縮開裂,且運輸搬運過程中破損率高,在農村住宅中使用比例較低。燒結多孔磚能夠減少資源耗費,相對于實心黏土磚墻砌筑簡單,墻體熱工性能優異。但是,由于價格和觀念等方面的原因,燒結多孔磚在杭嘉湖、舟山等地的農村推廣較好,其他地區使用較少。

(5)熱橋比例。歷史村落尚存在數量較多木結構、磚(石、土)木結構建筑,普通農村傳統結構的建筑比例已經很少。農村已經建成的建筑中,磚混結構比例最多。近年來,框架結構的農村建筑比例增大。農村建筑熱橋比例差異較大,熱橋比例與建筑層數、建筑結構形式、建造年代和建造方式有關。建造于20世紀80—90年代的磚(石、土)混結構的農房(層數為1~3層)熱橋比例相對較低,約為10%~15%左右。2000年以后建造的建筑熱橋比例差異較大。

(6)建筑物理環境。隨著村民視野不斷開闊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新建建筑的內部功能不斷完善。但是,室內舒適性情況并沒有很大的改善,甚至比傳統建筑更差。從空調的使用情況來看,山區農村建筑中空調使用率較低;平原水鄉型農村和近郊型農村安裝空調的比例較高。另外,從事農家樂經營的農村空調安裝比例也較高。在杭嘉湖平原、金華地區的村民認為夏季比較炎熱的比例較大;在山區、海濱認為夏季比較炎熱的相對較少。冬季則大部分村民表示并不是十分寒冷。大部分村民反映建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泛潮,其中杭嘉湖平原比例較高。在聲環境方面,村民對建筑隔聲性能滿意度較低。

(7)村民對國家政策和墻體材料使用的認知度。舟山、湖州、紹興地區的農村對國家墻體材料政策的認知度較高,其他地區則相對較低。對政策略有聽說的村民所占比例較大,表示對政策較為了解的,主要是從事建筑行業的村民。在新型墻體材料中,村民對燒結多孔磚認知度較高;其次是混凝土磚、加氣混凝土砌塊;對石膏板、復合板等裝修材料了解度相對較低。在調查中發現,對材料的認知度和是否選用沒有必然聯系。寧波、舟山地區的村民明確表示愿意使用新型材料的比例較高,絕大部分村民表示對采用新型墻體材料持有懷疑態度。對新型材料并非僅最注重價格,村民表示兼顧性能和價格的比例較高。絕大多數村民表示愿意對建筑節能進行投資。

1.3.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村民意識方面。浙江的“禁黏”“禁實”政策主要在城市推行,很多新型建筑材料在城市也已有廣泛的應用。但在浙江廣大農村,除浙北部分農村外,農村建房仍然以實心黏土磚為主。在村民的觀念意識方面的調查中發現村民思想觀念陳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村民觀念陳舊,對新材料持懷疑、慎用態度。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村民都知道燒結多孔磚、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等新型墻體材料(僅僅局限于看到過或聽說過這種材料,但對具體性能和使用不了解),但真正愿意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的村民僅為30%左右,有些地方更低。大部分村民認為實心黏土磚堅固耐用、價格低廉,砌筑的墻體更加牢固。②建房追求高、大、氣派,不注重室內環境的舒適性。改革開放以后,浙江農村經濟快速提高,村民收入也逐漸提升。房屋成為村民展示經濟實力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村民投入大量資金建造房屋,有些甚至傾其一生積蓄。村民用半磚墻、空斗墻的形式來減少磚的用量、節約成本,卻不遺余力地建造更高的樓層和更多空余的房間。最終導致室內環境的惡劣和極高的空房率。③環境保護意識十分薄弱,甚至表現出漠不關心的態度。當問及是否擔心使用實心黏土磚會破壞大量耕地、耗費能源、污染環境時,村民認為:這與他個人沒有關系,別人在用,自己也可以用;既然有人生產,就會有人使用。

(2)價格因素。墻體材料是村民建房最主要的大宗商品之一,價格是制約村民選用新型建筑材料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從調查來看,以磚為例,當磚的價格為0.3~0.5元/塊時,村民普遍能夠接受;當磚的價格為1元/塊時,該比例大大降低;當磚的價格超過1.5元/塊時,幾乎沒有村民表示愿意接受。目前市場上實心黏土磚的價格為0.3~0.4元/塊,燒結多孔磚的價格為0.5元/塊左右。以砌筑1平方米的墻體為例,采用一眠三斗方式砌筑的空斗墻需要88塊磚,磚的總價為26.4元(每塊磚按0.3元/塊計算);采用燒結多孔磚砌筑的墻體需要80塊磚(每塊磚按0.4元/塊計算),磚的總價為40元。

(3)新型墻體材料使用方面的問題。新型墻體材料在農村建房中出現水土不服,除了觀念、價格等方面的因素以外,還存在使用方面的問題:①價格雖低,但質量差。一些新型材料,如混凝土多孔磚早在2010年之前就已經在浙江農村進行推廣(混凝土普通磚、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則更早),雖然價格低,但實際上使用并不多。以混凝土普通磚為例,混凝土普通磚的價格0.28元/塊,略低于實心黏土磚的價格。但混凝土普通磚在運輸和搬運過程中破損率大,更重要的原因是混凝土磚吸水吸濕性能差,容易干燥收縮,墻體對房間調溫調濕性能差,容易返潮(俗語“吐水”)。②一些新型墻體材料不適用于農村建筑的特殊部位。例如,農村在墻上釘掛農具的習慣,而空心率較大的墻體材料不適宜鉆孔、定釘,也不利于空調機的安裝。又如,耐火磚價格高;混凝土磚(砌塊)、灰砂磚、粉煤灰磚不耐高溫,不能用于砌筑灶臺;燒結多孔磚或燒結砌塊尺寸較大,不方便砌筑灶臺。

(4)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方面。目前,農村建房以自行設計、鄉村施工隊組織施工為主。包工頭往往即是設計師,又是建造者。包工頭雖然較普通村民對新材料和新技術更為內行,但通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技術水平和對新材料的認識有限,主要依賴于言傳身教及經驗積累,不敢輕易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術,從而限制了新材料的應用和推廣。廣大施工人員多是農村“放下鋤頭,拿起磚頭”的村民,施工操作不規范容易導致材料破損或施工質量差。

(5)農村建筑的特殊性。建筑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需要而創造的人工環境。農村建筑按照使用功能,可以分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農用建筑。公共建筑如鄉村學校、各類農村辦公用房、開展農家樂、觀光園所需要的各類公共設施等。農村居住建筑往往以家庭為單位,集居住生活和部分生產活動于一體的實用性住宅,它不同于僅作為居住生活的城市住宅。農用建筑是為了滿足現代工廠化農業養殖、種植、儲藏、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而建造,如各類禽畜建筑、溫室建筑、農業倉儲建筑、農業副食品加工建筑等。

農村建筑90%以上為居住使用,農房不同于城市住宅,村民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于城市居民,建筑空間組織、平面布局、墻體材料及技術不能完全套用城鎮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建筑中的一些工程技術手冊,對于農村建筑而言,技術過于先進,投入較大,不適用于農村建筑的營建。

(6)農村建筑物理環境差,熱舒適性差。相對于城市建筑,農村建筑普遍物理環境較差,室內熱舒適性差。浙江地區農村建筑一般沒有隔熱降溫措施,夏季室內溫度普遍在30℃以上。采用空斗墻、半磚墻的隔聲性能較差,室內聲環境也不理想。

(7)缺少對農村建筑節能方面的研究和推廣。隨著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建筑中使用空調的比例逐步提高,空調使用率越來越高。另一方面,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農家樂、漁家樂、鄉村旅舍等農村建筑的建筑能耗不斷提高,農村建筑節能工作已經成為當前村鎮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工程建設協會在2012年發布了《農村單體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CECS 332∶2012)。2013年國家又頒布了《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T 50824—2013),并于2013年5月1日起實施。但浙江省目前沒有專門針對農村建筑節能方面的技術手冊或規范。

浙江農村常見墻體材料、建造方式和熱工性能如表1-6所示。

表1-6 浙江農村常見墻體材料、建造方式和熱工性能

續表

浙江農村的不同時期農村建筑概況如表1-7所示。

表1-7 不同時期農村建筑概況

不同建筑的熱橋比例如表1-8所示。

表1-8 不同建筑的熱橋比例

1.3.3 解決措施及建議

(1)加強新型墻體材料和建筑節能宣傳,轉變村民落后陳舊的觀念。通過各種媒介宣傳、樣板房示范等形式,由點到面宣傳、推廣“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型綠色生態農居及新型建筑材料,開闊村民視野,改變以往建房就要建高樓大廈的舊觀念,提倡多形式的農村住房建設建造方案。按照村鎮規劃需要重新拆遷的,統一進行設計建造;不適宜拆遷的,根據房屋及家庭的具體情況對既有建筑進行更新改造。

(2)浙江各地區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墻體改革。浙江經濟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嚴禁黏土磚生產,鼓勵采用新型材料;在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山區,鼓勵使用當地材料或傳統材料進行建造。另外,積極的政府財政補貼也是促進新型墻體材料應用的重要舉措。

(3)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建筑的墻體材料。墻體生產企業、科研機構應針對農村建筑的特殊性、村民的生活生產習慣等,開發和推廣適合農村的新型墻體材料。

(4)完善具體新材料的技術應用手冊和圖集。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一些農村住宅建設規范和新材料、新技術應用手冊圖集等。通過構建專業化、標準化的農村住宅建筑標準體系,指導農居設計和施工,并逐漸建立農村住宅設計建造審批制度。

(5)引入專業建筑師和工程師指導農村住宅設計。從外而言,農房是農村風貌的重要載體;從村民使用上來說,農房質量和性能關系到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性。應該鼓勵由粗制濫造型向更加精細化合理化方向發展。在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尊重當地風俗,改變村民不良的居住習慣,借鑒農村住宅的成功經驗,引入先進的設計理念,應用新型建筑材料,設計功能合理、舒適健康、低成本的綠色生態農居。

(6)對農村施工人員進行專業培訓。農村施工隊是農村住宅建設的主力軍,培養專業的農村施工人員,定期開展新材料、新技術的技能培訓,對推廣新型墻體材料、提高農村住房質量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浙江省平陽縣墻體革節能辦以開展新型墻體材料應用技術講座的形式給全縣300多名能帶領5名以上勞動的個體工匠做了關于混凝土多孔磚的應用技術培訓。

浙江新農村新型墻體材料在推廣應用中所遇到的阻力是受眾多復雜因素制約的結果。需要村民、設計和建造者、材料生產企業、市場、政府等多方面循序漸進、通力合作推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兴业县| 红河县| 资源县| 湟中县| 阿尔山市| 汝阳县| 防城港市| 同德县| 武清区| 怀柔区| 额济纳旗| 滦平县| 怀宁县| 建阳市| 宝应县| 卢氏县| 舒兰市| 鄂尔多斯市| 张家港市| 武乡县| 木里| 名山县| 清丰县| 泽普县| 莱阳市| 杭州市| 岳池县| 宜兰市| 黔西县| 临西县| 苍梧县| 和政县| 厦门市| 郁南县| 葫芦岛市| 新郑市| 凤山县| 开化县| 浦北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