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工鋼筋混凝土結構學(第5版)
- 河海大學 武漢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鄭州大學
- 992字
- 2021-10-29 21:26:09
第4章 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承載力計算[1]
上一章已指出,承受彎矩M和剪力V的受彎構件有可能發生兩種破壞:一種是沿彎矩最大的截面破壞,此時破壞截面與構件的軸線垂直,稱為正截面破壞;另一種破壞是沿剪力最大或彎矩和剪力都較大的截面破壞,此時破壞截面與構件的軸線斜交,稱為斜截面破壞。受彎構件設計時,既要保證構件不沿正截面發生破壞,又要保證構件不沿斜截面發生破壞,因此要同時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與斜截面承載力的計算。
斜截面破壞的原因,可以用受彎構件在彎矩與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應力狀態加以簡要說明。
由材料力學可知,在彎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勻質彈性材料梁中任意一微小單元體上作用有由彎矩引起的正應力σ和由剪力引起的剪應力τ(圖4-1),而σ與τ在單元體上產生主拉應力σtp及主壓應力σcp。分析任一截面Ⅰ-Ⅰ上三個微小單元體1、2、3的應力狀態,可得知主拉應力的方向各不相同:在中和軸處(單元體2)σ=0,主拉應力σtp與梁軸線成45°;在中和軸以下的受拉區(單元體3),σ為拉應力,主拉應力σtp的方向與梁軸線的夾角小于45°;在中和軸以上的受壓區(單元體1),σ為壓應力,主拉應力σtp的方向與梁軸線的夾角大于45°。因此,主拉應力的軌跡線,除支座處受集中反力的影響外,大體如圖4-1中虛線所示,與主拉應力成正交的主壓應力的軌跡線則如圖中實線所示。
圖4-1 主應力軌跡線
對鋼筋混凝土梁來說,當荷載很小,材料尚處于彈性階段時,梁內應力分布近似于圖4-1。但當主拉應力接近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由于塑性變形的發展,沿主應力軌跡上的主拉應力分布將逐漸均勻。當在一段范圍內的主拉應力達到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就會出現大體上與主拉應力軌跡線相垂直的斜裂縫(參見圖4-3)。斜裂縫的出現和發展使梁內應力發生變化,最終導致在剪力較大區域的混凝土被剪壓破碎或拉裂,發生斜截面受剪破壞。
為防止斜截面破壞,就要進行斜截面承載力設計,即要配置抗剪鋼筋??辜翡摻钜卜Q作腹筋。腹筋的形式可以采用垂直于梁軸的箍筋或由縱向鋼筋彎起的斜筋(也稱為彎起鋼筋,簡稱彎筋)??v筋、箍筋、彎筋和固定箍筋所需的架立筋(一般不考慮它參與受力)組成了構件的鋼筋骨架,如圖4-2所示。
圖4-2 梁的鋼筋骨架
1—縱筋;2—箍筋;3—彎起鋼筋;4—架立筋
上一章介紹了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的破壞形態、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方法和有關構造規定,本章將介紹斜截面的破壞形態、斜截面承載力計算方法及其構造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