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風景園林概述

1.1 風景園林相關概念

1.1.1 園林

根據篆體“園”字理解的含義為“囗”表示圍墻(人工構筑物),“土”表示地形變化,“口”是

井代表水體,“衣”代表樹木和枝杈(見圖1 1)。由此看出在限定的范圍內,通過對地形、水體、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創造的可供欣賞的環境綜合體就是園林。

“沙丘苑臺”是見于文字記載最早的園林形式,紂王還在沙丘苑囿內栽種了

圖1 1 中文篆體“園”

樹木,放養了供狩獵的禽獸,建

造了宮館,沙丘苑臺構成了“游獵、觀賞、祭祀、憩、戲”等功能(見圖1 2)。公元前2600年前,埃及在高阜上神殿周圍栽植圣林,與中國古代的“園囿”一起,這些都是園林的雛形。(建章宮是漢長安城西郊的一處園林式的離宮。發掘面積2420 m2。遺址從南向北由三部分組成,即南部庭院、主體建筑與北部庭院)

關于園林的定義,很多園林界老前輩、專家都有精辟的論述和詳細的分析。

圖1 2 漢建章宮宮苑復原圖

陳從周教授在《園林談叢》一書“說園”篇中對園林的解釋為:“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

合而形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边@個定義簡介而抽象,概括出園林式綜合藝術品,勾勒出園林的精髓。

孫筱祥教授在《園林藝術與園林設計》(北京林學院1981年版)緒論中對園林的定義為:“園林是由地形地貌與水體、建筑構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動物等素材,根據功能要求、經濟技術條件和藝術布局等方面綜合自合而成的統一體?!边@個定義較詳細全面地提出了園林構成與素材,也勾畫出園林的精髓與特征。

楊鴻勛教授在《中國古典園林機構原理》書中對園林下的定義為:“在一個地段范圍內,按照富有詩情畫意的主題思想,精雕細刻地塑造地表(包括堆土山、疊石、理水豎向合計)、配置花木、經營建筑、點綴馴獸(魚、鳥、昆蟲之類),從而創造出一個理想的自然趣味的境界?!?/p>

張家驥教授在《中國造園論》(1991年版)對園林的定義為:“園林,是以自然山水為主題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為物質表現手段,在有限的空間里,創造出視覺無盡的、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環境?!边@個定義從“園”的有限空間概念、園林創作的主題思想和創作特點、創作成果的特殊性來論述園林的定義與精髓。

1.1.2 景觀

詞典中的“景”有景物、景色、景象、風景等意思,“觀”是人對“景”的主觀感受的結果,詞典中的“觀”含有觀察、觀測、觀摩、觀賞、觀光等意思。在英語中,“景觀”一詞來源于“風景”,牛津詞典解釋為“大地某一地區的景色”,韋伯斯特英語大詞典的解釋是能用一個畫面來展示,能在某一視點上可以全覽的景象。15世紀,歐洲風景畫興起,使“景觀”成為繪畫專用術語。18世紀“景觀”的含義發生了轉變,它與“園藝”緊密聯系在了一起。19世紀下半葉,景觀設計學的誕生,使“景觀”與設計結合得更加緊密。

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對“景觀”都采取著不同的認知含義:地理學家把景觀定義為一種地表景象;建筑師把景觀看作建筑的背景;生態學家把景觀定義為生態景觀;藝術家則把景觀看作表現得風景。

出于研究視角的不同,不同專業背景、行業方向對景觀也有著不同的理解。哈佛大學景觀設計學博士、北京大學俞孔堅教授從景觀的藝術性、科學性、場所性及符號性入手,闡述了景觀的多層含義。

1.1.2.1 景觀的視覺美含義

景觀是視覺美的感知對象,具有形式美感的景物往往能引起人的視覺共鳴。視覺審美又傳達出人類的審美態度,不同的文化體系、不同的社會階段、不同的群體對景觀的審美態度是不同的。透視原理的發明,使理想城市的模式成為一個數學的、完全幾何的、圍有城墻的圖案,來源于西方的基于透視學、遵循比例關系的構圖呈現出幾何的、規則的形式。17世紀在法國建造的凡爾賽宮就是一典型案例,代表了路易十四及其貴族們的審美態度和標準(見圖1 3)。

1.1.2.2 景觀作為棲居場所的含義

景觀是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在大地上的烙印,每一景觀都是人類居住的家(Meinig,1976),或者說是潛在的“家”。是人與這片大地的自然山水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經過長期的相互作用過程形成的。中國古代山水畫把可居性作為畫境和意境的最高標準,所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居者、有可游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郭熙、郭思《林泉高致》)。哲學家海德歌爾的棲居概念就是棲居的過程實際上是人與自然的力量與過程相互作用,以取得和諧的過程,大地上的景圖1 3 景觀的視覺形式感

觀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生活而對自然的適應、改造和創造的結果(見圖1 4)。

1.1.2.3 景觀作為生態系統的含義

在一個景觀系統中,至少存在著五個層次上的生態系統:第一是景觀與外部系統的關系;第二是景觀內部各元素之間的生態系統;第三是景觀單元內部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第四是生態關系存在于生命與環境之間;第五種生態關系在于人類與環境之間的物質、營養及能量的關系(見圖1 5)。

圖1 4 景觀作為棲居場所

圖1 5 景觀作為生態系統

1.1.2.4 景觀作為符號的含義

景觀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景觀是人類傳播文化信息的符號。景觀作為人類生活方式的物質媒介,其符號特征是顯而易見的。景觀借助植物、水體、地形、景觀建筑、雕塑和小品、山石等這些實體符號,通過這些實體符號單體有機組合,結合這些符號所傳達的意義來組成一個更大的景觀符號系統,構成充滿意味的生活場景(見圖1 6)。

圖1 6 武漢長江纖夫雕塑景觀

景觀有自然和人文兩個不同的屬性特征,自然景觀包括天然景觀(如高山、草原、沼澤、雨林等),如云南省羅平油菜花景觀,一望無際的金黃色花海,生機盎然,變化萬千;云南省中甸的梅里雪山、麗江的玉龍雪山、四川省的四姑娘山等,長年積雪,到處顯示出雄、險、秀、奇、幽等特色;人文景觀包含范圍比較廣泛,如人類的棲居地、生態系統、歷史古跡等。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人類對

自然環境的改造從無間斷,這便造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的現象(見圖1 7~圖1 10)。

圖1 7 普羅旺斯薰衣草景觀

圖1 8 公園景觀

圖1 9 蘇州山塘街景觀

圖1 10 農業大地藝術景觀

追根溯源園林在先、景觀在后,風景園林的形態演變可以用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即“圃—囿—園—林”。最初是囿和圃,圃就是菜地、蔬菜園;囿就是把一塊地圈起來,里面的動物起初是野生的,后來逐漸馴化變成家養,人們從在囿中打獵這一基礎上,進一步人工加以取舍濃縮而成園,保護培育而成林,從中不難看到“圃—囿—園—林”這樣一個來龍去脈。到了現代又有了新的發展,有了規模更大的環境包括區域的、城市的、古代的、現代的,凡此種種加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所關注的園林景觀。

從傳統造園到現今的風景園林設計、園林景觀設計,無論從概念上,還是含義與表達上,它的內涵、外延意義均已擴展與延伸,這說明一種事物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的變遷。

1.1.3 風景園林

風景是指經地球演化形成的自然地形、地貌、河流、植被等,是自然界按自身客觀規律演替,給人的主觀意識以美感的景致。風景是遼闊無際沒有邊界的,是遠距離觀賞或者俯瞰的廣闊視域。風景是客觀存在的但卻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伴隨著人類文明發展史而逐漸產生的。

園林是具有花、草、樹木美好景物的、有邊界范圍的地域,是即經過了人工雕琢痕跡、又保留自然面貌的特定范圍,在古代社會表現為私人的住宅庭院,例如南京的瞻園、蘇州的拙政園等,在現代社會的園林往往表現為城市公園以及城市公共綠化空間(見圖1 11和圖1 12)。

圖1 11 南京瞻園

圖1 12 蘇州拙政園

在漢語里,“風景”、“園林”這兩個詞匯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文人寫意自然山水園林也誕生在這個時代?!帮L景”與“園林”兩者即區別又聯系,“風景區”是人為劃定的觀賞大自然美景的區域,而非觀賞人工建造景觀的區域,例如黃山、張家界等。不可以把風景區作為園林進行景觀設計,風景區只能夠“規劃”,自然風景是不可以“設計”的,不可以在風景區內堆砌假山、甚至人造假樹,也不可以把風景區作為公園進行園林景觀設計。

時至今日在參考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風景園林學的定義日漸清晰。風景園林學是關于土地和戶外空間設計的科學和藝術,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它通過科學理性的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管理、保護和恢復的方法得以實踐,其核心是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涉及氣候、地理、水文等自然要素,同時也包含了人工構筑物、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地方色彩等人文元素,是一個地域綜合情況的反映。因此,風景園林學是一個涉及多學科的、多知識的相對復雜的應用科學。

隨著風景園林學的整合與發展,學科框架體系將得到進一步的規范和統一,我們期待這一傳統而現代學科被賦予豐富內涵和定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浩特市| 汉源县| 双桥区| 万盛区| 天门市| 涡阳县| 印江| 丹巴县| 上饶县| 华池县| 岳西县| 兴海县| 盐城市| 阿坝县| 梁山县| 呼图壁县| 乐陵市| 柳江县| 灵武市| 临猗县| 云南省| 石林| 青铜峡市| 阿拉善右旗| 嘉鱼县| 宁强县| 宁陵县| 合川市| 普宁市| 商城县| 黑河市| 永登县| 固安县| 图片| 宜君县| 田阳县| 肥城市| 耿马| 万盛区| 巴东县| 昌平区|