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3 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原則

3.3.1 計算方法的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多年來,國內外對用各種鋼材配筋(包括各種形狀截面)的受彎構件所進行的大量試驗表明,在各級荷載作用下,一定的標距范圍內的平均應變值沿截面高度線性分布,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參見圖3-10)。根據平截面假定,截面上任意點的應變與該點到中和軸的距離成正比,所以平截面假定提供了變形協調的幾何關系。

(2)不考慮受拉區混凝土的工作。對于極限狀態下的承載力計算來說,受拉區混凝土的作用相對很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3)受壓區混凝土的應力應變關系采用理想化的應力-應變曲線(圖3-14)。當混凝土壓應變εc≤0.002 時,應力應變關系為拋物線,其拋物線方程可取為,此處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而當混凝土壓應變εc>0.002時,應力應變關系為水平線,σc=fc。在計算時,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εcu取為0.0033。

圖3-14 混凝土的σcc設計曲線

圖3-15 有明顯屈服點鋼筋的σss設計曲線

(4)有明顯屈服點的鋼筋(熱軋鋼筋),其應力應變關系可簡化為理想的彈塑性曲線(圖3-15)。當0≤εsεy時,σs=εsEs;而當εs>εy時,σs=fyfy為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

3.3.2 適筋和超筋破壞的界限

如前所述,適筋破壞的特點是受拉鋼筋的應力首先達到屈服強度fy,經過一段流幅變形后,受壓區的混凝土邊緣的壓應變也達到其極限壓應變εcu,構件隨即破壞。此時,εs>εy=fy/Es,而εc=εcu=0.0033。超筋破壞的特點是在受拉鋼筋的應力尚未達到屈服強度時,受壓區混凝土邊緣的壓應變已達到其極限壓應變,構件破壞。此時,εs<εy=fy/Es,而εc=εcu=0.0033。顯然,在適筋破壞和超筋破壞之間必定存在著一種界限狀態。這種狀態的特征是在受拉鋼筋的應力達到屈服強度的同時,受壓區混凝土邊緣的壓應變恰好達到極限壓應變εcu而破壞,即為界限破壞。此時,εs=εy=fy/Esεc=εcu=0.0033(圖3-16)。

圖3-16 適筋、超筋、界限破壞時的截面平均應變圖

1—適筋破壞;2—界限破壞;3—超筋破壞

利用平截面假定所提供的變形協調條件,可以建立判別適筋或超筋破壞的界限條件。下面以單筋矩形截面為例加以說明(圖3-17)。

圖3-17 界限破壞時的截面受壓區高度及混凝土應力圖形

矩形截面有效高度為h0(自受拉鋼筋合力點至截面受壓區邊緣的距離),鋼筋的截面面積為As。在界限破壞狀態,截面的界限受壓區實際高度為x0b。由于在界限破壞時,εs=εy=fy/Esεc=εcu=0.0033;根據平截面假定,截面應變為直線分布,所以可按比例關系求出界限破壞時截面的界限受壓區實際高度x0b或相對受壓區實際高度ξ0b,在此ξ0b=x0b/h0

非界限破壞時,截面受壓區實際高度為x0,相對受壓區實際高度為ξ0ξ0=x0/h0。從圖3-16可明顯看出,當ξ0<ξ0b(即x0<x0b)時,εs>εy=fy/Es,鋼筋應力可以達到其屈服強度,因此,為適筋破壞。而當ξ0>ξ0b(即x0>x0b)時,εs<εy=fy/Es,鋼筋應力達不到屈服強度,因此,為超筋破壞。

當已知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同時也已知截面的應變規律時,則可根據截面各點的應變從混凝土的應力-應變曲線上求得相應的應力值,來確定截面上的混凝土應力圖形。如此,根據受壓區混凝土應力應變關系的假定(圖3-14)和平截面假定,可以得出截面受壓區混凝土的應力圖形[圖3-17(c)]。但采用圖3-17(c)所示的曲線應力圖形進行計算仍比較煩瑣,為了簡化計算,便于應用,在進行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采用等效的矩形應力圖形代替曲線應力圖形,如圖3-17(d)所示,矩形應力圖中的應力取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fc。根據兩個應力圖形合力相等和合力作用點位置不變的原則,可以求得矩形應力圖形的受壓區計算高度x=0.824x0,為方便計算,近似取x=0.8x0

在實際設計計算時,常用矩形應力圖形的受壓區計算高度x代替x0,用相對受壓區計算高度ξ代替ξ0。對于界限狀態,則也用xb代替x0b,用ξb代替ξ0b。因xb=0.8x0bξb=0.8ξ0b。故可得

式中 xb——界限受壓區計算高度;

ξb——相對界限受壓區計算高度;

h 0——截面有效高度;

fy——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按本教材附錄2表3取用;

Es——鋼筋彈性模量,按本教材附錄2表5取值。

從式(3-1)可以看出,相對界限受壓區計算高度ξb和鋼筋種類及其強度有關。為方便計算,將按式(3-1)計算得出的ξb列于表3-1。

在進行構件設計時,若計算出的受壓區計算高度xα1ξbh0,則為適筋破壞;若x>α1ξbh0,則為超筋破壞。其中,α1為系數,DL/T 5057—2009規范規定α1=1.0,SL 191—2008規范則規定α1=0.85。

表3-1 ξb、0.85ξbαsb值(熱軋鋼筋)

DL/T 5057—2009規范延用原《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DL/T 5057—1996)的規定,仍采用xξbh0作為適筋破壞的控制條件,即取系數α1=1.0。采用xξbh0,實質上是容許混凝土受壓區計算高度x達到ξbh0這一臨界值,此時受彎構件將發生界限破壞,將是一種無預警的脆性破壞,相應的安全度就顯得不夠了。

SL 191—2008規范將xξbh0改為x≤0.85ξbh0,即取系數α1=0.85,是為了更有效地防止發生超筋破壞,以保證結構的延性[3]。這一改動對一般梁沒有什么影響,只有對截面尺寸受到限制需配置受壓鋼筋的雙筋截面梁,才會對總的用鋼量產生一些影響,增加約2%左右。

3.3.3 最小配筋率

從3.2節知道,鋼筋混凝土構件不應采用少筋截面,以避免一旦出現裂縫后,構件因裂縫寬度或撓度過大而失效。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中,是通過規定配筋率ρ必須大于最小配筋率ρmin來避免構件出現少筋破壞的,即

式中 ρ——受拉區縱向鋼筋配筋率(鋼筋截面面積與截面有效面積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ρ=As/(bh0);

ρ min——受彎構件縱向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一般梁、板可按本教材附錄4表3取用;對于水工中截面尺寸較大的底板和墩墻,有關ρmin的規定另見本教材第12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佛教| 剑阁县| 绥中县| 大荔县| 兴安县| 舟曲县| 中方县| 瓮安县| 临洮县| 安溪县| 大邑县| 丹凤县| 益阳市| 中卫市| 抚远县| 本溪市| 怀远县| 阳原县| 克什克腾旗| 沙洋县| 宝丰县| 广饶县| 宜城市| 巴彦淖尔市| 上虞市| 浮山县| 寻甸| 横山县| 双牌县| 襄垣县| 天峻县| 监利县| 宁城县| 会理县| 缙云县| 荣昌县| 盱眙县| 英超| 兴仁县| 巴林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