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新型墻體材料選用手冊:以浙江為例
- 王美燕
- 2442字
- 2021-11-06 14:59:17
1.2 浙江農村基本概況
1.2.1 地理特征
浙江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南翼,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江西、安徽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浙江省總面積10.18萬km2 ,境內地形復雜,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積僅208.17萬hm2 ,故有“七山一水兩分田”之稱。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大致可分為浙北平原(杭嘉湖平原)、浙西丘陵、浙東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東南沿海平原及濱海島嶼六種典型地形。
浙江省下轄杭州、寧波、溫州、紹興、湖州、嘉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麗水、義烏12個城市,其中杭州、寧波(計劃單列市)為副省級城市,義烏為11+1省轄單列市。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浙江農村共設有929個鄉鎮(650個鎮、279個鄉),共有28498個行政村。農村住戶1257.09萬戶,農村人口約3856.87萬人。對4700戶進行調查,農村戶均常住人口從2006年的3.55人降低為2012年的3.29人。
1.2.2 氣候特征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處于歐亞大陸與西北太平洋的過渡地帶,該地帶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東亞季風影響,浙江冬夏盛行風向變化顯著,降水呈明顯的季節變化。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緯度的沿海過渡地帶,加之地形起伏較大,同時受西風帶和東風帶天氣系統的雙重影響,各種氣象災害頻繁發生,是我國受臺風、暴雨、干旱、寒潮、大風、冰雹、凍害、龍卷風等災害影響最嚴重地區之一。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極端最高氣溫33~43℃,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mm,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h。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光照較多,雨量豐沛,空氣濕潤,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多樣,氣象災害繁多。
我國根據氣候特點,將建筑熱工設計分區劃分為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和溫和地區。按照地理位置,浙江省屬于夏熱冬冷地區,夏季高溫炎熱,冬季潮濕陰冷。與同緯度其他地區相比,夏熱冬冷地區的氣候條件最為惡劣。
1.2.3 經濟狀況
浙江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1981年,浙江省城鄉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55%,到2001年,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下降至41.6%。“十一五”期間,農村居民收入從2000年的4254元增加到2005年的6660元,恩格爾系數從43.5%下降到38.6%。在2007年中國百強縣評比中,浙江省有25個縣市入圍,占1/4席;前十名中,浙江占4席,分別是慈溪、紹興、義烏和余姚。2013年全國經濟百強縣14個,2014年全國經濟百強縣浙江省占有17席。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統計的2012年浙江各市縣農民人均收入情況可以看出,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已經從1978年的168元,增長到了2012年的14552元,增加了將近87倍。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農民的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圖1-1)。從2005年到2012年的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方面的支出情況可以看出,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住房、能源消耗方面的支出加大(圖1-2)。
這些農村住房及用能方面的增長與浙江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從20世紀80—90年代發展起來的浙江專業市場在我國是領先和有代表性的,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浙江農村以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模式。伴隨著農村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專業化分工的出現,大量家庭工場和鄉鎮企業應運而生,一批圍繞本地區優勢的具有特色產品生產的村落開始興起,如溫州柳市鎮上園村的低壓電器生產、義烏大陳鎮的襯衫生產等。另一方面,在一些風景優美、環境宜人的農村,這些農村通常遠離城郊,工業經濟發展較慢,但具有得天獨厚的旅游養生條件。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農家樂、避暑農莊等也悄然興起。這些農村經營模式的轉變,對建筑形式、建筑用能等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圖1-1 農民民居人均純收入及總消費水平
但是,浙江省各地區域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浙江省25個欠發達地區主要分布在臺州、溫州、金華、衢州、麗水一帶。特別是衢州、麗水兩市及所轄縣(市),以及泰順、文成、永嘉、蒼南、磐安、武義、三門、仙居、天臺、淳安等縣,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遠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10年,麗水、衢州兩市的GDP總量只有1396.82億元,僅占全省總量的5.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只為全省平均水平的81.4%和65.5%。麗水、衢州兩市的地方財政收入總和只有91.92億元,僅占全省總量的3.52%。

圖1-2 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居住方面的支出
鋼材、水泥、磚瓦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從表1-1可以看出,2007年是一個建設高峰期。
表1-1 浙江省農村家庭戶均購買建筑材料情況

注 本表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數據整理而成。
村民在建筑業方面的支出在逐年增加(除物價增長因素外,人均投入建筑方面的投資業在不斷增加),如表1-2所示。
表1-2 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建筑業支出 單位:元

注 本表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數據整理而成。
1.2.4 農村建設情況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新農村建設也走在全國前列。根據2013年浙江省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浙江省全省實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 840個,受益農戶68.8萬戶,全省列入計劃的261個歷史文化村落已全部啟動建設,其中保護利用重點村44個,保護利用一般村217個,受益農戶15.86萬戶。全省94%建制村完成了村莊整治建設,95%以上的建制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79%以上農戶家庭實現衛生改廁,65%以上建制村開展了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養老服務覆蓋近70%,標準化中小學校比例55%,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達標率99%。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3211個。表1-3為浙江省農村居民家庭房屋狀況。
表1-3 浙江省農村居民家庭房屋狀況

注 本表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數據整理而成。
從表1-4中可以看出,2010年空調器購買出現了很大的增幅,說明農村居民也越來越關注室內的熱舒適性。
表1-4 浙江省農村居民平均每百戶家庭空調器擁有量 單位:臺

注 本表根據《浙江省統計年鑒2013》數據整理而成。
1.2.5 結論
浙江省是我國的經濟強省,同時也是同一緯度氣候最惡劣的地區。經濟、生活水平的發展,使農民對生活提出更高的品質要求;農村傳統經濟向多元化文化方向發展也對傳統農屋提出新的性能要求。浙江農村正在興起新一輪的建設高峰,墻體材料是農民建房中的大宗商品,同時也是決定建筑質量和性能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見,在農村推廣新型墻體材料的應用對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和建筑性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